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清远:数千学子为何从珠三角回流?

时间: 2016-01-11 14:22:26 来源:   网友评论 0

曾几何时,清远人提起家门口的教育,总有几分尴尬。这个广东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连着广州的那头,学生憧憬着更好的教育资源纷纷流走;延伸至粤北山区的另一头,能教会教的老师也留不住……

让人惊讶的是,短短几年间,清远的教育生态发生了巨变:山区学校的校园媲美大城市名校,高考重本人数增幅是全省平均增幅的3倍,国家级、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及大企业纷纷向清远大学城聚拢……如今,不仅有数千名外出读书的学生回流清远,就连名校大学生都自愿扎根“三连一阳”山区教书。

从充当“珠三角后花园”到打造“南融北拓桥头堡”,清远市委市政府将“教育创强”视为经济转型大局中的棋眼。2014年,这座粤北山城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批省教育强县(市、区)全覆盖的地级市,如今正朝着“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跨步前进。

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指出,清远推进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市,要突出改革创新,突出质量内涵,突出需求导向。要形成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强大合力,确保“争先”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如期全面完成。

偏远小村大变样,瑶寨小学办出“国际范”

从英德市区出发,驱车穿越英西峰林走廊到达黄花镇。这是一个典型的山区镇,下辖12个村(居)均是省级贫困村,贫困人口达9287人。“要想彻底摆脱贫困就必须办好教育,从根源上砍穷根。”这条标语在镇上随处可见。

“加油!哇!”还没走到黄花镇中心小学,孩子们的呐喊和欢笑声便震耳欲聋,一场班级篮球赛在六个标准篮球场上同时上演……若是在几年前,这样的场景用潘海花的话说,“想都不敢想”。

潘海花1999年来到这所四面环山的农村小学任教。在她的印象里,那时学校教学楼只有三四栋破旧的平房,莫说是教学功能室,连像样的操场都没有。

直到2009年,“教育创强”让学校“改头换面”:政府和社会力量合力投资200多万元改建扩建教学楼;很快,那块尘土飞扬的泥地铺成了2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电脑室、音乐室、图书馆、科学实验室纷纷投入使用。如今,所有班级实现宽带网络“班班通”,黑板上多了触屏的多媒体屏幕;所有老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不再有“用电脑,须排队”的尴尬。

据了解,在清远,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并不以简单的“师生比”核定编制,而是根据班级数量和班额核定教师编制数,确保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都能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保证每个教学点至少配备2名教师。与此同时,对规模不足100人的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当地更按生均拨款1.2—4倍的标准给予经费倾斜,确保村小和教学点有较充裕的办学经费。

学校的硬件够“硬”了,山区学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软件的质量上。

在连南瑶族自治县涡水镇的青山绿水间,一座现代化的校园与附近的瑶寨木屋群形成鲜明对比。哈佛楼、剑桥楼、雅典运动场、英语走廊……这所清一色瑶族学生的涡水镇中心小学处处彰显国际范儿。

在校长房比六的心中,“教育创强”不仅意味着校园变大变美,更意味着可以走出大山看世界。作为山区骨干教师,房比六近年获得了赴韩国、香港、澳大利亚交流访问的机会。他还把国外小班制教学的理念和方式带回了学校,竟让学生的考试平均分提升了40多分。

山区从教满25年并至退休可享终身岗位津贴

农村学校难以留住教师,可清远却有许多教师宁可扎根山区农村,都不愿往城里调。许珠亮正是当中的典型。9年前,这位生长在江西赣州的大学生主动来到连南山区,在涡水镇中心小学执起教鞭。起初,连南的山水与淳朴的民风让这位“城市人”颇感新鲜,但工资低、生活条件艰苦、语言不通等现实问题随之袭来。

真正让许珠亮安心留下是在近几年。在落实全省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人均700元的岗位津贴的同时,清远市本级财政对北部“三连一阳”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龄不足3年的教师给予岗位津贴;对在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从教满25年并在农村从教至退休的教师,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终身岗位津贴。

拿着比县城学校教师还要高的工资,许珠亮成了家,在县城里买了房。不仅如此,广清帮扶战略还给了他到广州越秀区的名校交流学习、提升自我的机会,如今30岁不到的他已被提拔为学校的教务主任。就在不久前,他婉拒了城区学校递来的橄榄枝,“扎根在这,挺好!”许珠亮说。

清远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清远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有不少创新改革。如为解决师资配置不均的问题,清远市编委办从2013年起,统一核定市属普通高中事业编制总数,各校的具体人员编制由市教育局统筹安排。

在稳定教师队伍的同时,清远这些年在师资培训上也有“大手笔”。2013年起,清远市级财政每年拨出12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和教科研工作。教师通过进修取得硕士学位后,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合同的,由同级财政一次性补助学费1.5万元。

针对校领导班子的教研能力提升问题,清远还试水推进学校“去行政化”改革:以市直学校为突破口,取消学校及校长行政级别,实行校长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校长绩效工资发放、续聘、解聘的主要依据,鼓励争当“专家型”校长。

教师教学的能力和动力提升,校间的办学差距也在随之缩小。目前,佛冈已实现从小学到高中“零”择校。不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就近入学,就连县内的两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招生也实施电脑派位,全县超过八成的学生入读重点高中。

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缓解“择校热”

与城郊乡村不同,优质学位不足、分配不均是城区推进教育均衡的最大障碍。

为此,一系列大工程在清城区展开:在2012年、2013年两年间,市、区两级总投入达13.9亿元,市中心区域新建学校和幼儿园12所,优质化改造学校和幼儿园6所,新增优质学位3.24万个。2014年又动工新建1所飞来湖初级中学,再增加初中优质学位3000个……市中心教育扩容工程,让“读书难”问题得以破解。

作为清远高中教育的龙头,清远市第一中学也在“教育创强”中迎来了跨越式发展。2013年9月,清远一中搬迁到清城区东城大学东路的新校区,这个投资约3个亿的校园用地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过去30个班1000多名学生的规模如今扩展为60个班3400多名学生。

有了更大的办学场地和更优质的教学设施,清远一中在素质教育上得以更大程度地施展。今年,该校的一本率已达48%,本A上线率达83%,一人进入全省文科前十名。

不仅是清远一中,清远近两年的高考成绩也呈现井喷式上升。2014年高考重本和二本以上人数分别达到1610人和8770人,增幅分别是全省平均增幅的3倍和2.6倍。2015年重本和二本以上人数增幅继续达13%。

“学校办学条件和质量提升了,从珠三角地区考来清远的学生近年也明显增加了。”清远一中校长刘耀坚说的并非特例。清远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自“创强”以来,清远出现了学生大幅回流的现象。对比2011年、2014年,实际上净转出减少5861人、净转入增加2541人。2014年,还出现了小学生流入大于流出的良好态势。

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缓解“择校热”

粤东西北首个省级职教基地落户清远

在清远市大学城里,首批落成的“两校一中心”颇具规模:清远市第一中学和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两所10万多平方米的新校区比邻而建;耗资超4000万元打造的清远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也位于工贸职校内。

从2013年落成至今,这个拥有101个实验实训室的实训中心里走出了不少冠军选手。就在去年的全国技能大赛中,清远工贸职校的张炽聪等3名学生就在信息技术类网络布线项目中勇夺一等奖,这也是广东省代表队在该项目上首次荣获最高奖项。

看中学校的办学实力与设施设备,工贸职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也走向纵深。学校负责人介绍,该校在去年成立了清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开展中心区域集团化办学,与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惠州大亚湾光弘科技有限公司、新美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等开展联合办学,并推开企业订单式、现代学徒制教学,使学生能在第三年“对口”顶岗实习。

该校毕业生每年就业率达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从事技术岗位的毕业生,试用期工资超过3200元。就在本月,教育部等三部委正式公布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清远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清远市大学城(即“省职教基地”)的建设,为清远的职教和产业发展摁下了提速键。

2014年到2016年,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等将陆续进驻省职教基地,届时基地高职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0万人左右。到了2020年,还将新增进驻若干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初步建成以高职教育为主体,涵盖中、高职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基地。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 作者: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黄婷婷)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