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形势和对策

时间: 2012-06-25 17:23:45 来源: 《中国经贸》杂志  网友评论 0
  •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一定的机遇。我国企业更贴近外部市场需求,拓展海外销售渠道,获取和建立国际品牌,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我国企业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配置资源,稳定资源供给,扩大中国GNP规模和中国资本在国际市场上的控制力。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一定的机遇。金融危机使许多国家资金缺乏,中国投资机会增多;国外资产价格大幅缩水, 投资成本下降。但更重要的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贸格局发生重要变化,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不少挑战。

  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新形势

  国际经贸格局发生较大变化, 某些国家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产生了较强的抵触情绪

  以金融危机为触发点,发达国家长期积累的问题集中爆发出来。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低速增长,其作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主动力的作用大大减弱。而新兴经济国家,特别是中国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小,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这种形势的变化,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评估与应对策略正在发生变化。某些西方国家对华防范加深,容忍度减小,将更多的精力对付中国的崛起所引起的挑战,把中国作为主要的战略威胁对手,这样有可能把中国置于一种被动应付的地位。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也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我国竞争追赶关系日趋明显,对中国快速崛起持谨慎态度,但其心态比较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国家产生了较强的戒备和抵触情绪,甚至在政治上招致了更多的猜忌,中国企业”走出去”将面临”中国投资威胁论”的严峻考验。因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所谓的国家安全问题和东道国国内舆论等因素将商业行为政治化,东道国对于中国的投资,特别是重要资源和关键技术的收购与投资,往往设置较高的门槛,由此导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受阻或失败的例子可能会越来越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 对我国企业”走出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平衡拉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创新为动力,以集约化为特征的科学发展。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按照联合国标准已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但也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经济结构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 成本上涨速度超过劳动生产率提升速度,增长效益降低;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力低下,产业扩张更多依靠数量增长而不是质量提升。

  在全球化时代,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企业”走出去”是主动利用外部市场和资源的重大举措,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来讲,”走出去” 应实现以下目标和功能。

  一是将部分过剩生产能力转移到海外,把商品输出优势转变为资本输出优势,从而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二是我国企业更贴近外部市场需求,拓展海外销售渠道,获取和建立国际品牌,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吸纳海外高素质人才,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四是我国企业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配置资源,稳定资源供给,扩大中国GNP规模和中国资本在国际市场上的控制力。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经贸》杂志 作者:刘旭 (责任编辑:于跃)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