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从支撑到引领:科技变革实现银行“再造”

时间: 2019-09-24 09:15:42 来源:   网友评论 0
  • 从早期利用穿孔卡片辅助数据处理,到使用计算机实施会计电算化;从利用互联网技术开拓网络金融,到互联网银行新业态出现;从借力互联网公司获得科技支持,到设立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作为一个数据密集型产业,银行业始终站在科技探索的最前沿。

逛商场“刷脸”支付一秒成功、手机银行理财“一键购买”、一句话实现语音转账……如今,提起“银行”二字,人们想到更多的已经不再是网点,甚至不再是网银界面或手机APP,这些都不过是承载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渠道,而“银行”本身已演化为一种行为。


“唯一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和颠覆银行商业模式的,只会是科技。”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一语道出了银行变革背后最为重要的动力所在。多年来,我国银行业紧跟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在高起点上完成了现代银行科技平台的建设,实现了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的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建设国际领先银行的坚实步伐。


从早期利用穿孔卡片辅助数据处理,到使用计算机实施会计电算化;从利用互联网技术开拓网络金融,到互联网银行新业态出现;从借力互联网公司获得科技支持,到设立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作为一个数据密集型产业,银行业始终站在科技探索的最前沿。在这一过程中,科技本身也逐步从“支撑者”的角色转变为“引领者”,帮助银行实现流程、产品和服务的再造。未来,银行对于金融科技的探索和应用无疑将继续拓展和深化,而体制机制的变革和文化的演进将是金融科技的主要发力方向。


信息科技变革改造银行业务


“不少人将金融业视作传统色彩浓厚的行业,实际上,金融业在科技应用方面从来不是保守者、落伍者,而是最早的实践者、改革者、推动者。中国金融业的科技革命,一直在静悄悄地进行。”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表示,银行业一直是信息科学技术应用的先锋。


的确,中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1984年,工商银行成立之初,全行99%的业务操作还是靠算盘“当家”,全行仅有小型计算机7台,微型计算机几十台。就是在这样的起点上,工行从营业网点电子化操作入手,从单兵作战的微机发展到了以中小型机为主的局域网,又通过大型计算机延伸形成了以各省各分行为单位的分中心,最终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数据大集中的银行,为全面应用信息化手段改造银行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银行业科技创新步履不停。1988年,中国银行深圳分行推出国内第一台联机服务的ATM;1996年,中国银行开设了国内首家自助银行——上海延安西路支行;1997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一网通”;2000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推出基于SIM卡技术的手机银行;2013年,招商银行推出全新概念的首家“微信银行”……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使银行服务模式发生了从“水泥银行”到“鼠标银行”再到“指尖银行”的重构。


不过,此时的科技应用在银行产品和业务创新中更多扮演的是“支撑者”的角色,仅从银行自身角度出发,配合业务进行需求开发。改变发生在2017年,这一年,余额宝规模超过招行个人存款总和,商业银行存款同比少增1.36万亿元;支付宝日活跃用户均值达1.58亿,是前十大银行APP活跃用户总和的3.4倍……“银行将被颠覆”的声音开始出现。


在此背景下,2017年3月,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的突然“牵手”引发业内极大关注,有人将其戏称为“银行开始‘脱掉鞋子下泥地’”,也有人认为这是真正吹响了银行业科技转型的号角。在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工商银行与京东、农业银行与百度、中国银行与腾讯、交通银行与苏宁相继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事实上,互联网公司“从用户痛点和人性出发解决用户问题、满足用户需求”的科技创新逻辑正是此时的银行业最为缺乏的。二者的跨界合作,开始倒逼银行业重新定位金融科技并思考相关发展策略。银行业的科技探索进入了新的阶段。


金融科技实践实现质的飞跃


最近3年,无论是季报还是年报,“金融科技”几乎成为上市银行业绩披露的“标配”内容,且各家银行在描述其科技成果和战略布局时从不吝笔墨。总体来看,经过不断探索,银行对金融科技的认知和布局都有了更加全局性的思考,不少银行将其上升为全行战略,发挥引领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一些金融科技领先的银行开始逐步跳出对模糊概念的描述,转而规划具体转型目标、落地具体应用项目,科技与业务的融合度不断提升。


近日,招商银行透露,“招商银行APP”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成为首家手机银行用户过亿的股份制银行。同时,招商银行APP交易量也实现快速增长,2019年上半年,交易笔数7.97亿笔,同比增长25.31%;交易金额16.67万亿元,同比增长41.99%。这些成绩与该行始终保持金融科技战略定力、加快探索数字化经营新模式密不可分。事实上,金融科技是一个涉及领域众多的系统工程,而招行扭住了“招商银行”和“掌上生活”两大APP这个“牛鼻子”,将金融科技转型简化为零售转型,实现了零售金融数字化体系的重塑。


农业银行则按照该行“金融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支持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应用场景快速融合创新,推动业务转型、流程再造、管理变革。具体来看,该行将“打造一个平台”,即打造一个全行统一的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并“全面提升六项基础能力”,即全面提升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等金融科技关键技术应用能力。


相比早期的信息技术应用,如今银行的金融科技实践可以说实现了质的飞跃——“安全、便捷、普惠”是初心和归宿,“技术、场景、创新”是路径和手段,最终迸发出推动银行在产品、服务乃至体制机制方面进行再造的巨大能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意识到,金融科技之变“在道不在术”,根本在于运用技术的初心。如今,银行科技创新的出发点不再是银行自身,而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业内人士认为,科技对银行体制机制甚至是文化的再造将是未来的方向。而这一趋势目前已初步显现,以招商银行为例,目前,该行两大APP均已支持用户手机号注册和多家银行卡绑定,打破了银行原有的封闭账户体系,使银行服务更加“开放”“融合”。


银行业金融科技从“跟跑”到“领跑”


今年上半年,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设立又有“新动作”——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相继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密集程度胜过往年。


自2015年11月兴业银行成立兴业数金,打响银行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第一枪之后,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纷纷加入“战局”,截至目前,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已达10家。


由此可见,部分资金、人才、技术领先的银行已不再满足于从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中获得科技支持,转而设立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不仅满足内部科技需求,而且面向同业乃至非银机构进行金融科技能力的输出。


中国平安2019年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集团旗下金融科技服务公司金融壹账通累计服务3700多家机构,包括国内100%的大型银行、99%的城商行和44%的保险公司,为银行、保险、投资等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全流程、全体系的解决方案,并通过这些机构触达数以亿计的终端客户。


作为业内首家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兴业数金的对外输出能力可圈可点,形成了“四朵云”对外服务格局——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银行云”,为非银机构提供服务的“非银云”,为政府企业提供服务的“普惠云”,为全行业提供可靠基础架构的“数金云”。根据兴业数金官网数据,其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建设及托管服务提供商之一,累计签约银行客户超过350家,银银合作连接超过36000个柜面,实现互通银行网点。


除了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资金和人员投入也在加大。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8年,银行业科技总投入同比增长13%,信息科技人员同比增长了近10%,一些股份制银行科技人员同比增长超过20%,科技人员占比超过4%,增长近1倍,一些互联网民营银行科技人员占比超过35%。


战略定位从“支撑”转向“引领”;从合作借力到自主研发,再到输出同业,可以说,银行业金融科技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蝶变。


互联网科技催生银行新业态


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科技在重塑银行商业模式的同时,还催生了银行新业态的到来,那就是互联网银行。


2014年12月,由腾讯牵头发起设立的微众银行正式成立,它不仅是首家互联网银行,也是首家民营银行。在此之前,民间资本参与发起和参股银行并不鲜见,但是,真正由民间资本独立发起设立的银行运行机制还未曾有过。


刚上线时,微众银行就明确提出不设立物理网点和柜台,所有获客、风控、服务都在线上完成,成为互联网时代一种新的银行形态。数据显示,该行拳头产品“微粒贷”主动向传统金融机构未能覆盖的中低收入人群进行授信,72%以上的个人借款客户单笔借款成本不足100元。2018年,该行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实现了“服务下沉”与“利率下降”兼顾。


银行新业态的成功尝试自然离不开科技。微众银行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研发投入近10亿元,开业4年来,保持科技经费投入占全行费用支出比例高达30%以上,科技人员占全行员工比例的50%以上。


除了微众银行以外,网商银行、新网银行、苏宁银行、亿联银行、中关村银行等互联网民营银行不仅通过民营资本的完全进入丰富了我国银行生态,而且利用科技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为整个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变,银行业也不例外。今年8月,央行印发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展望未来,银行业对于金融科技的探索和应用无疑将继续拓展和深化,而帮助百姓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将是不变的初心。


来源金融时报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