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的“载舟”与“覆舟”

时间: 2013-08-08 10:24:1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网友评论 0
  • 2013年,张行长疲于“不良率”保卫战,以公职身份亲自替贷款客户寻找“过桥”资金,一边求客户签订续贷协议,一边斡旋分行贷审放行。如果张行长的上述判断有值得推敲的地方,那或许是:一个领域的经济金融过热,往往会酿造风险。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对于“三材”(钢材、木材、石材)贸易而言,这个行业的盛衰转换仅仅用了3年。

  2010年,张行长以地区优秀支行长的身份,参加其所在的股份制银行全国大会,并介绍如何带领支行做大存贷款业务。其中,厂商银模式、联互保和市场担保机制、单一客户综合业务的开拓(借贷搭售),尤其是他如数家珍的业务秘籍。

  2010年,“三材”贸易商李某把业务从上海延伸到江苏常州,圈下一块地,从老家再邀一批同乡到新设的市场当商户。“来了就能融资百万,明年过年就能把好车开回家。”他当时游说同乡说。

  2010年,“一张3522开头的身份证(福建宁德籍——长三角钢贸商多来自此地)在市场上的叫价可以达到30万。”上述张行长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因为只要有这样一张身份证,就可以从银行贷款数百万元。

  2010年,不少银行在“三材”贸易商聚集地新设支行,以便对接更多业务。异地来沪城商行暗地师从几家对“三材”贸易融资量大的股份制银行开拓相关业务,或是从这些银行挖走业务骨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扩大业务量,不落同业之后。

  2010年,木材贸易商陈某坐不住了。在他看来,木材贸易商的“家底”本厚于钢贸商,而后者的家业发展却更快,“身家上亿的越来越多”。渐渐的,他们发现了靠银行融资发家的秘诀。

  2013年,张行长疲于“不良率”保卫战,以公职身份亲自替贷款客户寻找“过桥”资金,一边求客户签订续贷协议,一边斡旋分行贷审放行。

  2013年,李某的名字屡次出现在法院的开庭公告上。他与妻子离婚,以求债务尽量不累及家庭。他从出门有数辆豪车可选,到如今靠借朋友的车充场面;他从一年前每天打数通电话给债务人逼债,并接数通电话被债权人讨债,到如今电话已经不那么频繁响起。他暗自希望银行能够清算其债务让他的负债总额不要再上升,可银行却反而要求其配合续贷。他至今咬定自己投出的钱都有账可查,因此害了他的是银行的急剧收贷,尚不明白原来“挪用信贷资金”是一件错事。

  2013年,一张3522开头的身份证要新办信用卡都已经困难。上海的五角丰达、新江湾城这些聚集了钢贸商投资客的楼盘,因被急抛而形成了同区域同类地产中的价格洼地。木材贸易商陈某则在银行的“变脸”后,开始意识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逼近。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夏心愉 (责任编辑:lixuezhe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