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国际结算 >> 实务 >> 列表

两次大危机与人民币国际化

时间: 2013-08-21 11:13:45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杂志  网友评论 0
  • 中国金融市场的近期发展与日本在80年代泡沫破裂之前的发展阶段具有显著的相似性。相比之下,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仅仅是使用人民币结算以往使用外币结算的金融交易,减少以外币计价的汇率风险。

  中国金融市场的近期发展与日本在80年代泡沫破裂之前的发展阶段具有显著的相似性。政府对市场任意的突然的干预都是不该有的,这样的干预会危及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首先审视了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市场的现状,描述了市场结构的改善,并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系统性缺陷。

  考虑到中国金融市场也有亚洲金融市场的特点,笔者审视当前关于中国金融国际化的讨论——这个话题常被总结为人民币的国际化。笔者觉得中国采取的方式严重限制了人民币的国际化。尽管人民币贸易结算额不断增大,中国政府也出台了许多鼓励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但要真正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依然存在着若干障碍。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性障碍,是缺乏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完全可兑换的保证。事实上,交易成本、支付结算成本以及由贸易产生的任何资金流动的相关成本,都与资本是否自由流动和是否具有市场之外的独立性有关。中国正尝试用离岸市场银行(行情 专区)去推动人民币和其他货币之间的直接兑换,但这不太可能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出现大的进步。

  亚洲金融市场的特点和弱点

  1.两次金融危机和被改善的市场结构。在过去的20年间,亚洲已经经历了两次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然而,这两次危机的影响截然不同:前者严重,后者相对温和。危机产生的影响是,亚洲金融市场取得了更好的恢复能力,亚洲国家和地区间的政府及中央银行能够更加密切地配合。

  亚洲金融危机凸显了亚洲各经济体的结构性缺陷:第一,企业融资仍然高度依赖银行。第二,该地区金融业有货币和期限的多重错配,尤其是银行业。因此,亚洲国家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化中是脆弱的,其充足的储蓄并没有有效调动起来。

  为纠正对银行过度依赖的问题,东亚及太平洋(行情 股吧 买卖点)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即EMEAP,由11个央行和该地区的货币管理机构组成),发起了亚洲债券基金(ABF),它是旨在扩展与深化亚洲各经济体及区域债券市场的一项倡议。与此同时,东盟10+3成员国的政府正在执行“亚洲债券市场提议”(ABMI)来放松管制,并创造一个有利于投资的环境。这个举动成果显著:从政府和企业债券的欠款来看,亚洲货币债券市场获得显著发展,如图1所示。尽管增加幅度相当不平衡,亚洲货币债券在全球债券市场的份额从1996年底的2.1%增加到2011年底的8.4%。值得注意的是,亚洲本地货币债券市场上的外国投资者正在迅速增加,如图3所示。这不仅是因为债券发行者的信用度和债券收益的改善,还因为这些经济体市场基础的完善。

  此外,货币错配问题也得到显著改善。以本国货币计价的外国借款者的贷款占本国融资额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如图3所示,虽然这类贷款的期限仍然为一年内或一年。

  2.发展具有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的挑战。然而,要把亚洲地区国家(日本除外)变成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仍然面临众多挑战。虽然在某些领域已经有所改善,但要把亚洲建成和发达地区一样,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建立多样的、深度的、良序的金融市场。前两个挑战是老问题,现在依然存在,其余三个则是相对较新的挑战。

  (1)解决货币和期限的双重错配。银行部门的货币和期限的双重错配问题,尤其是期限错配。虽然这个在中国还不是问题,但是如果所谓的国际化进程迅速推进的话,那这个问题也可能会影响到中国,这主要取决于中国银行业的调整。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报告杂志 作者:西村清彦 (责任编辑:lixuezhe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