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互联网金融 >> 租赁 >> 列表

融资租赁业以精细化专业化提升服务能力

时间: 2018-02-02 11:36:30 来源: 金融时报  网友评论 0
  • 随着行业转型发展步伐的加快,专业化经营能力有待提高、租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欠缺、业务扩张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暴露等问题逐步凸显。

从最初的不足200家融资租赁公司,到现如今数量突破8000家,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规模扩张期,融资租赁行业已从高速发展迈向了重质量、重服务的新阶段。


然而,随着行业转型发展步伐的加快,专业化经营能力有待提高、租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欠缺、业务扩张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暴露等问题逐步凸显。


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变


在部分专业人士看来,今年强监管、防风险、降杠杆的改革基调,对行业中的融资租赁公司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也促使融资租赁行业加快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这个高度不止是在速度和规模上,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浙江汇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俞雄伟认为,融资租赁经过10年高速发展,现在是时候改变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了。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监管政策趋严、信用和资产等方面风险陡增,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鑫桥联合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施锦珊认为,融资租赁公司只有进一步拓展自身市场、重视提升资产质量、加强公司的规范管理,才能更好地迎接严峻的挑战。


脱虚向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已经愈发明确。融资租赁业作为金融服务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落实国家重大战略这一长期发展目标的同时,也在追求自身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期将成为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分水岭”,预计将会经历一次大“洗牌”。施锦珊表示,行业的资金来源将高度短缺,优质的资产也会越来越少,市场白热化竞争日益严重,行业中机构数量会持续减少。


在君创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思明看来,未来融资租赁行业将有几大发展方向:一是重视“融资租赁+互联网思维”;二是聚焦汽车金融行业;三是专注“融资租赁+专业能力”建设,熟悉产业生态环境;四是推进“融资租赁+国际化”,做到智力先行,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和“走出去”的发展机遇。


全面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在融资租赁行业整体向前发展、进步的背后,仍然存在着诸多瓶颈。上海腾华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峰直言,融资租赁公司近两年的管理难度,要远超过去10年。


如何面对转型升级压力,如何有效提升自身专业服务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以及融资能力和盈利能力,都是机构需要直面并探索应对的问题。


中建投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群表示,专业化和特色化是今后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方向,要在产业链条中布局,聚焦细分领域发展。


向精细化、专业化方向深入发展已成为行业对于未来发展出路的共识。“融资租赁公司的专业化,其实是知易行难的一个过程。它包括了外界的认可、股东的考核以及规模平衡的问题。” 俞雄伟表示,真正做到专业化,需要两到三个经济周期的数据与经验的积累。


“完全依靠利差,以资金驱动的业务机会越来越少,监管越来越严,竞争越来越激烈。” 狮桥融资租赁(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均坦言,“用怎样的方式来摆脱传统商业模式对租赁市场的影响,这是我们寻找专业化道路的重点所在。”


万均对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未来一定能够涌现出一批非常优秀的企业,深耕产业和行业,成为融资租赁行业中的“独角兽”。


高度关注风险计价


在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报告中,“风险”被提及31次,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相较于传统的信贷业务,由于融资租赁业务涉及两个合同关系与三方当事人,即融资租赁公司、卖方和承租人,从项目设计、尽职调查到风险审查、租后管理等方面更为繁琐,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因此,开展业务的过程中,需关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产品风险、汇率风险隐患,把风险因素加以考量。特别是在当前不断变化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中,李思明也强调,融资租赁公司更应专注于风险计价。


随着租赁业务的拓展,风控压力也与日俱增。万均认为,业务的风险管理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要盲目扩大业务规模,应当以示范性的创新小项目慢慢进入新的行业。在风险可控并可接受的范围内,逐渐积累对行业的风险把控经验。


秦群也表示,战略性的风险管控是非常重要的,应关注长周期和短周期的业务搭配。


另外,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应用于各个金融领域的背景下,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帮助融资租赁公司提早发现风险、化解风险是当前行业着重探索的领域。


有租赁业内人士认为,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替代传统人工的低效作业,能够及时捕捉政策变化和行业动态,提升风险管理的广度与深度,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 (责任编辑:七夕)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