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签个字就拿万元“劳务费”,然后就欠银行几十万车贷!常州警方破获“以租养车”诈骗大案,涉案千余万

时间: 2020-10-14 09:48:50 来源: 扬子晚报  网友评论 0
  • 来源  |  扬子晚报 张斌

来源  |  扬子晚报 张斌



“啥事不用干,签字就拿钱!”遇到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儿,你是干还是不干?结果很多人都没经得住诱惑而欠了银行一屁股债。


今天,常州警方通报了一起租车诈骗大案:今年5月中旬,江苏常州市公安局钟楼分局新闸派出所接到多个市民报警,称在二手车交易市场做汽车租赁生意的王某那里签了一份合同,拿了一万块钱的“劳务费”后,突然欠了银行一屁股债。


办案民警很快将他们口中的“好人”王某控制,经过审讯,一场通过精心策划隐藏在二手车交易市场的骗局逐渐浮出水面。


截至目前,被骗车辆43辆,涉案价值1000余万元。通讯员 顾燕 王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斌



涉案车辆

“天上掉馅饼”,签字就拿钱


今年5月中旬,常州市公安局钟楼分局新闸派出所一下来了4个报案人,都是朋友关系。领头的赵某说,他在二手车市场认识了一个做汽车租赁生意的王某,王某表示只要他帮忙签个字,就可以拿到万把块钱的“劳务费”。


“你不用负担任何费用,我们跟租车公司有合作,车子到了之后,我们来负责出租,贷款用租金还完,车给我继续做这个业务。”王某向赵某透露,现在租车生意红火,急需用车,他们公司的所有内部人都已经签过字了,现在只能找外面的人。

经不住诱惑的赵某当即就签了字,很快也拿到了王某承诺的好处费。有钱大家一起赚,赵某还把这“好事儿”告诉了另外三个急需用钱的好朋友。让他们四个没有想到的是,签字拿钱后的第三个月,银行开始上门催款了。“不是说好了汽车租金还贷款,我们自己不用管的吗?”这个时候他们再找王某,却发现已经不好找了。


办案民警分析,王某所说的这个赚钱模式看似美好,但只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并不大。“受害人其实只要仔细算一下,就会发现这笔生意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正比,运营风险非常大。他们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以为简单签个字就可以拿钱,却不知这‘生意’失败的后果,都要自己来承担。”办案民警王勇说,这种看似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其实是嫌疑人精心设计的巨大陷阱。


嫌疑人出门有司机有人拎包,日消费近千元


“我会还钱的,这不受疫情影响,租车生意不好做,暂时还不了嘛。”接警后,新闸派出所立马传唤了王某。但王某却一口否定了自己诈骗的事实,称车辆已经租赁给租车公司,并提供租车公司联系人电话号码,对方也称确实承租了王某的车辆。

民警经过深度研判发现,王某提供的租车公司是虚构的。不仅如此,王某对找人签字贷款买车到最终出手变现这一整套流程都是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和群演班底。“贷款买下的二三十辆车都没有进入租车公司,直接就被王某卖掉了。”办案民警王勇介绍说,王某平日里自己租了一辆跑车,每天费用高达七八百元,平时出门除了有人拎包,还有专门的司机。


“这样出门才有排场,人家也容易相信我。”王某说,他在二手车交易市场还有人帮忙验车等,受害人很容易受到迷惑。


在证据面前,王某不得不承认其利用受害人贪便宜、签字草率的漏洞,骗取受害人签订贷款买车协议和空白质押协议,车辆到手后直接低价卖掉变现用于个人挥霍的犯罪事实。


警方表示,目前案件处理存在两个难题,一个是追赃难,还有一个就是部分受害人未发现被骗还未报案。“有些贷款公司面临倒闭,所以暂时没人找受害人要钱。但这笔钱迟早是要还的,希望他们能够尽快主动报案,我们也必将一查到底!”王勇说。


“签字就拿钱”是陷阱而非“馅饼”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民警发现,王某的案子可能并不是个例。据王某交代,他的诈骗伎俩也是学来的。王某说自己之前在金坛开了一个商铺,但生意一直不好,后来认识了一个二手车市场的朋友,就和这个朋友一起投资做二手车生意。就在这个时候,王某看到了别人做套现车的生意。


王某认为,除了受害人,几乎其他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只是没有人愿意说破而已,因为大家都有钱赚。首先就是受害人,只要签一个字,就有万余元的收入,殊不知,他们在空白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已经将车抵押给了王某。其次是二手车商,可以实现事故车的完美套现,避免事故车买主以一赔三的追责,因为作为买主的受害人根本不在乎车况,只贪图一万元的好处费。车贷公司在每笔交易中都可以稳定赚取佣金,而最终的购买人以最低的价格买到一辆心仪的车就更不必说了。于是,王某“现学现骗”,很快就骗了不少涉世未深的年轻人。


目前,王某因诈骗罪已被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另有3名王某的同伙涉嫌诈骗罪被取保候审,4人涉嫌隐瞒犯罪所得被取保候审,案件仍在进一步办理中。


在此,办案民警也提醒广大市民,“签字就拿钱”是陷阱,而不是“馅饼”,生活中涉及财产的合同协议,一定要逐条查看内容后再签字,千万不要贪图小利和方便而随意在合同文本甚至是空白页面上签下自己的姓名,否则,带来的只有莫名的债务而后悔莫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lihuiqi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