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王勇:供应链金融大有作为

时间: 2011-05-06 10:56:34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网友评论 0
  • 而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果蔬等农产品供应链脱节问题,平衡农产品产销,稳定价格,可充分倚重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融资模式。

  由于“菜贱伤农”,京、沪、鲁、豫、陕等地一些菜农正打算弃菜种粮,这一来,势必会造成未来城市蔬菜供不应求,进一步加剧已比较严峻的通胀形势。笔者认为,当前诸如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产销环节多、流通成本高、且供应链脱节是造成产地价格贱、销地价格贵的重要原因。而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果蔬等农产品供应链脱节问题,平衡农产品产销,稳定价格,可充分倚重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融资模式。近年来,工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深发展(000001,股吧)等都在探索和开展此项创新业务,核心是商业银行向核心企业客户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活融资服务。一般来说,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再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而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从中寻找出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下,处在供应链上的企业一旦获得银行的支持,将信贷资金及时注入配套企业,也就等于进入了供应链,从而可以激活整个“链条”的运转,而借助银行信用支持,也为中小企业赢得了更多商机。

  所以,若将供应链金融运行机理应用于农产品供应链生产和营销之中,相信一定能取得良好效果。第一步,构建农产品供应链。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把分散生产的农民与大市场联系起来,使公司和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的共同体,以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扩大销售,增加农民收入;以“订单农业”形式帮助专业合作社与相邻城市批发市场、果蔬等农产品交易市场及本地大型企业建立供销合作关系,扩大本地农产品供应量,进一步推进“农超对接”,扩大本地农产品基地直接采购量,减少中间环节,并降低超市销售农产品的毛利率,以稳定价格。然后是形成农产品供应链金融运行机制。鉴于农产品供销公司在整个供应链中所处的核心企业地位,再加上其指挥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以及信息平台作为供应链支持系统,能上与各农户及时交流信息,下与分销商和卖场以及消费者交换信息和有效沟通,进而能快速反映上下游企业的需求。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供销公司可以向商业银行提供担保或由商业银行统一授信于供销公司给农户提供融资服务,并有选择地采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应收账款保理融资、“保兑仓”融资、存货质押融资以及预付账款融资等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农产品供应链所有环节的融资难,并且通过对“物资流、融资流以及信息流”的“三流”控制,确保农产品产销平衡,渠道畅通。

  当然,启动供应链金融解决农产品产销供应链脱节问题,在当前来说毕竟是个创新和尝试,因此,为确保其有效运营,还必须着力让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深入到农产品供销的每一个链环,为构建农产品生产、冷藏、保鲜链提供金融支持,创造条件建立电子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意味着在供应链上环环相扣的每一个企业与流程需要紧密合作、互相依赖,更意味着商业银行必须参与到整个农产品生产、物流、交易、资金流转与运作的过程中去。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研发与管理团队,应深入企业内部,发掘潜在需求,从收款、付款、对账、资金集中、短期投融资等方面着手,锐意打造、不断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为减少农产品供应链因技术原因而造成的损失,改变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的现状,主要应依靠积极发展冷链物流业务系统。由于冷链物流业务系统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所以,需要商业银行提供此类供应链金融服务,以降低农产品供应链技术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

  电子供应链金融凭借在技术手段、系统完备性、结算速度、融资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能有效缩短商业银行和蔬菜供销公司在供应链信息流、资金流活动过程中的响应速度,提高资金透明度和信息完备度,减轻供销公司财务管理负担和成本,提高其财务运营和控制能力,所以,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系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勇 (责任编辑:于跃)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