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1+1+1大于3”:绵延不绝的影响力

时间: 2011-03-02 11:57:49 来源: 陕西日报  网友评论 0
  • 在这套模式之下,发展的不仅仅是自身,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运营对产业、企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力。事实上,西安国际港务区美好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辐射功能,在发展伊始就受到了多家有远见的企业集团的青睐。

  就海关特殊监管区和港口而言,多以保税港区的形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内陆地区构建国际内陆港似乎毫无经验可循,人们常常说“摸着石头过河”,可现在,连石头都没有,该如何开展工作呢?

  “2008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和西安市委、市政府,将在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的西安建设中国最大的国际内陆港、全球商贸物流中心和世界一流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的重任交付给刚刚重新组建的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真正的大规模、大动作推进从此开始。我们首先就国际港务区的发展战略、总体策划、总体规划、综合保税区等项目面向全球进行国际招标,邀请国际、国内各领域内的知名专家,不断深入讨论,深化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陕西、西安实际,探索出了国际内陆港发展路径。”韩松说。

  建设者们始终发扬打破常规、日以继夜、争分夺秒、顽强拼搏的精神,仅仅9个月就建成了西安保税物流中心,在2010年郑重兑现了“核心区两年内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庄严承诺,为中国贡献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内陆港”。

  而今,这个国际口岸再次升级,西安综合保税区也获批,我们相信,西安综合保税区和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的功能连接和叠加,将产生“1+1+1>3”的效应,利用、运用好这种放大了的叠加效应,就自然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发展模式。

  正是在探索中形成的这套模式,在2010年引发了包括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工信部、海关总署等多个国家部委领导及区域经济学家、产业经济学家们研究的兴趣——他们纷纷前来调研西安的经验,并称之为“国际内陆港发展模式”,而在此后,各方的研究成果以及所提出的真知灼见也成为“国际内陆港发展模式”的重要补充。

  在这套模式之下,发展的不仅仅是自身,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运营对产业、企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力。突破了西部大开发物流瓶颈和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瓶颈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将会以其优惠的税收政策、快捷的集疏运体系、完整的产业配套链、最新的市场信息流、方便的融资渠道、强大的保税物流功能、高效的行政服务架构等,使西安真正成为承接东部沿海和国际产业梯度转移的洼地、激活科教人力资源的孵化器、拉长产业链条的平台、发展高端服务业的核心区、吸引大集团集群发展的磁场、虹吸生产性服务业的枢纽。关中—天水经济区,尤其是陕西、西安的投资环境将会因此得以极大改善,从而加快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西安四区两基地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的步伐。

  事实上,西安国际港务区美好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辐射功能,在发展伊始就受到了多家有远见的企业集团的青睐。现在,西安公路港、新加坡讯通西安分拨中心、西安华南城、国际陆港现代物流企业总部聚集区、西安广汇汽车物流园等一批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泰国国家物资储备局、中国电信、海尔集团、陕西电子信息集团、西安迈科国际金属集团等一批企业已和园区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此外,又与沃尔玛、联邦快递、马士基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和联想集团、中国移动等国内五百强企业以及台湾乡林集团、台湾特立集团等台企达成合作意向。随着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的不断升级、产业的不断聚集,以国际内陆港口岸服务功能平台为核心、以临港产业组团、国际贸易组团、国内贸易组团、信息产业组团、生产型服务业组团、生活性服务业组团等支撑的六大百亿产业组团体系将快速成型。

  致力于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先行示范区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在“一年打好基础、两年核心区运营、三年初具形象、五年形成规模、七年形成新城轮廓”的近期目标实现后,将大幅提升西北地区、陕西、西安的对外开放度,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形成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世界各地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便捷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提高陕西、西安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能力,走出一条具有内陆特色的开放之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苏 嵘 (责任编辑:赵静)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