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铜融资危局

时间: 2012-03-27 21:32:03 来源: 环球企业家  网友评论 0
  • 涉铜融资规模的快速增长,也使这些“金融金属”所衍生的信贷危局愈发触目惊心

  2012年2月28日,在江苏从事铜材进出口贸易的万荣(化名)一早打开手机,便收到一则来自好友的短信,内容是,市场传言沪上几家银行已经因为“出了骗贷的案子,暂停了铜质押融资业务,并对原有的工业金属质押贷款重新进行审核”。看到这里,手中尚有几笔铜质押贷款的万荣赶紧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的一位熟人取得联系,希望问个究竟。

  此时,紧张的铜贸易商并非只有万荣一人,如果短信内容被证实的话,那么存放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仓库中上万吨铜材的所有者都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资金考验,因为他们的铜都已经作为质押品在银行换取贷款,而这则传言很可能使这些大多已被用于别处的贷款面临提前还款的巨大压力。

  目前工行上海分行所推出的铜质押融资,主要是指铜材的仓单质押业务。即借款人将所购铜材存入保税区的仓库后,由管理仓库的仓储公司出具记载存货人信息及仓储铜材的品种、数量、质量等信息的仓单凭证,借款人再以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银行办理贷款。

  所幸,来自银行方面的答复让万荣安心了不少,所谓“全部停止铜质押贷款”的说法并不确切,已经办理的铜质押贷款只要手续齐全,并不需要重新审核。然而银行方面一句特殊的提醒,让万荣又紧张起来,“虽然现在没见停铜的质押融资,但难保过两个月监管机构不出通知,保税区里的融资铜实在是不少了。”对于在2010年踏足融资铜业务的万荣而言,这句提醒不啻于将达摩克利斯之剑再次悬挂于他的头顶。

  3月7日,工商银行总行商品融资业务部门的一位处长也同样表示,工总行层面“没有发出任何关于暂停铜质押融资业务的通知”,但他也表示,不排除地方分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暂时停止开展某些新的贷款业务。

  “从去年到现在,涉铜融资工具基本上是火一个死一个,监管部门还是很介意这种拿工业金属做融资抵押或质押品的做法,如今虽然是银行自行加强了相关业务的风险防范,但难说不是监管部门再次叫停的前兆。”万荣也颇为忧虑地表示,“铜质押融资再死掉,那保税区里几十万吨融资铜未来怎么处理可就真成了难题,死掉一批贸易商也是无法避免了。”

  银行在铜质押融资上态度谨慎的背后,则是由于信贷紧缩,企业大举利用铜进行低成本贸易融资,而部分企业在质押过程中出现仓单信息失真、私自出仓乃至重复质押等违规行为,使银行发放的质押贷款面临的违约风险显著放大。

  险象环生

  “骗贷的案子没有实际发生,但有些企业确实在今年年初出现了疑似骗贷的行为,所幸被当事银行及时发现,没有造成损失,但肯定对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收紧相关业务,形成了直接的触动。”一位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知情人士表示,“例如去年年底,就有一家贸易公司在仓单上大做文章,险些酿成骗贷案。”

  去年底,这家位于上海的一家国有背景有色金属贸易公司(注:应采访对象要求,隐去了公司具体名称,下文简称“贸易公司”)所购进的一批铜材运抵上海外高桥港,按照这批铜材的品类、数量,完全具备前往上海商品期货交易所开具标准化仓单的条件。但贸易公司却选择将这批货物通过一家仓储公司,存入与其有业务联系的一家冶炼企业的仓库中,并由仓储公司为其开具非标准化仓单。

  同时,贸易公司、仓储公司与冶炼企业达成协议,冶炼企业按照生产需求从仓库中提取铜材进行加工,而贸易公司则应购入相应数量的铜材以补充仓单项下的质押物。贸易商也在此后拿着仓单前往一家国有银行上海分行办理非标准仓单质押贷款。

  今年1月上旬,冶炼企业将两成已被质押的铜材出库运走,而按照此前三方达成的滚动质押仓储协议,贸易公司应该在两周内补足质押品数量。

  可直到2月初,冶炼企业运走第二批铜材时,贸易公司应当补充入库的铜材依然没有出现。耐人寻味的是,肩负保管职责的仓储公司不仅未向贸易公司提出任何异议,甚至连这两批铜材出库的事情都未向发放质押贷款的银行告知。

  “质押物如果是销售出去,分批出库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仓储公司应该是得到银行许可后才准予货物运出。可这次却是银行2月初到仓库区查验别的抵押品时,才发现这批被质押的铜材竟已被运走快一半了。”一位仓库区管理人员称。

  面对银行方面的质疑,仓储公司方面的解释是,“原本用的就是冶炼企业的仓库,冶炼企业原有的库存铜材和这批用于质押的铜材没有做严格区分,因此出库时发生了疏漏,管理人员以为企业运的是原有的库存。”

  贸易公司对未能及时补充质押品的解释同样令银行方面“半信半疑”,“他们说本来在一月中旬就该把货运进来,但因为船期耽误了,所以那批新购的铜材才刚刚到岸。”

  而一位铜贸商表示:“船期延误是可能的,但是按这家贸易公司描述的情况,如一月中旬入库,至少12月底就应该到岸了,这样算来船期至少误了40天,实在少见。”

  而就在银行方面准备要求贸易公司和仓储企业承担违约责任之时,“因生产需要”而运走质押铜材的冶炼企业突然“仗义地”表示,可以用该企业在别处购入的铜材先替贸易公司补足质押品的缺额。

  经过一番考量,放贷银行也最终接受了这一解决方案,但同时提出要求,即补足之后的质押铜不能采取滚动质押的方式,并且要从属于冶炼企业的仓库转移至仓储公司的独立仓库,以免再次出现“出库错误放行”的情况。

  在四方达成解决方案的第二天,冶炼企业即将全部质押物缺额补足,并由仓储企业运往港区内其他仓库。

  虽然事情得以解决,冶炼企业的“雪中送炭”却还是让银行起了疑心。“这批铜1000多吨,拉走40%也就是至少400吨,就按1月15日以来的最低价每吨51000元算,价格也在2000多万元。银行当然会担心,如果这批铜是冶炼企业和贸易公司串通好,拉走后根本没有用掉,而是用别的名义再到银行质押贷款,那么就真成了重复质押。银行千万元的贷款可能就成了无质押物的单纯信用贷款。”前述知情人士称。

  他亦透露,这家贸易公司和冶炼企业间“本来就有联系”,冶炼企业下属的一家投资公司亦是这家贸易公司的股东之一。“上海港区有不少冶炼矿业企业自己开设进出口贸易公司,银行担心贸易商、冶炼企业和仓储公司串通,当然不是杞人忧天。”

  非标准化仓单

  上述贸易商利用质押物滚动质押打出“空仓时间差”,实现质押品“一物多用”,其关键就是仓储公司为其开具的非标准化仓单。

  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其实使用标准化仓单,在银行办理相关质押贷款更为方便快捷,但由于标准化仓单的仓储物需要在期交所注册登记,并存放于指定的仓库,“手续费和保管费会高一些,一些贸易公司为节约成本,就会选择小仓储公司仓库”。

  这个时候就可能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非标准化仓单高估质押物且容易隐瞒实际质押物信息;二是用于质押的铜材可能在银行不知情的情况下出库,导致质押物实际价值缩水。

  而贸易商选择非标准化仓单另一个心照不宣的理由则是,非标准化仓单“可注水的空间”更大一些。一位天津有色金属贸易公司的负责人就表示,一些仓储公司为了承揽生意,往往愿意在开具非标准化仓单时,按照贸易商的要求,人为在数量、品类等指标上注水,帮助贸易商抬高质押物的价值。

  “目前银行方面对于大宗商品的估价能力还是相对有限的,尤其是面对非标准化仓单,往往需要仓储企业协助其进行评估。这也使得小仓储公司出仓单时为贸易商‘抬轿子’几乎成了潜规则。而一旦银行发现问题,仓储公司又可以说是管理人员操作失误,无心之失,重新开单把责任推掉。”上述负责人续称。

  一位长期从事有色金属商品融资的浙江铜贸商表示,今年1月以来,沪上部分从事铜质押融资业务的银行,已发现多宗中小仓储企业在质押物保全中履职不到位、管理混乱,以致于出现仓储物与仓单失去关联的状况。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环球企业家 作者:沈旭文 贺颖彦 (责任编辑:于跃)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