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国际结算 >> 实务 >> 列表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四大障碍

时间: 2010-09-06 22:16:53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网友评论 0
  • 虽然人民币尚不能自由兑换,但无论从官方部门还是私人部门来看,人民币都出现了境外使用的“事实上的国际化”现象。一些周边国家和地区同中国边境贸易往来的增加和旅游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人民币在境外地区的流通。

  虽然人民币尚不能自由兑换,但无论从官方部门还是私人部门来看,人民币都出现了境外使用的“事实上的国际化”现象。但在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之前,其国际化的程度必然是十分有限的。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第一、官方对人民币的使用状况。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清迈倡议(CMI)下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同其他国家、地区签订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中均使用了人民币,截止到2007年7月,中国在CMI框架下同东亚有关国家签订了总额达235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定,其中有相当大部分使用了人民币。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又同韩国等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货币互换协定。同时,尽管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但一些周边国家的央行已经在其储备中增加了人民币。从2006年12月开始,菲律宾央行以及马来西亚、韩国和柬埔寨的中央银行陆续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

  第二,私人对人民币的使用。从私人部门来看,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首先集中在港澳台地区。其中,港澳地区的人民币滞留存量约占全部人民币境外存量的一半左右。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与港澳地区经济贸易联系以及旅游、探亲活动的日益密切,人民币的流通规模日益扩大,特别是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港澳地区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2008年6月,新台币与人民币的双向兑换扩展到台湾全岛,在每人次不超过2万元人民币的限额下,台湾居民或游客和外国人都可以在台湾岛内兑换人民币。2008年12月,海峡两岸正式实现了“大三通”,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在台湾的流通和使用。

  此外,一些周边国家和地区同中国边境贸易往来的增加和旅游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人民币在境外地区的流通。分析表明,截止到2007年,人民币边境贸易的跨境流通规模已经达到810亿元,中国游客在亚洲的消费支出达到1780亿元。目前,在一些周边国家,人民币的当地流通规模已经相当可观。蒙古国流通中的现金约有60%是人民币。

  另一方面,在国际金融领域中,除了港澳地区办理人民币个人存款业务以外,中国大陆金融机构在香港地区的发行债券业务,也极大地促进了人民币的境外流通;另外,2005年10月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发行了两只熊猫债券,2006年11月15日,国际金融公司第三次发行了熊猫债券。

  第三,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近年来,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但人民币在国际外汇交易中却未露头角。在1995-2007年间国际外汇市场交易量中各币种所占份额,可以看出处于前5位的交易币种始终是:美元、欧元(或者德国马克)、日元、英镑和瑞士法郎,占比高于160%,而且货币兑换主要是美元和以上几种货币,占比高于55%。从近十几年来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来看,前5位的位置基本上无本质性的变化。货币的国际市场地位与其国家自身的经济条件息息相关,从这方面看,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之路将十分漫长。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