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和谐质检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双丰收

时间: 2012-02-20 16:05:38 来源: 《中国质量报》  网友评论 0
  • 质检总局党组2011年初提出建设和谐质检,积极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质检总局党组2011年初提出建设和谐质检,积极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总局办公厅和六个地方质检两局为推进和谐质检建设,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和谐质检建设问题,结集出版了沉甸甸的《和谐之路——和谐质检建设研究课题报告》一书。支树平局长在该书序言中评价立意高远,选题平实,领域广泛,研究深入。

    该书最大的成功点在于完整性和科学性相结合,将和谐建设这样一个大命题有机地统筹好。和谐建设是一个大命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与多领域相互交叉。通常情况下,命题越大,路径越难清晰,整体性越难把握,容易失之偏颇。本课题研究首先找准了和谐质检建设的总体目标——质检事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质检系统干部职工自身发展与质检事业发展的和谐统一、质检系统各个区域各级机构各项工作发展的和谐统一,明确了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开放包容、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统筹兼顾。围绕目标和原则,形成了一个以和谐质检建设的基层基础建设为根基,以实践研究为主干,以制度、文化、社会环境和社会管理为支撑的合理、严谨的理论体系。也正是因为围绕目标和原则,确保了整体研究方向不偏移,主要路径清晰,内外和谐研究协调,整体性可控。这种整体性通过卷前的主体报告得到充分的揭示、提示和表示,而序言、领导讲话、鉴定意见、后记等内容又发挥了很好的点睛作用,使得全书浑然一体,成为一本难得的质检事业理论著作。

    该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创新性和规范性相结合,将软性科学和硬性规范有机地统筹好。和谐建设课题研究本身就是一项探索性、创新性的工作,正如质检总局办公厅主任李元平在后记中提出的那样,和谐质检建设是新生事物。本书在创新的同时,使用了综合管理理论,注重了软科学建设的规范性。如制度是硬性的,本书的制度研究强调发挥制度和道德的共同作用,将岗位职责与人性的良善相结合。文化建设是软性的,本书文化研究提出诊断和评估的方法,将文化建设考核评价规范化。同样,基层基础建设研究提出了绩效考核体系和验收标准,使得外延广泛的基础基层建设思路清晰化。质检社会环境复杂,本书提出的6项措施既有思想层面的,又有机制层面的,交互作用、相互支撑。社会管理是一门新学科,本书研究既注意到监管和服务的协调,又注意到活动载体和公共交流平台的搭建,将社会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作了很好的统一。实践研究中既总结了质检系统经验,又探寻了新的途径方法,将和谐质检建设和传播紧密联系,而对微博、信息危机管理等内容的探讨,均是和谐社会研究的前沿课题。全书创新点随处可见,亮点精彩纷呈,是一本难得的质检工作教科书。

    该书最大的特点在于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将理论探讨和实践指导有机地统筹好。课题研究基本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形势、探讨方法的思路展开,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各单位的经验做法,使得课题研究成果落地有声。六个分课题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独创之处。陕西省质监局从质检的职能和制度的根本出发,探索推出五大制度体系,重点介绍了岗位扬善四满意制度。宁波检验检疫局研讨了质检文化体系构成、建设方法和基层实践,提出质检文化体系。四川省质监局既阐述了基层强则系统强、基层弱则系统弱的理念,又提出了基层基础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基本理念。云南检验检疫局剖析了质检面临的社会环境,介绍了口岸疫情疫病“3+1”联防联控机制。黑龙江省质监局鲜明地提出了加强质检相关领域社会管理是提高质检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探讨了创新社会管理四项措施,介绍了开展5年之久的“春雷行动”。上海检验检疫局围绕和谐质检建设目标,重点研究了文化建设、质检合作、增强履职能力和新闻宣传四个实践关键要素。这些理论研讨和实践经验对于质检系统和谐建设都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作用,读来很受益,拿来就能用。可以说,这是一本难得的质检业务参考书。

    和谐质检建设提出时间并不长,在质检总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谐质检建设的指导意见》后,办公厅联合6个地方局加以研究,在短期内能取得如此丰硕成果,可喜可贺。和谐质检课题研究过程,是和谐质检理论创新和丰富的过程,也是质检和谐的实践和发展过程。相信本书会促进和谐之路越走越宽,会给质检系统广大读者以启发和启迪。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赵文斌 (责任编辑:于跃)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