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珠三角制造业多年来的尴尬“变形记”

时间: 2015-12-28 09:48:00 来源: 东北网(哈尔滨)  网友评论 0
  • 掐指一算,珠三角产业转移这一说法出现至今其实已有十余年了。

掐指一算,珠三角产业转移这一说法出现至今其实已有十余年了。


原本只属于《资本论》当中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经济解读,十多年来却被国内部分崇美文化者无限放大。在珠三角部分企业转型失败以后,盲目地将产业转移信奉为唯一的救赎契机,并将留在国内发展的企业说成是“偏安一隅”。而这一切,都要从珠三角最惹人注目的制造业开始说起。


起源


时间停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珠三角作为改革东风初起成效的地区之一,在美的、TCL、宝洁等一众龙头带领下,快速占领国内市场空白部分,并以庞大的出口量傲视大陆,也让当时的珠三角颇有几分国内地区“大佬”的风采。无论从何种角度去看,这当属于现代一段较短的工业发展黄金时期,并能让所有粤广深人为之骄傲。


只可惜,仅仅数年,就有某些东西打破了这短暂的繁荣与平衡。


一是土地;随着医疗设施越发完善以及国民养生知识的补足,人口迎来的大爆发,以往尚算充裕的土地资源在随后爆发了危机,地产业的崛起让土地价格变得寸金尺土,流落郊外的工厂又再受到各种环保问题的制约,而被迫进行二次费用支付乃至无处容身。


二是人力;过往务工人员崇尚第二产业的日子在经历刘易斯拐点后,优势变得一去不返,对于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日渐飙升的工厂劳动力开支已成为最沉重的负担。


三是生产;不单单是土地和劳动力问题诱发生产升本上涨,生产设备的落后与企业管理者经营理念的保守,也曾让不少国内中小企业无力与国外产业竞争,尝尽苦头。


当然,所谓有危必有机。企业经营者在国家引导下,也尝试作出过一系列努力,譬如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重整等,但不知是限制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亦或是企业对改革经验的匮乏,最终都多以失败收场。无计可施之下,有心之人便顺势将产业转移奉上神坛。


后续


其实作为历史经济学的惯性定律之一,资本方将生产企业安排到劳动力、生产成本更低的城市是一种解决方法。但产业群集体迁移这个现象却存在着根本上的不合理性,并已经被无数次证明是当今经济模式下的一个漏洞。


就以上述珠三角制造业为例,大量制造业出逃以后不仅在一段时间内造成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宽松,大量外地务工人员失业。另一方面,巨头们趁机蚕食市场,以入股甚至并购等各种手段进行“大鱼吃小鱼”,出现了近年来俞渐加剧的垄断现象。在当今社会空前的品牌意识之下,大量制造业行企根本无法过渡起步期,更多的只好选择关门大吉。也让整个珠三角制造业青黄不接,乱象丛生,大企业逾做逾强,而小企业越来越少。


结论


最近,佛山市市长鲁毅在“中国制造2025”联盟发起仪式上提出过有关于佛山制造业的意见,他认为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一国之本,系兴国之剂、强国之剂。这也也充分印证了产业转移对地区、国家的祸害与无益。


但否定了产业转移,又该何去何从?


近年来珠三角网商发展迅速,尽管多被传统实业家诟病为“年少不懂商”,但不能否认确有成功并且值得传统制造业借鉴的例子。位于佛山的淘品牌林氏木业经过了约八年的时间,从一开始抓住市场空隙到做大做强,从未曾开设工厂,而是忠于大数据,选择相信生产供应商。


再者,多年来坚持与工厂为伴,组成产业集群链,也让林氏木业在减少生产成本的同时使生产供应商获利更丰,时间愈久,作为下游供应商便获利愈厚,再也离不开这个“金主”,而林氏木业这种经营模式,也被不少珠三角制造业电商学习沿用。


要解决珠三角乃至全中华地区中小制造业偏爱出走的“恶习”,免不了调整企业内部生产架构,学习林氏木业模式等“套路”改变生产计划,经营者尽早改变桎梏的思想引入大数据,根据销售情况去规划未来生产计划系关键,将制造过渡成为“智造”。再从上述经营决策中减少生产浪费、生产过剩、节约成本,将多余的钱用在革新人力与设备资源,才为之上策。


当然,也希望珠三角当地政府能多去鼓励与引导这些制造业未来发展大计。毕竟,企业家们寻求的只是在黑暗中的一丝光明罢了。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东北网(哈尔滨) 作者: (责任编辑:七夕)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