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贸易融资 >> 保理 >> 列表

“大数据”背景下的保理创新探索

时间: 2014-07-27 19:41:51 来源: 中国贸易金融网  网友评论 0
  • 保理业务的发展增速惊人,但就应收账款的规模而言,保理业务的服务覆盖仍然很不充分。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应收账款市场的挖掘与开发,充分盘活巨大的应收资产,有效解决应收账款持有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通过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保理业务有望在风险防范、批量获客、业务流程乃至业务定位等方面有所突破。

  保理业务的发展增速惊人,但就应收账款的规模而言,保理业务的服务覆盖仍然很不充分。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应收账款市场的挖掘与开发,充分盘活巨大的应收资产,有效解决应收账款持有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传统保理业务发展困局

  一方面,从经济环境来看,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企业应收账款的规模不断扩大,账期也被不断拉长,应收账款拖欠甚至坏账频发的风险进一步加大。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2014年第一季度GDP增速为7.4%。随着经济的放缓,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供应商面临的回款压力加大,销售商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不确定,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应收账款的回款风险。

  另一方面,出于控制买方信用风险的考虑,作为传统保理服务商的银行在开展保理业务融资时往往要求融资主体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对买方的资信实力、配合程度要求较高。并且出于对业务成本、效率方面的考虑,银行一般对于开展保理融资的应收账款均有单笔金额(百万元以上规模)及合适账期(三个月至半年)的限制。而占市场主流的单笔应收账款均存在小、快、频的特征,即单笔金额小(单笔仅几十万甚至十几万元)、周转速度快(账期仅一个月甚至一两周)、发生频率高(几乎旬甚至每周都有交易及对应的应收账款产生),从而造成现有保理业务对应收账款的覆盖率较低。与此同时,商业保理公司凭借其高效、灵活的服务方式和多样的商业模式,在保理市场中异军突起。

  “大数据”时代的保理新方向

  通过对数据的共享、归集、整理和分析,最大程度地将决策建立在相关事实基础上的思维模式,正日益成为潮流并持续地改变着各个传统的商业领域。具体到保理业务,它与“大数据”技术有以下四个结合点。

  一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保理融资的业务风险。根据国际保理公约及银监会相关制度的规定,保理业务兼具应收账款催收、销售分户账管理、坏账担保及融资四大功能。某银行此前曾开展“客户在银行间迁徙驱动因素”调查,对6 68家企业的总经理及财务总监进行问卷及访谈调研。结果显示,客户在银行间迁徙的十大驱动因素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贷款利率低、贷款手续简便、融资额度大。可见,满足融资需求仍然是目前国内众多企业主流的核心诉求。据此合理推测,就卖方客户而言,保理业务所能提供的四项服务中,最引起其关注、契合其真实需求的是融资服务。

  而保理商开展保理融资服务,最大的障碍来自信息不对称。卖方经营状况的真实客观性、买方企业经营的稳定性、贸易回款的确定性、买卖双方交易的真实性等等,无一不在挑战着保理商的智慧和勇气。相关历史数据表明,保理业务最大的风险产生于虚假交易。而借助“大数据”技术支持,可有效将一些传统上习惯于用“差不多”思维、通过主观判断的信贷信息,转变成为建立在完整数据支持的、基于客观事实的决策。例如,通过对具体行业大量经销情况、收益水平数据的采集比对,判断买卖双方所处行业的景气度;通过对卖方、买方完整的购、销、存数据监测、判断其经营情况;通过对买卖双方连续、大量、丰富的交易数据进行关系勾稽,识别其交易的稳定性及交易背景的真实性等等,从而高效地进行业务风险识别及防范。

  二是精确定位目标客户,使批量获客成为可能。在供应链管理上有这么一个逻辑:供应条链上每一个环节都能获利,但一定会有、也只会有一个信息集中点。谁能抢占这个点谁就能主导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并从中获得更大的效益。海量的交易数据,意味着大量的买卖方、大量的交易信息聚集交汇。在数据样本足够大、数据类型足够丰富、数据来源真实可靠的基础上,保理商可快速获得高价值信息,进而集中锁定特定客户群,有针对性地批量获客。并且,在数据支持下建立特定的风险评估模型,更有助于对业务整体风险的防控。

  三是通过系统构建,优化保理业务流程。众所周知,由于保理业务与买卖双方交易流程紧密关联,因此一直属于专业性较强、操作成本较高的银行业务,也容易因操作瑕疵而引致相关风险。由于大数据是建立在网络信息化、云计算的基础之上的,依存于各类信息系统平台中,因此建立相应业务互联系统,进行端口对接和数据实时交互成为必然选择。以系统操作替代传统的手工业务操作,不仅可以优化升级服务手段、降低业务操作成本,更可藉此最大程度地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操作瑕疵,有效优化保理业务的流程。

  四是业务重新定位选择,对小、快、频应收账款实行保理服务覆盖。如上所述,以现有银行标准,大量小、快、频应收账款往往无法有效纳入保理融资服务范畴,导致该类应收账款一直处于“睡眠”状态。而想要盘活市场中巨额“睡眠”应收账款,保理商必须从降低业务成本、提升操作效率着手,寻找思路上的突破。而借助“大数据”类信息平台,保理商可在客户授信审查、业务真实性判断、风险分析、监测预警等方面进行大幅成本优化,并依靠系统简化操作环节,提高业务的标准化、自动化程度,从而实现传统保理服务短板弥补,以创新的服务模式激活大量的“沉睡应收账款”,开创全新的保理业务蓝海。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已有若干具有前瞻意识的保理商在“大数据”这一新领域开始尝试,凭借自身技术实力强、资源投放集中等方面的优势,围绕“大数据”来挖掘供应链价值的业务模式,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相应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成熟和完善。从金融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一直都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保理融资业务也不例外,而风险本身对业务的开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技术潮流必将对保理业务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 作者: (责任编辑:bizcom)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