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钢贸商猝死揭开贸易融资黑洞

时间: 2012-05-21 13:17:11 来源: 华夏时报  网友评论 0
  • 记者从一家股份制银行天津分行了解到,没有接到明确的停贷通知,但是只与存量大型钢企有合作的钢贸商才予以考虑,控制新增。能够续贷的企业,放贷周期从之前的一周到现在一个月,有些续贷企业则是被告知“需要等待,无明确时间”。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现如今,无论银行抑或是钢贸商,他们的心态正如莎翁描述的那样,充满纠结和不安。

《华夏时报》记者通过建设银行(4.52,0.02,0.44%)南京分行内部人士最新获悉,江苏建设银行下属一家支行已将南京宁德国际钢材城起诉至法院,原因是其向建行贷款近6000万元而到期未还。

问题远不止这些。本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一季度以来,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在内多个金融监管部门,多次在月度监管会中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预警,包括国有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总行陆续发通知,要求下属分行支行排查风险。其中,钢贸商悉数上了黑名单。

对银行来说,如果对钢贸商完全停贷,则是死胡同一条——钢贸商会因资金链断裂大量倒闭,作用到银行业坏账定会大量增加;但继续放贷,对银行来说更是走上一条不归路,没有化解坏账风险,只是风险后置,终有一天会爆发。

2008年之前,钢贸行业经历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当时全国汇聚了近千家的钢材市场,钢贸企业的总数也达到近20余万家。许多业内的人士将那段时光戏称为“捡钱时代”。

随后的几年,在整个行业“微利”背景下,钢贸商依旧扩张囤货的背后,是银行信贷的支撑。“在这个圈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玩法,动辄千万、上亿流水的钢贸商并非你想的那么容易。”天津一钢贸商范先生坦言。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钢贸商跑路、自杀、诈骗的字眼频繁出现并屡次挑动人们敏感神经的时候,银行也掐断了其融资的最后一根稻草,银行因此而来的坏账风险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玩不下去的游戏

眼下,比房地产市场更危险的可能就是钢贸行业了。

本报记者了解到,贸易商为了从钢厂进货,都要以自有资金作抵押向银行融资,彼时主要途径是仓单质押贷款。

按照常理,银行需要钢贸主提供当年已年检的营业执照、开户许可证、税务登记证、近期三个月报表等材料。申请行指定仓储机构以及第三方监管机构,由指定仓储开具仓单证明,由监管机构定期查看货物,屏蔽银行风险。

 但由此暴露的问题是,一些钢贸企业货主为了利益,与仓储企业联合进行重复质押或者空单质押。造成的后果是一票多押,多次质押把贷款额放大至多倍。而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之一。这一切源于银行之间质押信息不互通和仓库监管漏洞。

空单质押又被业内称为第二个公开的秘密。比如一个钢贸商手里只有价值500万元的货,而他又从别家借调500万元的货,一并放到第三方仓库,要求仓单质押。

“第三方仓库由于仓储费利益,多会偏向钢贸商,这样就是空仓仓单,形成空单质押。”天津开元盛世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迎冬(化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这样一来贷款额一下从500万就扩大到1000万了。”

 当然,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并不是所有钢贸商都敢这么干,骗贷毕竟是属于犯罪行为。

如今,为何这些手法行不通了?“要说真正转变,就是钢贸商不正经做钢贸生意,角逐高收益项目为资金链断裂埋下了伏笔。”张迎冬说。

面对钢价回落、库存下降、钢材市场成交量大幅萎缩,从2011年开始,天津一钢贸企业负责人王琅(化名)盘算着出路。“主业萎靡,但人力、物力成本上涨。”王琅坦言。此时对于钢贸商来说,“如何腾挪银行的资金”是他们最该掌握的职业技能。

王琅告诉记者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从1000万元的资金中拿出50%做主业(钢铁贸易),用10%做钢铁期货套保,其余的资金可以进行其他行业投资,如土地房产、股票、担保公司等,“这样的收益至少能翻三倍。重点是在主业出现问题的时候,其他收益能保证公司持续良性的发展。”

“因快速扩张而积累下来的金融风险不能小视。”曾在钢贸企业担任财务负责人达8年之久的陆毅铭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钢贸行当因胆怯而全身而退。

原因在于,一方面钢铁的真实需求放缓,另一方面钢贸企业利用钢铁从银行短期拆借来的资金,只有少部分投回到钢铁行业中,大部分则是流入到期限较长的民间借贷中,且以投向房地产为主。

“事实上,所谓‘其他收益’是最容易出现断裂的环节。如若断裂,影响的不仅是主业,就像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会措手不及。”陆坦言,怨只怨钢贸商的生意自己走了歪路。

坏账的风险

除了钢贸商从事民间借贷、房地产导致资金链断裂,让钢贸商难做的另一原因在于,经济下滑带来的下游市场需求下滑。

在“4万亿元”刺激经济计划浪潮逐渐退去,房地产调控政策未见放松的情况下,以国家大量投资为行业支撑的、以建筑钢材需求为行业拉动力的钢铁企业戴上了紧箍咒。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表示,建筑用钢占全社会钢材消费的50%。而央行公布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地产开发贷款余额7710亿元,同比下降8%。

同时,钢企另一重要下游产业铁路及公路运输业投资也出现下滑。据工业品渠道调研机构中恒远策披露,2012年我国铁路和公路运输行业1、2月完成投资326亿元和1026亿元,同比下降44.38%及8.68%。

另外,受欧债危机影响,下游产业机械设备出口订单下降。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电工行业发电设备产量出现负增长,水轮机组、汽轮机组、风电机组同比分别下降5.9%、18.9%和33.4%,电站锅炉、电站用汽轮机同比均为负增长。

“钢铁业景气度继续下滑,同时5-6月中旬市场需求将继续减弱。”德邦证券钢铁行业组分析师孔祥鹏告诉记者,同时4月钢铁行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明显下降至47.8%,已经连续四个月低于50%。

如此一来,让钢贸企业陷入利润怪圈。“我们已经不能做一些分析预测来判断是否进货,进多少。在金融危机后,进货只能赌,而盈利只能靠上游钢厂施舍。”张迎冬坦言,但钢厂也面临成本持续高企、钢价倒挂、全行业亏损的现状,“钢厂也自身难保。”

张举例说,以今年一季度二级螺纹钢的现货为例,该价格跌至4080元/吨,如果现货买卖一吨能赚几十块钱。但是有些企业的存货价格比现价高很多,库存亏损幅度就能达到300-400元/吨,大批发商一个月销售量在10万吨左右,月亏损可能达到三四千万。

而对于大中型批发商来说,亏损千万并非个例,“大型批发商暂且如此,何况小型批发商。”张告诉记者。由此一来,上下游直接挤压的是中间钢贸商的利润。

根据中金协的统计数据,2010年钢铁物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1.8%,2011年降至不足1%,今年会更低。“曾经以为2008年金融危机是做钢贸商以来最难熬的日子,没想到现在的日子还不如金融危机时。”王琅说。

但这并非最坏。更甚的是,受经济波动影响的钢贸企业,在利润受到挤压的同时,也成为拖累银行资产质量的“祸首”之一。

5月17日,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382亿元,较去年第四季度的4279亿元增加103亿元,环比上升2.4%。

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除工行、农行、建行、交行、中信银行(4.32,0.05,1.17%)5家银行之外,其他11家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均较2011年末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民生、兴业、浦发、深发展私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出现“双升”局面。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多位银行人士指出,不良贷款余额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经济下行期间,一些企业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导致还款困难;另一方面是去年四季度以来银行对不良贷款分类评价标准更加严格。

此时对钢贸商来说,正面临一条生死线。

银行资金掉头

事实上,作为钢贸行业非常繁荣的长三角地区,特别是上海、无锡等地,钢贸商更是银行长久以来最为重要的信贷客户之一。

“除了钢贸行业,还有多少其他企业需要如此大资金?钢贸企业贷款要先存保证金(一般是贷款额的30%),一个需要资金500万元的客户,就要申请1000万元的额度,需要支付保证金300万,这就直接沉淀成银行存款。对银行来说,存款完成任务,贷款指标轻易完成。”一家国有大行人士告诉记者。

流向钢贸企业的贷款究竟占比多少?有消息称,按照中国农业银行(2.66,0.01,0.38%)高级经济师何志成的估算,2011年全年钢产量8.81亿吨,银行目前对于钢材的质押比例是60%-70%,按50%保守估计,长材和板材等钢材的综合平均价格以4300元/吨计算,去年全年钢材贸易贷款是1.89万亿,央行公布的去年新增贷款总额是7.47万亿,那么钢材贸易贷款在整个银行新增贷款中的比例高达25.36%。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也仅是一个模拟状态的估值。

自去年11月上海银监局两度密集发文,让早已风闻多年的钢贸企业贷款风险被摆上桌面。随后今年一季度以来,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在内多个金融监管部门,多次在月度监管会中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预警。

4月,银监会的通知则要求,贷前调查要准确了解钢材贸易企业的真实用途,不能以担保、抵押或第二还款来源的可靠性代替对贷款企业还款能力的评估;加强贷后检查,跟踪贷款走向,确保贷款用于约定用途。

5月18日,本报记者向银监会人员证实时,得到的回应是:此事较为敏感,不便回答。而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包括国有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总行陆续发通知,要求下属分行支行排查风险。

在一家股份制银行下发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将核实钢贸企业经营状况,并严格监管资金用途;对原担保部分即借款人组建的担保公司,须置换为当地担保公司或由第三方保证;担保公司已交存的保证金,在原担保贷款结算后,须追加到该担保公司担保的其他有风险敞口的贷款担保上来,直至全部贷款到期归还。

记者从一家股份制银行天津分行了解到,没有接到明确的停贷通知,但是只与存量大型钢企有合作的钢贸商才予以考虑,控制新增。能够续贷的企业,放贷周期从之前的一周到现在一个月,有些续贷企业则是被告知“需要等待,无明确时间”。

控制增量方面,《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以国有大行为例,有两家大行已经发文,其中一家要求对(闽籍企业)贷款只收不放,另一家则要求压缩贷款,压缩指标落实到户,并规定“每户压缩1∕3,另外1∕3采用抵押贷款,剩余1∕3沿用担保”。

而抵押物方面规定,质押比例也下降到了平均60%-70%左右,此前部分银行的抵押率已可以高达150%。“就是抵押100万的货,能贷出来150万元资金,如今最高也就70万了。”记者从上述天津分行了解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委会负责人坦言,一部分人正在考虑或已经彻底离开钢贸行业,“虽然未达到‘大规模’的程度,但是比例已经并不低。造成这部分人彻底转行的原因是行业利润率太低,而且占据大量资金。资金利用率低,风险很大,有受访者形容过去的从业经历如刀口舔血。”

“现在钢价持续下滑,什么时候是价格底部现在谁也不知道。另外,今年的基建明摆着是缩水的,光靠保障房也没法撑起整体需求,接下来的日子将会越来越艰难。”一位钢贸商向记者表达了自己悲观的情绪。

当被问及是否将离开钢贸行业的时候,该钢贸商表示,“刚刚下调了存准率,似乎是有适度宽松的迹象,如果真是这样,我们钢贸商紧张的资金链就能得到缓解,未来还是有希望的。另一方面,我在这个领域里也做了近十个年头,对这个行业还是充满感情的。是走,还是留,我现在也很犹豫。”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钱秋君 王继亮 袁益 (责任编辑:黄克琼)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