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国际结算 >> 实务 >> 列表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趋势及展望

时间: 2016-03-21 10:30:35 来源: 《中国外汇》  网友评论 0
  • 展望新的一年,尽管面临境内外金融市场的波动,人民币国际化仍将继续推进,并且将扩展至多个新兴领域。

展望新的一年,尽管面临境内外金融市场的波动,人民币国际化仍将继续推进,并且将扩展至多个新兴领域。


文/程军  编辑/韩英彤


2015年,人民币跨境使用领域极大拓宽,便利性进一步提升,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进,离岸人民币市场不断扩容;人民币顺利成为IMF的特别提款权(SDR)的组成货币,预示着境外主体会更广泛地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也会有更多国家官方持有人民币作为储备。展望新的一年,尽管面临境内外金融市场波动,人民币国际化仍将继续推进,并且将扩展至多个新兴领域。


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人民币跨境流通和使用不断扩大。从“中国银行(3.440, 0.01, 0.29%)跨境人民币指数”(即CRI指数,该指数通过跟踪人民币“跨境流出、境外流转、跨境回流”来反映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活跃度)走势来看,2015年10月已达266点,较上年末增长16点,是2011年基值(100点)的2.6倍。这说明,人民币国际化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总体来看,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框架日趋完善。目前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领域的政策框架已经初步建立。2015年是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出台较为密集的一年,一方面,跨境人民币资金池政策进一步放宽,更加便利企业跨境调拨资金;另一方面,新兴主体、资本项下的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陆续推出,包括境外中央银行、主权财富基金等可以在一定额度内投资中国银行间市场,境外机构可以在中国境内发行“熊猫债”筹集资金。此外,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区均出台了新的鼓励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越来越便利。


二是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使用进一步扩大。从2009年开始,人民币的跨境流通以贸易和投资结算为基础,快速发展起来。目前,人民币不仅是中国跨境收支第二大货币,而且成为全球名列前茅的支付货币。2015年前11个月,人民币在中国本外币跨境收付中的比重接近三成,成为中国跨境收支中的第二大货币。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6.43万亿元,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占中国海关进出口的比重近四分之一。


三是资本项目和金融市场业务成为新的推动力。2015年前11个月,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ODI)和外商直接投资(FDI)结算量分别为6575亿元和1.33万亿元,合计同比增长超过一倍,增速远超过经常项目。这表明,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人民币在对外投资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未来,随着境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持续推进,资本项下人民币结算量占比有望继续提升。


四是人民币国际化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2015年以来,特别是2015年8月11日央行推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的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短期看,一方面汇率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境外企业使用人民币的意愿;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缩小了人民币境内外利率差异,人民币兑换和融资组合类产品的空间收窄。


五是人民币境外使用的地区不断拓展,国际货币合作不断深化。就前者而言,目前与中国大陆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189个;就后者而言,截止2015年11月末,人民银行先后在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与3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超过3.1万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货币合作无论是规模还是范围都得到极大拓展。


六是离岸人民币市场持续扩容。中国银行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离岸人民币指数(ORI)显示,三季度末,ORI数值为1.40%,较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目前,离岸人民币存款余额约为2.38万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存量约5300亿元;离岸市场人民币外汇日交易额占全球外汇交易量的份额约为4.25%,成为全球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离岸市场投融资、衍生品、股票、保险等人民币产品也不断丰富。这些数据表明,人民币离岸市场对于未来扩大人民币跨境流通,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趋势及展望


回顾六年多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主要是一个市场选择和推动的过程,一些顺应市场需求的、必要的制度安排,不断打开新的发展空间。进入2016年,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仍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拓展空间,人民币也将继续向着国际货币迈进。


汇率和利率改革,将长期利好人民币国际化。2015年推出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将继续深化,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步伐也将继续加快。未来,人民币汇率将更加富有弹性,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企业对货币保值的需求会因此进一步提升,从而有助于金融机构为企业开发更加丰富的人民币产品。从利率改革来看,2015年多次降息降准后,人民币利率水平逐步下行,企业借用人民币债务的成本逐步降低,人民币有望成为企业全球融资的新选择。


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将继续向纵深发展。下一阶段,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主要沿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有序推进。对于企业来说,使用人民币开展直接投资(FDI/ODI)将更为简化。特别是对境外企业来说,不仅能够更便利地投资中国境内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而且能够通过发行人民币“熊猫债”等方式开展人民币融资。未来,如果能够继续推出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试点(QDII2)等政策,海外金融市场将获得新的资金注入。


人民币纳入SDR将促进储备货币职能的发挥。2015年11月30日,人民币被IMF正式纳入SDR货币篮子,并且将在2016年10月正式生效。加入SDR,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得到了境外官方的认可。虽然在短期内,由于各类主体对此需要一个适应期,不会马上引起其人民币资产负债结构的转变,但长期看,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主体必将由传统贸易企业扩大到境外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组织等新的主体,而且,人民币被境外官方接纳,还将对人民币在商业领域的使用起到示范作用,进而形成规模增长效应。


境内外企业需求将继续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驱动力。2015年,中国银行对全球近3500家企业客户进行了市场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编制、发布了2015年度《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调研结果显示,2015年全球企业客户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预期更加积极,使用人民币的意愿也更强烈:73%的受访企业认为,人民币将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72%的中国境外企业,计划在跨境交易中使用或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比例。调研结果还表明,境内外企业对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已能较成熟和理性地加以应对,特别是自贸区的建立,使企业对跨境人民币产品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但此次调研也显示,人民币的国际计价货币功能还处于较低水平。


“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开辟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渠道。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更紧密地与各国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举措,而且对全球经济发展也有积极意义。使用人民币交易,可以使双方企业避免因美元币值的波动和全球货币政策分化引起的潜在风险;同时,“一带一路”沿线的公路、铁路、港口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会带来一定比例的人民币资本输出机会。可以说。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目前,我国已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开辟了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贸易、投资和金融等领域的综合改革。2015年10月30日,上海自贸区新政策出台,提出“率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同年12月10日,人民银行分别出台金融支持广东、福建、天津三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支持人民币跨境使用成为新政策的重点领域。这将加快推动资本和人民币“走出去”,促进人民币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跨境循环。


“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2016年,随着人民币作为IMF的SDR组成货币正式生效、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继续推进以及各项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的进一步出台,将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的机遇和增长点。人民币将继续向国际货币迈进。


作者系中国银行总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外汇》 作者:程军 (责任编辑:七夕)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