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国际结算 >> 实务 >> 列表

香港进行人民币国际化试验的必要性

时间: 2012-02-09 14:36:2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网友评论 0
  • 近日,有国内学者提出,当前应暂停出台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政策,重新评估中国过去近两年的人民币国际化试验,主张优先推行人民币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措施。笔者认为,在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诸多问题的争论中,应当重点厘清贸易顺差与人民币国际化、市场选择与政府推动、理论逻辑与实践中试错三个方面的关系。

  近日,有国内学者提出,当前应暂停出台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政策,重新评估中国过去近两年的人民币国际化试验,主张优先推行人民币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措施。笔者认为,在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诸多问题的争论中,应当重点厘清贸易顺差与人民币国际化、市场选择与政府推动、理论逻辑与实践中试错三个方面的关系。

  贸易顺差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

  较长时期以来,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状况。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贸易顺差实际上意味着美元净流入。从中国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来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2009年7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开始启动。近两年来,香港人民币存款大幅增加,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迅速扩大,人民币同业拆借市场正在形成。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雏形已清晰可见。

  然而,贸易顺差的外部环境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市场预期,客观上决定了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措施,必然形成贸易结算中人民币进口贸易结算金额远远大于出口贸易结算金额的局面,从而推动国内美元外汇储备规模的增大。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贸易顺差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完全不相容的,还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从历史上看,19世纪的英国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将本国货币完全国际化的国家。当时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对外贸易中积累起巨额顺差,英国凭借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将英镑与黄金挂钩,使得英镑成为金本位体系下的全球硬通货,在英国的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二战之后的德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德国通过积极融入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迅速将德国马克国际化,最终促成欧元诞生。贸易顺差并没有成为德国将本国货币国际化的重大障碍。以贸易顺差不利于本国货币流出、因此衍生的种种问题为理由,看淡人民化国际化的前景,是缺乏足够依据的。

  市场选择与政府推动之间的关系

  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和市场参与者的全球化,使人们很容易得出结论说,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出于市场的自然选择,任何政府的行政推动都是拔苗助长。不过,这种将市场选择与政府推动完全对立起来的思维,并不符合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和发展的历史,也与当前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现实相去甚远。

  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曾经说过,货币太重要了,以至于不能把它交给市场。事实上,在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和发展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环节,都可以看到政府的身影。可能很少有经济学家会同意,二战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完全是出于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同样,如果没有欧洲各国政府强烈的政治意愿,1999年欧元的诞生也是不可想象的。在金融风暴肆虐的欧洲之今日,德国、法国等欧洲各国政治家的远见和信心仍是支撑欧元免于崩溃的重要资源。在重大国际金融领域,无论历史还是现实,都很难找到支持单纯市场自然选择说法的证据。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白又戈 (责任编辑:于跃)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