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自贸区 >> 列表

福建自贸区:3年新增企业近7万户 营商环境获好评

时间: 2018-04-16 18:06:0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网友评论 0
  • 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将迎来挂牌三周年节点。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记者:王帆 


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将迎来挂牌三周年节点。


三年恰是自贸区的窗口期。截至2017年底,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确定的182项试验任务,已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178项。推出实施创新举措285项,其中全国首创103项。发布创新实践案例111个,5批110项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一照一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一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或学习借鉴。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王珍珍副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应该说福建自贸区创新举措复制推广的比例是很高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些举措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真正起到了改善营商环境的作用,促进了产业新动能的形成。


福建具有沿海近台的独特优势,对接台湾成为其自贸区的最大特色,福州、厦门、平潭三大片区的具体定位都体现了这一点:福州为“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厦门为“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平潭则致力于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


三年里,对台效应已经得到了显著体现。从挂牌至2017年底,自贸区内新增台资企业1901家,占全省的59.3%,新增企业数量远超挂牌前历年的总和。


大幅改善营商环境


自贸试验区挂牌仅15天,福建就推出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登记改革,统一由工商部门在营业执照上加载18位社会信用代码,税务和质监不再另行赋码。这项创新举措属于全国首创,曾获得前来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点赞。


三年以来,福建自贸区陆续把涉企信息采集、记载公示、备案管理类证件整合到营业执照上,“一照一码”已从“三证合一”拓展到“二十四证合一”,为国务院全面推行“多证合一”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梁勇介绍,此前一家企业从注册到营业,在挂牌前需分别跑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4个部门,提交4套资料,耗时15个工作日,现在通过“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照一码”登记制度,仅需在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1个综合窗口提交1套资料,最快0.5个工作日即可实现。


此外,政府致力于大胆精简下放审批权限。2015年7月,福建省政府一次性将253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下放三个片区行使,省级层面只保留了60项不宜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还先后清理、取消、调整了225项省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和前置审批事项,基本实现自贸区“办事不出区、审批不出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福建省商务厅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据第三方评估,福建省下放和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位列前两批四个自贸试验区首位。


福建省商务厅副厅长钟木达曾介绍说,随着福建自贸区改革、创新、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大批区内企业从自贸区获得改革的红利和发展的机遇。入驻自贸区企业的运营率不断提升。


王珍珍在今年3月分别去了福州、厦门、平潭三大片区做调研。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政府在职能转变方面的态度非常积极,考虑很多问题是基于企业的现实需求出发。


“虽然原来规定自贸试验区的窗口期是三年,三年后怎么走?现在中央还没有给出一个很明确的方向,但福建政府并不是完全为了自贸区的创新而创新,而是真正地想做事情。”王珍珍表示。


根据2017年的一项第三方市场调查,企业对福建自贸区运行成效认同率达90.7%,对创新举措满意率达90.8%,营商环境好评率达91.3%,市场准入环境、贸易环境、投融资环境和政务环境持续优化。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自贸区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扮演了一个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窗口,大幅改善营商环境,并由此激发经济活力。


截止到2017年底,区内新增企业66752户、注册资本13982.8亿元,是挂牌前历年总和的4.3倍和6.3倍。根据福建商务厅的最新数据,到今年3月底,区内新增企业已达到69183户,注册资本14870.2亿元。


钟木达说,自贸试验区牵引带动作用不断显现,已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建设新福建作出了贡献。


对台及“海丝”合作效应显著


福建省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5年间,43家台湾百大企业在闽投资,实际使用台资74.5亿美元,闽台贸易额2377.6亿元人民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数量居全国首位。


这很大程度也得益于自贸区的推动作用。2016年,福建出台《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福建自贸区的特殊定位——闽台交流合作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


在福建自贸区285项创新举措中,对台先行先试就有63项。在金融、增值电信、医疗、旅游、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等50多个领域,福建自贸区率先对台开放,台资企业、台湾人才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申报及评定、知识产权保护及成果转化激励上均享受与福建省企业同等待遇。


在自贸区的辐射带动下,一大批重大台资项目相继落户福建,如总投资380亿元的厦门联芯电子、总投资240亿元的华佳彩项目。


针对个人的同等待遇问题,自贸区内率先实施技能工种职业资格互认,采认台湾建筑、导游领队、教师执业资格,探索台湾专业人才在自贸区行政企业单位任职。台湾地区自然人在自贸区129个行业注册个体工商户,无需经过外资备案。8个两岸青创基地已吸引4000多名台湾青年入驻创业。


此外,在医疗、购房、住宿、购票等方面,自贸区内的台胞也基本享受大陆居民同等待遇,凭借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即可直接在平潭片区办理社保,参加居住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王珍珍介绍,平潭的战略任务之一是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它跟台湾开展了一些社区融合的活动,比如将台湾的乡村模式嫁接到平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保留了很好的田园风光,营造台胞居民习惯的生活氛围,这对于吸引台湾青年过来创新创业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定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福建来说,自贸区也积极为对接“海丝”沿线国家服务。


福建省自贸办称,目前,厦门港海丝航线已达45条,2017年度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1000万标箱。


铁路方面,中欧(厦门)国际班列实现每周6列常态化运营,开通莫斯科,德国汉堡、纽伦堡,荷兰蒂尔堡和波兰罗茨五个欧洲终点站,并通过海铁联运延伸至台湾地区,列入中欧安全智能贸易首条铁路线试点,吸引了台湾、马来西亚、越南等9个国家和地区、13个城市货物通过中欧班列运往欧洲,初步形成了一条跨越海峡、横贯亚欧大陆的物流新通道,促进“海丝”与“陆丝”的无缝对接。


截至2017年底,中欧(厦门)国际班列累计发运229列,货值37.16亿元。铁路运输首次超过空运成为厦门第二大出口运输方式。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作者:王帆 (责任编辑:hello123)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