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难的别样解读

时间: 2011-11-25 16:16:52 来源: 《新理财》  网友评论 0
  • 绝大部分评论将矛头指向了传统经济体制里的一个主体—银行。如果我们把企业按照发展阶段分类:一是尝试期,二是试运营期,三是正常运营期,四是常态困难期,五是常态下滑期,六是生死危机期。

  中小企业融资难!

  银行不给中小企业贷款!

  这总是非常“流行”的话题。

  绝大部分评论将矛头指向了传统经济体制里的一个主体—银行。这些言论中新的内容很少,几乎是在周而复始地提出同样的问题。然而,一个社会的局部发展停歇必然有其原因。缔造和巩固这块妨碍中国经济发展“绊脚石”的“罪魁祸首”,真的是监管部门和主流金融机构(即银行)吗?我们应该客观和全面地看待这个历史性的难题。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让我们从信用的角度看看这个难题中的你、我、他,“融资难”症结究竟在哪里?

  融资中的你我他

  你——资金需求方。

  我——资金提供方。

  他——资金服务方。

  三者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和谐。而这三方首先要考虑的,无疑都是自身的利益。

  如果我们把企业按照发展阶段分类:一是尝试期,二是试运营期,三是正常运营期,四是常态困难期,五是常态下滑期,六是生死危机期。一个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寻求不同融资方法。

  在尝试期内,由于唯一的确定因素就是其所有方面的不确定性,所以天使投资或风险投资者可能是它们唯一的融资渠道。这些企业得不到贷款应该算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和中国金融体系的贷款机制没有关系;在试运营期间,如果企业可以把一些现金流确定下来,之后的贷款机会才可能出现,从这一时期开始,“贷款”二字才可能走进企业家的规划中;直到企业走过常态下滑期,贷款将会逐步但迅速地撤离企业;在生死危机期,企业不应该靠贷款去渡过生死难关,而应该重新回到股权类投资者的面前。

  如果只讲贷款,那么,让我们把放贷者按照风险承受力分类:最保守的是国有大型银行,较为保守是中小型商业银行,接下来是农村信用社,再接下来是第三方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最后是民间贷款。

  在贷款之外,大型企业还可以考虑通过发行可流通的债券进行融资。而中型企业可以考虑在当地政府或银行的协调下集合几个同级别的好企业一起发行中小型集合债券。这种直接融资的方法虽然暂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间接融资,但是,债券市场的发展前景和其所代表的融资潜力不容忽视。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
本文来源:《新理财》 作者: (责任编辑:于跃)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