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2012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总结与展望

时间: 2013-02-18 10:03:12 来源: 《环球财经》杂志  网友评论 0
  • 2012年,一直被视为金融改革的核心和难点,同时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和难点的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改革、资本项目开放这三大改革皆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 人民币国际化是当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最为重要的议程之一,伦敦、巴黎、台湾、新加坡等地不甘落后,纷纷欲建人民币离岸中心。

  2012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总结

  2012年,一直被视为金融改革的核心和难点,同时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和难点的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改革、资本项目开放这三大改革皆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

  中信银行副行长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席所长

  ■ 曹彤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曲双石

  2012年,一直被视为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核心和难点的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改革、资本项目开放这三大改革皆取得重要进展。

  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

  2012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取得重要进展,但目前推进利率完全市场化改革时机尚不成熟,多项重要配套措施尚未建立。

  2012年两次降息过程中央行趁机出台利率市场化政策,不但降低了存贷款利率,而且放宽了浮动幅度。由于存贷款利率放开是利率市场化中最关键也最难推进的环节,因此2012年被认为是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一年。

  事实上,自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以来,中国利率市场化步伐从未停止。目前金融市场利率(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等)、货币市场利率(银行同业拆借、贴现、转贴现等)、外币市场利率均已基本实现市场化;贷款利率下限管制在信贷需求旺盛、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基本发挥不了作用,因此也基本上市场化;目前尚未市场化的其实只有存款利率,但其借助信托理财、协议存款、财政存款招标等替代方式也已达到部分放开的效果。但存款利率上限不能超过基准利率、贷款利率下限不能低于基准利率0.9倍的限制一直存在。央行宣布扩大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是朝着利率市场化的方向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当前,利率市场化已成为众望所向,但其将导致社会财富分配格局的重大改变,对此必须有所准备。我国目前利率管制的真正受益方是资金使用人,是各类工商企业和社会的基础建设项目。政府通过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保证了企业和社会基建项目较低的融资成本。而如果放开利率管制,受益的将是存款人,受损的无疑是用款企业。受益方和受损方互换,将导致整个社会财富分配格局的改变。银行只是提供资金融通的一个中介,所能起到的只是价格传导的作用,即使放开存款利率管制,银行也需维持适度的基本可循环的净息差水平,结果只能导致贷款利率相应提高。

  有鉴于此,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必须较好把握,企业的承受能力必须重点考虑,只有在企业成本上升的和缓期才是存款利率放开的最佳时点:一是通胀较低时期,二是生产要素价格上升较稳定时期。

  短期来看,目前推进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时机还不够理想,主要是物价形势不稳定,尤其是近几年投放的超量货币所蕴藏的推动物价上涨的势能尚未完全释放。但中期来看,放开利率管制的条件要好于前些年,主要是因为汇率、土地成本、人员工资等已经经历了一轮较快增长,目前涨幅逐渐趋稳,同时,我国经济逐渐步入调整周期,去产能化将带来主要生产要素价格的稳定甚至下降。因此,当前可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经验,制定未来3到5年存款利率放开的明确时间表,给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以明确预期,以便提前应对资金成本的必然上升。

  此外,利率市场化全面推进尚需诸多配套措施,目前仍有待完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需要银行在市场上根据自身竞争力和自身企业经营核算成本进行定价,必然造成不适应市场的银行退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系统的脆弱性。若没有退出机制,就等于金融机构没有硬性市场约束,其在市场中的利率定价行为就是扭曲的,就会产生恶性竞争。为争抢客户和市场份额,银行会不惜一切代价抬高利率拉存款、降低利率放贷款。

  央行在《2012年金融稳定报告》中称,目前我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基本成熟,表明中国已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上议事日程。但还应注意的一点是,若推出时机不对,可能会加速中小银行破产。事实上我国目前是有隐性存款全额保险制度的,无论大小银行,其风险均由财政兜底。一旦将其变为显性,人们会更愿意将存款放进大银行,从而加速中小银行覆灭。

  此外,还包括放开对银行贷存比限制、金融业综合化经营、建立基准利率体系等。

  人民币汇率改革

  2012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基本维持均衡水平,央行借机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虽然9月份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重拾升势,但央行主动减少干预外汇市场,货币政策更加独立。

  去年年底以来,人民币汇率逐渐接近均衡水平,为人民币汇率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基于此,4月16日起,央行决定放宽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增加汇率弹性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可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形成真实、合理、可信的价格,为资本账户开放打好基础,增加国内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效抑制短期资本流入,增强宏观调控自主性。

  然而,9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在岸即期汇率重拾升势,11月份人民币即期汇价更是在22个交易日的20个交易日盘中均触及涨停位置。但与此前人民币单边升值阶段央行在市场上持续购汇以稳定汇率不同的是,此轮人民币升值期间央行明显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显示其对汇率波动容忍度有所增加。央行此举重大:首先,意味着央行将更多汇率定价权交给市场,短期内虽会引起市场波动,但却迫使市场主体主动探求汇率新定价。而银行定价能力增强也为央行进一步推动汇率市场化,扩大即期汇率波幅和放松汇率中间价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央行减少外汇市场干预后使得传统的“人民币升值—热钱流入—央行买入外汇—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信用扩张”的机制不复存在,央行也就获得了更多货币政策独立权。下半年以来,央行已开始逐渐运用逆回购操作调节市场流动性,并根据国内经济状况确定货币市场利率,使得海外宽松货币政策对国内流动性影响大减。在汇率升值与外汇占款及货币宽松逐渐脱钩后,央行可以更好地借用人民币升值推动人民币跨境业务中的流出,有利于短期促进人民币离岸业务及国际化发展;第三,央行购汇力度减弱导致的外汇占款减少,意味着央行正在鼓励更多市场主体持有外汇,成为“藏汇于民”政策的一部分。今后市场主体将更多追求外汇资产的独立运用,对于分散我国外汇投资风险、提高外汇资产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国私人部门拥有大量外汇资产后,即使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不利变化,人民币汇率也会由于外汇资产回流而有望更加稳定。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环球财经》杂志 作者: (责任编辑:捂脸)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