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资本约束下商业银行如何实施战略转型

时间: 2010-11-28 23:26:41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网友评论 0
  • 在内外部因素共同影响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缺口在扩大,资本补充能力受到很多限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监管新标准在有效约束银行放贷,防范风险的同时,也压缩了资本补充渠道、增加了市场融资成本,对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和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内外部因素共同影响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缺口在扩大,资本补充能力受到很多限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银行业要充分认识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创新经营理念,重塑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王桤伦

  资本约束下的中国商业银行发展困境

  2009年以来,在监管政策调整、信贷规模快速扩张、业务结构失衡等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缺口加大,资本补充能力受到很大限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

  1.监管政策调整强化了银行资本约束。从国际来看,本次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暴露了金融业风险管理的脆弱性以及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失效。有鉴于此,欧美政府和国际金融监管组织正在推动全面金融监管改革,相关措施将为全球金融监管树立新的标尺。

  如,美国通过了《2010年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要求强化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加强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的监管;限制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防止“大而不倒”事件再次发生。欧盟各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也在积极推进监管改革,包括成立负责宏观和微观监督的专门机构;强化对对冲基金和金融市场投机行为的监管等。

  自2009年初以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按照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兼顾、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并重、资本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的改革方向,对现行资本监管制度进行改革,并推动建立流动性监管国际标准。今年9月,通过了加强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改革方案,即“巴塞尔协议Ⅲ”。“巴塞尔协议Ⅲ”的核心有三个方面:强化资本监管、引入杠杆比率、建立流动性监管标准。这些金融监管措施和基本规则将成为未来十年全球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从国内来看,自去年以来,监管当局借鉴国际上资本监管改革的成果,调整和完善国内银行资本监管制度(包括数量标准、质量标准、时间表、监管手段等),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化银行资本约束、提升资本监管有效性的政策法规。

  一是实施新资本协议。银监会修订并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等七个新资本协议实施配套监管文件,基本建立了新资本协议实施政策框架,定量影响测算、预评估等准备工作也已全面启动。

  二是推行逆周期监管理念。去年末,银监会提出了相机抉择的逆周期资本缓冲监管要求,要求商业银行在8%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基础上,增加逆周期资本缓冲。具体就是,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应达到10%,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11.5%。

  三是实施附属资本补充新规。银监会发布了次级债管理新规,要求银行优先补充核心资本,强调股东的持续注资责任和在补充核心资本方面的首要责任;要求商业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从计入附属资本的长期次级债务中全额扣减本行持有其他银行的长期次级债券额度。

  这些监管新标准在有效约束银行放贷,防范风险的同时,也压缩了资本补充渠道、增加了市场融资成本,对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和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2.信贷高速增长导致银行资本消耗过快。2009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央行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创近17万亿的天量增长。在业务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各商业银行一方面通过超常规增长速度加速自身发展,争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采用“以量补价”方式追求盈利水平持续提升,这些内在发展需要加剧了资本过快消耗的现象。

  据测算,2009年全国银行业消耗经济资本高达8400亿元,而该年创造的净利润总额才6684亿元,商业银行普遍出现资本金“告急”的现象,过去几年里银行上市募集的资金几乎消耗殆尽。

  2010年,受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先后发布融资计划,以及农业银行、光大银行的IPO计划影响,银行业股价估值水平跌落到历史低点,并相应地对于银行融资时点、价格、规模等决策产生反作用。

  综观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情况,我国商业银行不但现在存在巨大的资本缺口,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要面临较大的资本压力。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为企业提供足够的融资支持,银行体系仍然是国内融资的主渠道。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还处于消费结构升级,重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阶段,按照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预计仍将保持在7%-8%的区间。

  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判断,经济增长要实现7%-8%的速度,至少需要金融机构贷款和银行业资本保持16%-18%的增长。同时,中央已经提出并在认真落实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要求,将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非常深远、非常重大和非常深刻的影响。这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对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和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3.业务结构失衡加剧了银行资本难题。众所周知,资产规模与资本净额的配比关系并不是固定的量,而是与资本结构密切相关。由于各类资产业务的风险权重不同,其消耗资本比例也有差异。其中,批发性企业贷款对资本的需求最高,其风险权重基本上为100%;消费信贷对资本需求比较低,其风险权重只有50%;政府债券对资本没有需求,其风险权重为零。

  总体来看,国内商业银行仍然处于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和低资本耗用的业务架构还在探索建立的过程中,整体表现出业务发展不够均衡、结构不尽合理,基本依赖于传统的存贷利差业务模式。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发展依托于公司金融业务的做大作强,倚靠大户倾向较重,一些行业和区域的资产集中度非常高;与此同时,零售银行业务和中间业务占比较低,投资银行、现金管理、年金托管、汽车金融等新兴业务和资本占用较少的业务基本处于试点推广状态。

  应该说,这种高资本消耗、高风险积累的业务结构从两个方面对商业银行满足监管资本硬约束带来负面影响:

  一是加大了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的分母(风险资产)。各家银行的加权风险资产权重和风险资产的占比较高,导致在同样的资本规模下,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总额更大,需要更多的资本才能满足资本监管的要求;

  二是不利于扩大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的分子(资本)。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不强,ROA和ROE偏低,导致自我积累资本的“造血”功能受到影响,也对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和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以2009年为例,尽管商业银行全年贷款规模出现高速增长,但由于银行仍主要依靠存贷款利差获取营业收入,因此在受国家政策影响利差明显收窄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利润增长速度出现明显下降。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桤伦 (责任编辑:bizcom)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