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五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多家银行希望监管放开信用卡远程面签试点

时间: 2020-06-30 11:53:00 来源:   网友评论 0

来源:《经济观察网

记者:万敏


互联网巨头进击消费金融,银行信用卡等消费金融产品与用户接触的机会正在减少,而疫情更降低了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中与用户的接触频率。


今年以来,互联网巨头对消费金融市场的合围进一步收拢,微信上线“分付”,美团升级改版推出“月付”,加之蚂蚁的“花呗”与京东“白条”,几大头部互联网平台的金融产品线更加完善,同时也更加挤占了本就在疫情中饱受冲击的银行信用卡市场。 


据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多家地方性银行正在积极游说监管机构,试点放开信用卡线下面签的限制,以便改善信用卡申请的用户体验,简化发卡流程,提升发卡效率。


一位银行零售业务人士认为,在零售金融领域,数据和算法逐渐取代市场作用,“强者恒强”愈演愈烈;电商生态圈模式首先会切断银行与客户的接触机会,从而导致银行提供的众多金融产品、服务被肢解,比如支付绑定从银行转移到第三方支付,接下来是银行产品被放在同一平台比价和被挑选,客户将会失去对银行品牌的认知,导致银行品牌的隐性化。 


在消费金融领域,银行提供的支付服务,正在逐渐沦为互联网平台金融产品的基础网络,失去与客户直接建立联系的“触点”。


以美团“月付”为例,“月付”产品只要使用者年满18周岁、完成实名认证后,美团活跃用户在美团系App消费时都可以先用美团月付授予的信用额度完成支付,最长免息期38天,同时,美团月付支持账单延期还款和账单分期还款,最长可分12期。 


“月付”与“花呗”“白条”等产品类似,根据用户资信给予一定信用额度,用户开通后可以先支付再还款的信用类产品,与银行信用卡功能类似,用户同样可以享受免息期、分期还款等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可将这些产品归类为“类虚拟信用卡”产品,它们是各家平台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重要组成,各平台会不遗余力将优势资源给予这些“亲生的”产品,银行的信用卡发卡要从这些平台购买流量,成本会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在产品设计上,花呗等“类虚拟信用卡”产品,审批条件较银行信用卡宽松,互联网平台拥有金融科技优势,还可以做到“秒批秒用”,更符合线上用户对需求“即时满足”的偏好习惯。 


而银行信用卡从审批到发卡,再到面签激活,快则三至五天,慢则一周以上的申请周期,使得它在与此类“类虚拟信用卡”的竞争中显得笨拙沉重。


银行是信用卡唯一合法的发行机构,而按照此前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发卡银行需对信用卡申卡客户“三亲见”,包括亲见本人、亲见申请资料原件并鉴别真伪、亲见签名。 


在疫情带来的影响下,这一政策对银行信用卡发卡的负面影响格外凸显。尤其是线下网点少的中小型银行,地方性银行。上述银行零售业务人士表示,用户即使在网上完成申请,激活既然需要到网点,小银行的工作人员也很难为零散的客户提供上门服务,而每个用户要到银行的网点,需要付出不等的达到网点搜寻、交通和时间等成本,降低了用户从发卡到激活的转化率,并最终导致银行用户的获取成本的增加。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多家地方性城商行正在积极与本地监管机构沟通,希望放开线下面签的限制,与上半年以来这些银行发卡难度增加有直接关系。但他认为,即使监管放开信用卡远程面签试点,依然会限制地域逐步推进。


今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要重点积极推广线上金融业务,强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服务管理和保障,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务。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支持探索运用视频连线、远程认证等科技手段,探索发展非现场核查、核保、核签等方式,切实做到应贷尽贷快贷、应赔尽赔快赔。同时,银保监会近期表态金融监管部门要对电子签章等的合法性给予充分认同,促进线上业务办理更顺利、更快捷。 


随着零售银行业务数字化变革的不断深入,虚拟信用卡已成为行业热点趋势。今年3月份,渣打银行宣布将在其虚拟银行业务中推出无号码信用卡,虚拟银行品牌名称为Mox,由渣打银行牵头,与香港两家电信商电讯盈科、香港电信,以及互联网旅行平台携程合资成立。Mox银行称在年内推出的信用卡将引入无号码安全技术。目前,Mox银行正在接受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的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测试,预计2020年内开业。而据中国香港金管局规定,在中国香港成立的虚拟银行,运营初期只限服务中国香港的客户。 


4月8日晚间,华为举行线上发布会在国内推出了P40系列新品,同时,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会上宣布推出HUAWEI Card,这是一款基于HUAWEI Pay的数字/实体信用卡。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国内银行能否在信用卡线下面签的政策方面有所突破,考量的重点仍在于风险的因素,人脸识别技术、远程视频技术等,能否确保申请用户是基于“本人真实意愿”,防止出现个人信息的盗用、泄露等。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七夕)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