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供应链金融扩展服务何以受限

时间: 2012-02-07 14:46:06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网友评论 0
  • 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已不是新生事物,不少银行早有涉猎。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供应链金融也莫能例外,而创新却是金融发展永恒的主题。
  2011年11月28日,《金融时报》对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创新进行了报道。深圳发展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创新始于票据贴现和货押业务,先是以票据买卖的概念代替了传统贴现贷款。此后,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深发票据CPS”、“自偿贸易融资”、“1+N”模式等陆续问世,为该行确立供应链金融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已不是新生事物,不少银行早有涉猎。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供应链金融也莫能例外,而创新却是金融发展永恒的主题。

  供应链金融突破节点资金流瓶颈

  供应链金融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是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形式。现代意义上的供应链金融概念,发端于20世纪的80年代,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世界级企业巨头寻求成本最小化冲动下的全球性业务外包,由此衍生出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到20世纪末,企业家和学者们发现,全球性外包活动导致的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问题,以及部分节点资金流瓶颈带来的“木桶短边”效应,实际上部分抵消了分工带来的效率优势和接包企业劳动力“成本洼地”所带来的最终成本节约。由此,供应链核心企业开始了对财务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发现过程,国际银行业也开展了相应的业务创新,以适应这一需求。供应链金融随之渐次浮出水面,成为一项令人瞩目的金融创新。

  有鉴于此,供应链金融,就是围绕供应链管理中资金管理进行设计的一整套解决供应链资金问题的管理方案,其结果是让供应链的管理更加完善和高效,以适应经济的发展需求,而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从中得到业务的创新与拓展,取得相应的利益。换言之,供应链金融,就是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提供综合的财务金融服务,把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点设定融资方案,将资金有效注入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创新解决方案。供应链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其间伴随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动,任何一个环节的不顺畅都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因此,要求能够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集成管理。供应链金融又是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畅顺,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

  随着全球竞争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产业经济的发展已从企业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间的竞争。尽管国内不少金融机构早就涉足供应链金融,但从总体上来看,供应链金融在国内依然还是新事物。我国“十二五”规划把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而供应链生产模式的发展,正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基本内容之一。

  供应链金融增强中小银行竞争力

  继深发展在2006年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的品牌之后,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各家商业银行,甚至包括四大国有银行都已涉足于此,许多银行也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从实践中来看,尽管各商业银行推出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基本类似,但各行从本行的实际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来推行供应链金融,并形成了各自的品牌,如浦发银行“企业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兴业银行的“金芝麻”供应链金融服务、华夏银行“融资供应链”、招商银行“电子供应链金融”,等等。

  在传统的贸易融资中,金融机构只针对单一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并据此做出是否授信的决策,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可以适当降低贷款准入门槛,其更加关注的是申贷企业的真实贸易背景及企业的历史信誉状况,通过资金的封闭式运作、确保每笔真实业务发生后的资金回笼来控制贷款风险。这样,一些因财务指标不达标而难以融资的中小企业,就可以凭借交易真实的单笔业务来获得贷款,从而满足其资金需求。

  开展供应链金融还可以增强中小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提高中小商业银行的收益。第一,商业银行为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融资可以带来其表内业务或表外业务的收益,另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向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的财务顾问和信息咨询等中间业务。第二,尽管商业银行不是为核心企业提供融资,但是核心企业的信用介入以及核心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都可能给银行带来潜在的收益。如一些信用捆绑技术为了控制信贷资金从分销商到核心企业的流动,要求核心企业必须在主办银行开立结算账户,这将可能为银行带来很大的存款收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陈支农 (责任编辑:于跃)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