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国际结算 >> 实务 >> 列表

人民币走下“升”坛 汇率重估基本完成

时间: 2012-07-27 14:10:57 来源: 中证网  网友评论 0
  • 经历了7年的升值长跑,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幅度最高超过30%,人民币在2012年来到一个历史性的关口。决定汇率水平的因素还包括国际收支状况、经济增长率、相对收入水平、劳动生产率、关税与配额、利差、预期等。

  经历了7年的升值长跑,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幅度最高超过30%,人民币在2012年来到一个历史性的关口。在汇率重估逐步到位、经济减速、金融危机后续效应等因素作用下,人民币汇率短期已经升值到位。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深入和购买力平价发生变化,人民币汇率走势中期进入迂回区,具体表现为双向大幅波动将更为明显,阶段性升值和贬值都可能成为常态。下半年及明年全球投资市场仍面临欧债危机、地缘风险等诸多不确定因素,资金风险偏好降低将继续带来阶段性贬值压力。

  汇率趋向平衡

  要探讨人民币究竟将升值还是贬值,首先要判断人民币汇率是否已达到合理均衡水平。有关人民币合理均衡汇率的讨论从2005年汇改之日起就没有停止,主流观点包括官方表态均一度认为,人民币何时能达到均衡水平很难说。但是,央行在2011年10月首度提出,人民币正逐渐趋于合理均衡水平。央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易纲2012年7月表示,人民币已非常接近均衡汇率水平。实际上,这意味着一个“质变”的发生,人民币长期大幅升值暂告段落。过去七年人民币兑美元年均升值超过4%,未来可能难以复制这样的多年连续升值。

  首先,合理的汇率水平由相对购买力平价决定,这一平价很难界定。中美两国社会存在收入、消费、文化等诸多差异。此前有专家依据“巨无霸指数”,对比中美汉堡包价格,认为人民币仍低估44%(2011年8月数据),这部分反映了食品领域体现的购买力平价对比。但与此同时,中国也有一些商品价格高于美国,例如汽车、油价、住房等,按照以上逻辑对比两国价格,人民币要高估至少30%左右。因此,单纯用购买力平价来衡量,人民币汇率在不同商品上有高估也有低估,但已经脱离多年前的绝对低估状态,最根本的原因是近年来中国劳动力、资源、土地、资金等各类成本上升。

  其次,决定汇率水平的因素还包括国际收支状况、经济增长率、相对收入水平、劳动生产率、关税与配额、利差、预期等。

  其中,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是汇率是否失衡的直接反映,一贯被国际机构作为指责人民币“低估”的主要依据。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在2012年上半年同样发生“质变”。外汇储备在2月达到3.31万亿美元的顶峰后,出现了连续3个月的净减少。外商直接投资(FDI)从2011年11月开始连续6个月负增长,而中国上半年海外投资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12年一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比起2011年一季度,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盈余“双降”,降幅分别是18%和35%。资金流入流出的力量对比正发生显著变化。国际收支更趋平衡,这是汇率逐步趋于均衡的直接证据。

  经济增长率影响着其他几项决定汇率水平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中国GDP增幅在2012年上半年也出现了趋势性变化,一方面是官方主动放弃“两位数”增长,下调年度经济增速目标,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承受了来自内外的压力和挑战。2012年二季度GDP增速7.6%,连续6个季度回落,并创下13个季度以来的新低。十多年的经济高增长已迎来真实的拐点,这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包括汇率。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增速仍属世界前列。但与发达国家比起来,中国的快速增长优势正在缩小。与新兴市场国家比起来,中国的快速增长优势甚至可能被超越。有专家预期,印度经济增速可能在两三年内赶超中国。总之,支持人民币汇率长期升值的关键因素在2011年底到2012年上半年,“不约而同”地发生了重大变化。

  长期汇率重估基本完成

  人民币7年升值的最重要背景是2005年7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带来货币价值重估。20多年来人民币挂钩美元积累形成的货币重估压力,在几年时间里集中释放,是近年人民币快速大幅升值的重要原因。

  在对外开放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较长时间后,人民币仍实行固定汇率;同时美元指数经历了从1985年130的高点到2005年80的低点,美元贬值幅度超过30%。二者之间的错位在2005年前后激化凸显,中国果断开启了人民币升值之路。但这样的升值原因显然是非常态的,不可能长期持续。

  多数经历过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均经历过升值历程。与其他国家本币升值历史相比,人民币的升值历程,从时间跨度上基本符合其他国家的升值规律。

  选取部分国家和地区货币升值最集中的时间段来观察,日元从1985年到1996年,升值持续11年左右的时间,其中最快的3年升值1倍左右;德国马克从1972年到1979年,7年左右对美元升值85%;新加坡元从1985年到1995年,10年升值40%;1985年到1989年,韩币兑美元4年时间升值31%;1986年到1989年,新台币兑美元4年时间升值近40%。其中,升值时间最长的日本,经济遭受最严重的损伤,新加坡也在升值之后积累了较为明显的资产泡沫,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破裂。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从2005年7月21日起持续升值,每年升值幅度分别为2.6%(2005年汇改起)、3.3%(2006年)、6.9%(2007年)、6.8%(2008年)、0.1%(2009年)、3.1%(2010年)、5.1%(2011年)。2012年5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6.2670为汇改后新高,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达32%,但截至2012年7月26日,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出现0.6%的小幅贬值。此外,7年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28.4%,其中2012年1月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达到最高值109.58。虽然与上述国家相比人民币升值幅度并不高,但一个重要的背景是,人民币升值恰好跨越金融危机,受避险需求上升影响,美元在期间重新升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和对冲了人民币升值的历程和幅度。

  阶段性贬值将成常态

  2011年11月和2012年7月,人民币分别经历了对美元的阶段性贬值过程。贬值与全球避险情绪、套利资金活动等因素有关,但更主要的是经济面因素。

  由于人民币已在短期达到均衡水平,未来一段时间,中美汇率将越来越多地受到突发事件、国际经济形势、全球金融市场等的影响。此外,在今年中国央行扩大汇率波幅之后,汇率弹性扩大,人民币连续性升值和贬值都可能得到助推和加剧,因此阶段性升值和贬值将成为常态。观察其他国家的升值历程,汇率波幅的放大一般伴随着升值的逐步终结。毕竟,在单边升值预期下,盲目放大波幅,无异于加速升值。

  尤其是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每一次主权国信用评级下调、债务问题上升、银行问题爆发,甚至经济数据弱于预期等,都有可能引发避险情绪上升,引起美元走强和人民币阶段性贬值。而美国在大选之前也可能进一步强调强势美元。QE3能否推出将对美元走势带来变数,原油、黄金的走势也会对美元产生影响。这些波动将越来越直接地传递到中国国内汇率市场上。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再也不会迎来升值。未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还要随着两国购买力平价的变化而变化。只不过在短期内人民币连续多年大幅升值的基础已经消失。

  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持续升值影响出口企业,但持续贬值将引发资金大规模外逃,更不利于经济平稳。无论中国还是任何一个非美国家,都不会希望货币持续贬值。因而人民币中间价还将继续发挥引导作用。必要的时候,所有央行都有义务和责任运用手中的外汇储备等工具干预市场,发出稳定信号。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证网 作者:王栋琳 (责任编辑:h_yan4310)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