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削减外汇储备不能仓促行事

时间: 2014-05-26 17:35:03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网友评论 0
  • 在削减外汇储备存量问题上,切不能头脑发热,需要以长远眼光制定符合国家战略的整体规划  控制外汇储备增量的关键在于资本项目。外汇储备过多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第一,外汇持续供过于求,给人民币造成升值压力,不利于保持稳健合理出口。

  在削减外汇储备存量问题上,切不能头脑发热,需要以长远眼光制定符合国家战略的整体规划

  控制外汇储备增量的关键在于资本项目。需要严格监管的,是投机性极强的纯套利资本

  巨额外汇储备应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推手

  近日,关于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讨论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外汇储备过多,是中国外部经济失衡的表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沉重负担,必须得到有效解决。但目前社会上也存在一种认识误区,即一味放大外汇储备过多带来的问题,忽视其历史原因和目前正在发生的变化,在提出解决方案时也有仓促倾向。“花钱容易挣钱难”,在削减外汇储备存量问题上,切不能头脑发热,需要以长远眼光制定符合国家战略的整体规划。

  外汇储备的基本功能是满足进口需要和偿付外债,确保国家信用,并在必要时干预汇率,防止本币过度贬值。国际社会公认的适度外汇储备规模是3个月的进口额,以2013年中国1.95万亿美元的进口额计算,外汇储备保持在5000亿美元较为合适。然而,2013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达到38213亿美元,高出适度规模大约7倍。

  外汇储备过多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第一,外汇持续供过于求,给人民币造成升值压力,不利于保持稳健合理出口。第二,外汇储备主要是以美元形式存在的,由于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以本币角度看,中国的储备资产大幅缩水。第三,外汇资源过多集中在政府手中,并基于资金安全考虑主要用于购买国债,收益率低。此外,高额外汇储备削弱了企业对外投资资金实力,在实体经济投资收益高于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情况下,中国支付了不菲的机会成本,进而减少了国民收入。

  不过,外汇储备过多是最近10年的新问题。此前,外汇储备不足以及如何增加外汇储备是政府担忧的事情。上世纪90年代一系列重大金融危机中,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外汇储备应对热钱冲击,一国的汇率、资产价格就会大幅波动,往往导致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普遍增加了外汇储备,持有量远超过3个月进口额,不少国家都是高出这一国际公认水平的数倍,中国也不例外。

  但是仔细剖析2008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的来源,不难发现已出现结构性变化。此前,新增外汇储备主要来自贸易顺差。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受人民币对外升值、出口增幅下降、进口不断增加等影响,贸易收支顺差明显减少。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投资规模扩大,如果仅看贸易顺差+直接投资净额,中国的国际收支基本实现了平衡。

  导致过去4年中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主因,是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2013年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3262亿美元,是同期贸易顺差的1.7倍。在这些资本往来中,直接投资的份额只有1/5,其余为证券投资和贷款,而且短期资本比重超过一半。可见,控制外汇储备增量的关键在于资本项目。这其中,直接投资有利于资本形成和技术进步,应该鼓励;短期资本中的贸易融资有利于进出口贸易,也应该发展壮大。需要严格监管的,是投机性极强的纯套利资本。

  理论上讲,要解决国际热钱套利问题,治本之道有三:一是利率市场化,逐步取消信贷配给和利率管制,让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利率,逐步缩小国内外利差。二是建立利率与汇率之间的有效联动,让利率平价基本成立,不给热钱留下无风险套利空间。三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开放股票、债券、商业票据、期货、私募基金、风险投资、保险、信托等市场,将流入中国的资本有序引入各个资金池,使其为实体经济服务,而非吹大股市楼市泡沫,制造金融安全隐患。

  当前,受资源、人口硬约束,中国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培育消费文化和消费环境,稳定增长的收入来源和廉价商品是必要前提。在这一背景下,推动对外投资、加快培育一批跨国集团,不仅能够获得高于国内投资的利润,还能掌握国际贸易定价权和指挥权。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应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推手。一个可行的路径是,将一部分外汇储备注入银行或者投资基金,由银行向企业贷款,或者由投资基金通过资本市场向企业注资;鼓励企业自主选择到国外投资、并购,建立一批我国所需消费产品的生产基地和国际销售网络。诚如是,可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降低外汇储备的存量,为外汇储备“消肿”;增加对外投资收益,获得高于国内的资金利用效率,增加新的收入来源;源源不断提供价廉物美的消费品,降低能耗和污染,缓解环保压力。

  (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涂永红)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涂永红 (责任编辑:lixuezhe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