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从上海车展看中国汽车市场的特殊增长力

时间: 2017-04-24 13:08:26 来源:   网友评论 0
  • 来源:解放日报

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车展上,各家企业通过炫目的展车,在产品、技术和理念三个层面上,打响“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这将导致中国的“车轮经济”怎样发展呢?


4月19日,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车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本届上海国际车展共有1000多家国内外车企参展,展出整车1400辆,其中,全球首发车达113辆。




上海车展媒体日第一天,几乎没有什么歌舞表演、明星站台,身处展馆感觉有些“过于安静”。然而正是在这种安静之中,人们闻到明显“硝烟味”,它来自一个个汽车展台之间,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豪华品牌与中级车系、SUV与普通轿车、跨界新军与传统车企……各家企业通过炫目的展车,在产品、技术和理念三个层面上,打响“没有硝烟的战争”。

“我们预料到今年展商热情会比上届更高,但没想到这么高。”车展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国家会展中心还有“媒体馆”,但今年由于参展车企太多,没能再设单独的“媒体馆”,媒体展区分散在各个汽车展馆中。

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和全球第一,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5%和13.7%,高于上年同期11.2和9.0个百分点。一年之间,国内车市从寒冬走向阳春,“车轮经济”滚滚而来,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今年一季度,疾驰的车流似乎又遇到了障碍。1—3月份全国汽车销量增长又回到了7%的个位数。市场起落之间,汽车产业又被互联网和消费需求升级推到了变革的风口浪尖,不同企业之间,甚至跨越行业,竞争空前激烈。而这些都反映在了上海车展之中。

从上海车展看“车轮经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它的走势究竟会是什么样?

“车轮经济”作用还在不断增强

“上海车展,已经可以媲美全球所有的顶级车展。”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顾春霆介绍,放眼全球,其他国家的顶级车展都带有地域特征,比如底特律车展是美系车的主场,法兰克福车展是德系车主场,而上海车展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企业参与度最高、观众人数最多的国际顶级车展,堪称汽车业的“奥运会”。顾春霆认为,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汽车市场急速扩张,是上海车展规模能级与影响力不断提升的根本原因。

今年上海车展展商热情再升温,同样来自国内汽车市场的再度扩张。2015年,上海车展首次移师国家会展中心,当时正值国内汽车业的低谷。当年全国汽车销量为2459.8万辆,同比增长4.7%,相比上年同期减缓2.18个百分点,然而这仍是中国汽车销量自2013年以来连续第三年超过2000万辆。对比两届上海车展,可以看到,在庞大的市场基数影响下,上海车展对业界和公众的吸引力、影响力都很高,但从展商的积极性、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等方面看,本届车展明显超过上届。

“总体来说,中国汽车销售一直是处于热两年、冷两年的状态,经常会有这样的周期性的变化。”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副教授刘明宇表示,这是因为汽车业受宏观经济影响和政策影响比较大。一般来说,如果是经济下滑,则市场对汽车的需求就会比较低迷,汽车的销量会下降;但同时,汽车的需求也比较容易受政策刺激和影响,若有鼓励购买汽车的政策,就比较容易推动汽车需求量增加。

刘明宇认为,去年以来“车轮经济”再度兴起,从短期看与政策刺激有关。中国在去年、前年出台了一些鼓励汽车消费措施,比如购置税减半虽是2015年出台,但2016年到期,因此其最主要的刺激作用发生在去年。又如2016年的新能源车消费鼓励政策,带来了汽车市场不小的增量,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保有量国。因此,政策因素是拉动我国汽车销售增长的重要因素。

而从长期因素分析,促进汽车销售的重要力量其实是消费升级。刘明宇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多年发展,已经到了消费升级的阶段。我国消费升级过程中,汽车成为消费增加的主要大件消费品,同时,消费升级也让消费者对汽车有了更多个性化需求,不仅仅是满足于出行这样的功能,还会对其外饰内饰,以及其他个性化功能有所要求。综合这些因素,新车上市、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车市整体销售水涨船高,因此,经历国内车市“黄金十年”后,在经济新常态下,“车轮经济”的拉动作用还在不断增强。

从SUV看市场结构的变化

这一轮滚滚而来的“车轮经济”,能持续多久,它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又能延续多久?

上海车展期间,在一些主流车企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不少企业经营者也流露出担忧的情绪。有企业指出,国内汽车市场增长速度大幅放缓,一般春节以后就会出现的销售旺季迟迟没有出现;另一方面,整体市场中,除了豪华车、SUV 保持快速增长,过去作为主流的轿车面临巨大压力,几乎呈现全线下滑的局面。

虽然过去车市也有周期性变化,但这一轮增长的减速来得特别突然。国内车市不仅是总量在波动,更是市场结构的巨大变化。

“外方股东问我,SUV在中国市场还能火多久,会是一时赶时髦吗?我的想法是,它看来是要‘火到底了’。”国内某知名合资汽车品牌负责人说,如今SUV在汽车市场已经从几年前的20%左右,增长到了40%,几乎没有一家主流车企能够在不做SUV的情况下生存。“同样品牌、同样价位、同样档次的车,做成SUV就畅销,做成轿车就可能卖不掉。”该负责人感叹。

SUV崛起,是当前国内“车轮经济”变化的特点。本届上海车展上,展出的SUV车型数量也创下历史新高,几乎所有主流车企都带来了全新的SUV产品。许多企业过去将SUV作为“副产品”,如今则角色转换,轿车的地位相形见绌。

经济学家指出,从宏观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汽车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整体贡献度不如去年,但随着SUV等适应消费升级的车型市场快速增长,汽车产业对新兴产业、高端制造的贡献继续加快提升。

“在这样情况下,未来‘车轮经济’的拉动效益能否延续,关键看汽车企业能不能及时创新,推动自己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车型的发展。”刘明宇认为,这需要中国的“车轮经济”在增长中转型,不能再走过去粗放扩张的老路,必须适应经济新常态下消费需求升级的新特点,根据市场偏好、消费者特点,及时推出一些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的创新产品,这也决定了我国的汽车产业在更长远时间内能不能持续增长。

本届上海车展上,自主品牌创新车型集中亮相是一大亮点,这与近期自主品牌集体的强势市场表现相一致。今年以来,自主品牌纷纷打响翻身仗,许多品牌增长势头大幅领先主流合资品牌,让合资车企倍感压力。“中国车企一直在说‘弯道超车’,而现在,若中国车企能抓住颠覆性创新的机会,则有机会对欧美车企实现真正的‘超车’成功。”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组研究员杨建文表示,现在自主品牌车企要抓住欧美车企仍在寻找颠覆性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窗口期”,突破通过合资企业打市场换技术的阶段,借助国内广阔的市场和政府的有利政策,走向世界汽车业颠覆性技术和产品创新的前沿,成为国内汽车业的龙头。

中国汽车业有特殊增长潜力

“中国其实才刚刚进入汽车社会,放眼全球,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强国,无一不是汽车业的强国。”汽车产业界分析人士指出,在思考中国“车轮经济”定位时,需要对比全球发达经济体的汽车业发展情况。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回暖,2016年欧美两大成熟市场的销售数据也再创历史新高。美国汽车数据公司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汽车销量为1755万辆,同比增长0.46%;欧洲汽车商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也显示,2016年欧盟地区汽车销量为1464.1万辆,同比增长6.8%。

从销售数据看,受相同世界经济环境影响,与欧美两大市场相比,似乎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动力更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欧美汽车市场已经非常成熟,这也意味着家庭汽车保有率非常高,因此对汽车的需求会被压缩。”专家指出,例如美国,每年零点几的增长率都已足够令美国人喜出望外,“对他们来说,只要不是负增长就是好事,而欧洲出现了6.8%的增长,更是让当地汽车业兴奋不已。”

而中国不同,虽然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近年来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截至今年3月底首次突破3亿辆,近5年年均增加1400万辆。但与欧美国家相比,3亿的机动车保有量对拥有近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仍然偏低,特别是中国的区域发展非常不均衡,虽然一线大城市的汽车保有量逐渐饱和,但绝大部分二三线城市或偏远乡镇,以及一些公共交通不完善地区,仍对汽车有巨大需求。“中国的汽车市场目前仍处于高成长阶段,离欧美国家一般的成熟阶段还有很大的距离。”刘明宇分析,这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晚,人均收入水平还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有关,“因此,中国汽车保有量仍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

杨建文认为,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汽车市场在中国区域间的发展也不均衡,这是中国汽车市场最大的特殊性。由此可见,未来中国汽车销售的增长点会出现在发展较快的二三线城市。不过,虽然城市对传统能源汽车销售有限制,但并没有对新能源汽车有过多限制,因此,车企在围绕需求侧进行供给侧改革时,既要针对二三线城市的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创新,又要针对大城市的限制,多发展舒适实用能够满足更高品质需求的新能源汽车。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陶美霖)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