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人民币暴跌 理财如何应对

时间: 2014-03-10 15:18:51 来源: 晶报  网友评论 0
  • 近期人民币的贬值风暴令市场哗然。尤其是上周,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数次出现暴跌,上周五收报6.1450,创去年6月28日以来收盘新低。不少敏感的市民甚至认为人民币升值之路已到拐点,一些高净值的客户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增加持有美元。

  近期人民币的贬值风暴令市场哗然。继上周二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暴跌266个基点之后,上周五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盘中大幅跳水524个基点,逼近跌停价位。人民币汇率是否还会持续下跌?百姓换汇、旅游及投资会受到什么影响?

  人民币两月跌去1.5%

  今年伊始,人民币汇率开始出现掉头向下态势,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两个月累计贬值超过1.5%,基本吞噬了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的涨幅。

  尤其是上周,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数次出现暴跌,上周五收报6.1450,创去年6月28日以来收盘新低。对于本次下跌,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官方”解释是,近期人民币汇率走低是市场主体调整前期人民币交易策略的结果,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但市场中仍流传着各种版本的猜测,有消息称,央行或于二季度将人民币波动区间扩大一倍,即由目前的中间价上下1%扩大至2%。

  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师姚炜表示,此次下跌有明显的中国人民银行干预痕迹。近期的人民币波动旨在阻止套利资金流入。如短期资本流入减弱,贬值可能会停止。央行并不真的希望人民币过度升值,尤其是由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入推动的升值。

  换汇、旅游成本提高

  人民币汇率下跌,就意味着需用更多的人民币来兑换外币。从过去两个月来看,银行的换汇牌价从606.46元人民币兑100美元贬值为614.93元人民币兑100美元,年初兑换1万美元可以多换847元人民币。

  人民币贬值,这对于老百姓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如今很多居民喜欢到国外旅游,或者通过国外网站来购物。人民币转升为跌,这意味着买同样的包包、衣服,需要花更多的人民币了。而对于在外留学、出差等长期的活动,就要花费更多的人民币。假设一名留学生每年的开销为3万美元,经过两个月的贬值,一年大概要多花约2400多元人民币。

  不少敏感的市民甚至认为人民币升值之路已到拐点,一些高净值的客户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增加持有美元。

  银行客户经理表示,对于有海外购物、旅游打算的居民来说,现阶段需要把握好汇率的波动节奏,在相对低点购汇,才能节省成本。对于手中持有美元、目前没有实际用途、打算结汇的市民,可以推迟一段时间结汇,从而换取更多的人民币。

  有留学计划可适当购买外币理财

  本次人民币贬值也让外币理财产品开始走红。进入今年2月份以来,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已从去年的不足3%上涨至5%左右。中信银行[1.23% 资金 研报]2月28日成立的一款12月期美元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已涨至5.4%,而去年12月20日同款产品的收益率只有4.6%。兴业银行[-1.22% 资金 研报]一款一年期产品,客户年化参考净收益率5.1%,而该行今年初发行的同类产品,客户年化参考净收益率只有4.1%。

  不过,银率网分析师认为,这并不代表外币理财产品整体回暖,目前主要的外币币种利率依然处于低位,相应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难有大的回升。

  中信银行理财师则表示,外币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于该币种的存款利率,所以投资者如果对外币有持续需求,如海外求学或计划移民等,可适当购买该外汇的理财产品,以规避该币种日后进一步贬值。对中长线的个人投资者来说,人民币资产仍是最合适的投资品种。和美元相比,一方面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仍会继续上涨,另一方面人民币理财收益率大多在5%以上,部分银行的产品甚至达到了6%,远高过美元理财收益率。

  专家视点

  人民币不会长期贬值

  人民币汇率的连续下跌令许多投资者感到不安:这是升值趋势将要终结的前兆吗?今后一段时间是否还会出现人民币暴跌局面?对此,专家表示,央行应该更希望人民币在币值保持稳定(或整体小幅升值)的趋势下呈现双向波动。人民币的趋势性贬值仍然是中国决策者不愿意看到的一种情景,因为人民币贬值可能会导致大量资本外流,加剧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政治摩擦,也会阻碍央行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

  市场人士对人民币长期升值的预期并未改变。业内专家表示,目前,人民币贬值只是一个短期行为,而且幅度也会比较温和,在央行推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情形下,短期内会维持波动现状,下跌不会延续太久。未来,更有可能出现的是人民币汇率维持稳定。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晶报 作者: (责任编辑:lixuezhe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