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自贸区 >> 列表

自由贸易港是中国经济探索“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伟大尝试

时间: 2017-11-21 18:05:18 来源: 中储会  网友评论 0
  • 在经济学意义上,“自由”应该被视为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从自贸试验区到自由贸易港,是中国经济探索“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伟大尝试。从国际历史实践来看,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更吻合市场经济规律,可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势互补。中国对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政策探索和建设实行“可复制、可推广”,以期在实践中对经济资源多位调控,全面优化。但经济改革和开放的“自由”之路,道阻且长。

来源:中储会


在经济学意义上,“自由”应该被视为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从自贸试验区到自由贸易港,是中国经济探索“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伟大尝试。从国际历史实践来看,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更吻合市场经济规律,可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势互补。中国对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政策探索和建设实行“可复制、可推广”,以期在实践中对经济资源多位调控,全面优化。但经济改革和开放的“自由”之路,道阻且长。


作为中国首个自贸试验区所在地的上海,已明确提出2020年建成自由贸易港,目前上海自由贸易港建设初步方案已提交国务院,预期将于年底前形成具体方案。对标中国香港、新加坡这两个重要参照,上海拥有全球最大集装箱吞吐量的港口、中国大陆国际化水平最高的金融和航运服务业,上海确定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更高开放程度的自由贸易港政策,无疑将推进贸易物流与港口吞吐能力的升级,中国港航业对“自由”期待无限。




从自贸试验区到自由贸易港,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上升到新高度。目前多地正在酝酿建设自由贸易港,中国的自由贸易港时代来临。


自由贸易港时代到来


从自贸试验区到自由贸易港,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上升到新高度。自由贸易港作为自贸试验区发展模式的升级,将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全面改革开放。目前多地正在酝酿建设自由贸易港,按照自贸试验区“可复制、可推广”原则,未来自由贸易港有望进一步扩围。


上海方案细节披露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示:“自贸试验区建设,我们走了三步。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我们称之为1.0版;2015年中央批准深化自贸试验区方案,这是2.0版;今年5月,中央深改组正式批准全面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这是3.0版。”


韩正表示,自贸试验区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经过这几年改革,已有100多项创新制度在全国推广。“关于自由贸易港,我们就是按照中央部署,做好方案,现在只是在筹划阶段,最终方案必须经过中央批准后实施。”


上半年,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上海自贸试验区最新进展新闻通气会介绍,“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方案框架,年底前上海将形成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方案。”


近期,《中国证券报》披露了上海自由贸易港方案(上海方案)的若干具体细节,“上海方案将围绕货物、资金和人员三大要素的自由流动展开,自由贸易港在外汇管理、税收优惠、外籍人士领取中国绿卡以及外地员工落户方面都有希望取得突破。”


中国自2009年以来跃居全球第一大贸易出口国,2013—2016三年间为世界最大货物贸易国,是货物和资金发展最具潜力的国家。根据国际经验,自由贸易港将允许离岸贸易,上海或借此重拾昔日“远东经济中心”的辉煌。


据报道,自由贸易港将力争实现“境内关外”的整体监管策略,以发展离岸贸易、离岸金融为方向。


在货物自由流动上,所有在自由贸易港内备案注册的企业,进出口的货物在自由贸易港内不需要海关、检验检疫部门进行检查和审核,只对重点类型、重点货物实行抽检制度。


在资金自由流动上,主要内容包括,改善外汇管理方式,调整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自贸试验区账户制度,加快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等。落实到具体细节上,自由贸易港将争取实现“增量”外汇的自由流动。此外,自由贸易港还将争取大幅降低港内注册企业的所得税税率。


在人才自由流动上,自由贸易港内企业聘用的外籍人才将以发放中国绿卡为目标,在港内企业工作的外地人才上海落户也可能会有更进一步的优惠措施。


《中国证券报》强调,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目标并不止于贸易自身,上海方案的初步设想是以贸易带动产业,有关负责人的说法是,“要把巨大贸易量带来的巨大附加值留下”。在上海方案的整体设计上,“境内关外”这一概念成为重中之重,相对应的是,“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自由”。


关于此,上述报道援引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浦江局局长谢秋慧于10月20日发表的文章内容予以介绍,“上海自由贸易港将按照‘负面清单+非违规不干预’的总体原则,打造更高标准的‘单一窗口’、一站式通关和集中监管模式,实施政府监管模式的创新。”


同时,谢秋慧详细阐述了“放得开”和“管得住”的具体措施。在“放得开”上,探索实现一线无条件准入、登记式备案、区内免证免审;引入市场机制,实施第三方采信乃至多方采信;采用合格假定、非侵入式监控等理念。在“管得住”上,应用风险管理理论和技术,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负面清单和重点监管对象,精准高效地守住底线。


目前,上海方案正在寻求各有关部门指导完善;按照进度,预期将献礼明年;根据规划,上海将于2020年建成自由贸易港。


多地酝酿部门联动

“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充分显示出建设自由贸易港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几年重大的战略经济决策。如自贸试验区建设扩围一般,继上海先试先行之后,多地纷纷表示将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据《南方日报》报道,10月19日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在广东省代表团开放日上,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表示,南沙自贸试验区作为广东省对外开放门户枢纽,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建设南沙自由贸易港,推进南沙开发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示范区。


南沙自由贸易港建设一经提出,就受到多方关注和跟进。广州当地媒体最新报道,南沙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订自由贸易港方案,“党的十九大之后,南沙将按照中央部署,加快推动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步伐。”报道称,南沙自由贸易港建设初步设想为,对照国际最高水平,围绕推动国际贸易和离岸贸易的发展,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构建更加开放、公平、透明、高效的出入境、投资、金融、外汇管理制度,推动货物、资金、人员等要素的便捷流动,建立与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产业发展环境,积极探索在新形势、新业态下的营商规则。


不止广州市,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所在城市的多位负责人先后表态,争取建设自由贸易港。厦门市委书记裴金佳称,“厦门将从四方面探索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争取建设自由贸易港。”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要勇当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先行者;盐田区也希望能够融入其中。


内陆自贸试验区亦不甘落后,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表示,“自由贸易港是自贸试验区的升级版,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助推器,这将为内陆地区开发开放带来新机遇,也是破解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方式之一。”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指出,“泸州是四川自贸试验区的重要区域,我们要发挥港口优势,争取建设自由贸易港。”


早在2月,在舟山市第七次党代会上,舟山市委书记俞东来谈及舟山五年目标便提出:一是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二是建设海上花园城市。4月,天津市副市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阎庆民指出,在建设天津自贸试验区升级版的战略研究中,包括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发展离岸金融、发展离岸贸易和转口贸易等一系列试验任务。


在全面开放格局不断完善之时,自由贸易港探索和建设还获得政府多部门的联动。10月26日,商务部表示将稳步推进建设自由贸易港相关工作,目前商务部正会同上海市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上海自由贸易港的有关建设方案。与此同时,据透露,浙江自贸试验区也在制定初步建成自由贸易港先行区的方案,将重在推动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的贸易自由化。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对自由贸易港的研究和探索就已经展开,从保税港区到自贸试验区,再到自由贸易港,上海力争在2020年对标世界最高标准和水平的全方位开放。


自由贸易港的进阶


自由贸易港是新时代中国经济改革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又一大探索,中国的自由贸易港建设是历经数年研讨终在现阶段付诸的实践求知。中国自由贸易港的进阶体现了中国经济开放不断推进深化的过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对自由贸易港的研究和探索就已经展开,从保税港区、到自贸试验区,再到自由贸易港,上海力争在2010年对标世界最高标准和水平的全方位开放。


从保税港区到自由贸易港

自由贸易港受到广泛关注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从概念上来看,自由贸易港是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区。对进出港区的全部或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并且准许在自由贸易港内,开展货物自由储存、展览、拆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但针对此,中国官方并未给出官方定义。


13世纪,法国将马赛港开辟为世界上首个自由贸易港,之后许多国家均开辟了自由贸易港,绝大部分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先进的港口运输装卸设备、豁免货物进出口关税和海关监督的优惠,以及开展货物储存、分级挑选、改装等业务便利,通过吸引外国货船、扩大转口贸易,发挥商品集散中心作用,达到赚取外汇收入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目前排名世界集装箱港口中转量第一、第二位的新加坡港、中国香港港,均实施自由贸易港政策,吸引大量集装箱前去中转,奠定并巩固了其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


由于自由贸易港政策触及中国税收、海关等很多关键性政策和法规,其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中国的自由贸易港建设呈现出较为漫长的进阶过程。


自1990—2008年年底,中国在主要贸易口岸先后设立15个保税区,并赋予其最优惠的政策和最大的开放度,即“境内关外”。长期以来,保税区成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结点和桥头堡。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保税区的制约因素日益显现,保税港区应运而生,也成为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带动区域发展的试验基地。中国设立的保税港区都是依港而建,赋予港口叠加税收、监管等多项优惠政策。2005年6月,中国首个保税港区——上海洋山保税港区获批设立。截至2010年,中国先后设立14个保税港区。

随后,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进入“自贸试验区”时代,2013年9月,国务院批复成立首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随后扩围了3批自贸试验区,截至目前,中国形成“1+3+7”共计11个自贸试验区的格局。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


今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全改方案》)中,“自由贸易港区”首次作为完整概念提出,成为《全改方案》的最大亮点。根据《全改方案》,到2020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要率先建立与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建设成为投资贸易自由、规则开放透明、监管公平高效、营商环境便利的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港)区。


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上海自由贸易港建设“三步走”

中国大陆城市中尚没有自由贸易港,但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具体规划可追溯至“十二五”期间。谈及自由贸易港的进阶之路,就不得不提到上海。无论是鸦片战争后被迫成为通商口岸,还是之后成为整个亚洲的贸易和金融中心,上海的条件得天独厚。上海位于周边重要经济体的区位中心,此外还有重要的母亲河长江辐射内地;为更好接洽大船,上海开辟洋山港区,如今的上海港已经连续7年保持全球最大集装箱吞吐港地位。


早在2009年5月,国务院在关于推进上海建设“两个中心”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政策,拓展洋山保税港区功能”。此时上海市便明确了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目标——以中国首个保税港区洋山港区为核心,建设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港,到“十二五”期间再将洋山港区的政策推广到上海“三港三区”及周边临港新城等航运服务集聚区。


彼时,时任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肖林便详细阐述了上海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第一阶段,2009—2010年,针对国发[2009]19号文中‘可以操作’内容进行全面落实;第二阶段,2011—2015年(‘十二五’时期),针对提及的‘研究探索’内容,全面落实积极功能拓展,先聚焦洋山保税港区,随着市场的需求和政策深化进一步拓展至‘三港三区’、北外滩、陆家嘴及临港新城等航运服务集聚区;第三阶段,2016—2020年(‘十三五’时期),基本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港功能和制度。”


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抓手就是“三港三区”,该部分区域由2009年11月挂牌成立的上海综合保税区委员会统一管理,其中“三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洋山保税区内又分别拥有高桥港、浦东国际机场空港和洋山港。


在上海“十二五”规划中,上海市政府规划将洋山保税港区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域;把外高桥保税区建成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功能前沿;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让“三区”带动“三港”,实现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与机场空运枢纽港在功能上的互补。


目前来看,上海自由贸易港建设正处在第三阶段:《全改方案》明确提出,在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这主要是为了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枢纽的优势,以及自贸试验区在前一阶段贸易便利化改革的重要成果。


据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介绍,自由贸易港与现在的保税区最大区别在于一线管理方式的不同。根据国家授权实行集约管理体制,在口岸风险有效防控的前提下,依托信息化监管手段,取消或最大程度简化入区货物的贸易管制措施,最大程度简化一线申报手续。上海将对标国际高标准,探索实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金融、外汇、投资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建立一整套符合中国实际、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力争在年内形成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方案。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功能定位被确定为“三区一堡”,其中特别提出要将自贸试验区构建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港口物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最先突破领域,如此,未来上海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也大概率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考量范畴。


自贸试验区建设升级版

按照韩正的表述,上海自贸试验区已经进入“3.0”版,突出之处就是自由贸易港规划的提出。


商务部分析称,“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实际上是对建设改革开放试验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要求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对标更高的标准,推动更全面、更深入的开放新格局。


在中国,一些自贸试验区本身就带有港区,在自由贸易港与自贸试验区的区别方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可以从两个维度剖析:“其一是地理特征,港区绝大多数临海,也有少部分临江。未来的自由贸易港区首先突出‘港’的概念,此前自贸试验区‘区’与‘港’不分,以后会适度区分,港的功能会体现得更加充分。其二是经济功能,自由贸易港的功能是一般的自贸试验区不一定具有的。‘港’里面交易等特征更加明显——境内区外、离岸金融,这些不在自贸试验区现有的体系内。此外,高水平的服务业在自由贸易港里发展,如法律、会计等行业,都遵守国际标准和惯例,同时也有自然人的流动,在此基础上,货物才可能交易。”自由贸易港将比自贸试验区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因此,自由贸易港被视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升级版。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自贸试验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表示,自由贸易港比自贸试验区高一个级别,类似中国香港、新加坡,自由程度更高。这样的地方一般有物理围网,实现完全的自由化,包括法律监管自由化,因此也可以出现传统保税区不能做的,比如期货贸易和离岸贸易。


自由贸易港通常被视为开放程度最高的自贸试验区,往往能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全球开放高度和贸易枢纽中心。自由贸易港更注重物流港口功能,离岸贸易将极大带动贸易量的增加,物流的中心一定是资金流的中心,资金流的中心则有望成为金融的中心。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将会推动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也将进一步推进自贸试验区的升级发展。


据中泰证券分析师唐军分析,建立自由贸易港是自贸试验区发展模式探索的一大飞跃。目前自贸试验区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境内关外”式的自由贸易,只是对区域内的企业和贸易有一定程度的放松和优惠。建设自由贸易港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实现国际意义上自由贸易区域的形成,也有助于带动贸易往来,拉动多个产业发展壮大。



 

更高开放程度的自由贸易港政策,无疑将推进贸易物流和港口吞吐能力的升级,中国港航业对此期待无限。


自由贸易港:港航大释放


建设自由贸易港被认为是从全球视角来优化资源配置和整合的重大探索。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下,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以港区为载体,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制度和规则对接,以期促进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化。


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贸易大国,建设自由贸易港,实行更高标准和程度的对外开放,最直接的将带来更多的商品贸易和货运需求,更多船货将吸引更多企业和资金,中国港航业为之振奋。


港口的自由贸易港

港口是一国经济开放的窗口和触角。纵观全球各自由贸易港实践的成功案例,不难发现这些自由贸易港多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中国香港港、新加坡港、迪拜港、巴拿马科隆港等自由贸易港的崛起,无不是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不断完善贸易便利化举措,营造宽松、自由的贸易发展环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港口是原生高地。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港口大国,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大港口中,中国港口均占有7席。在港口贸易支撑下,中国不断完善港口标准化体系,积累了港口建设、投资、经营实力,甚至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港口企业积极“出海”探路。


西南证券分析表示,按照国际惯例,自由贸易港在关税减免、货物通关、企业设立、资金进出等方面有更高的自由度,对外国资本的吸引力将明显增加,有助于相关港口从航运中心升级为贸易、金融中心,将极大带动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申万宏源指出,建立自由贸易港着重于贸易物流和港口吞吐能力的升级,会优先选择贸易量大、背靠经济发达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的港口。因此,港口企业的发展机会绝非是一时的。


目前来看,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和广州港是目前已披露的正在策划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主要港口。政策面上,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中,运营上海港的上港集团将享受先行先试政策的眷顾。


10月31日,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张林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自由贸易港建设必将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新引擎,将有利于提升上海国际城市的竞争力,当然也包括上海港的竞争力。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上港集团董事长陈戌源在建议洋山港区建设自由贸易港时指出,设立自由贸易港对上海港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可以进一步增强枢纽港的地位,也可以更好地服务“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提高上海港在全球航运市场的话语权。


上海市已明确提出2020年建成自由贸易港的设想,与此同时,上海还明确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在国际航运中心和自由贸易港的双战略支撑下,上港集团的参与决策将备受关注和期待。


长三角区域另一大港口——宁波舟山港在港口货物吞吐和油品贸易方面竞争优势明显。据商务部消息,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自由贸易港将重在推动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的贸易自由化。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港口之一的广州港也披露将联动海陆空,探索建设南沙自由贸易港。


按照自贸试验区的建设经验,未来自由贸易港建设有望进一步突围,此前,保税港区的实践,便是迈向自由贸易港重要的一步。保税港区作为航运中心的配套政策实施。其中,上海港定位为“国际航运中心”,宁波舟山港是重要组成部分;天津港定位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重庆港定位为“中西部国际航运中心”;大连港定位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航运的自由贸易港

建设自由贸易港和实行自由贸易化,对于中国民族工业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而全球化的航运业天生就需要自由贸易的配置,需要能够自由流动的货物贸易带来最高价值的资金。对比中国香港、新加坡的自由贸易港模式,中国航运产业的突破性发展主要体现为转口和离岸贸易,以及自由贸易港的国际海事服务。然而,不能如愿发展的症结便是老生常谈的税收和外汇管制。因此,中国实行自由贸易港政策关键在于现行制度有效突破。


在税收方面,某从事航运高端服务业的业内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税收是一种转移支付,把社会财富从私人领域转移到公共领域再分配的安排,几乎所有航运高端服务业发达的区域,都是依赖税收的开放模式形成的,伦敦、迪拜均为如此,新加坡则因更大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很多欧洲企业直接将总部迁至新加坡。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中国航运业不是在与国内的其他行业参与竞争,而是在与各方便旗国家的企业同行业竞争,所以,即使是中远海运集团也需要将一部分船舶转移到开曼群岛等地区登记注册,以提升市场经济下的平等竞争力。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对航运业征收国内税收制度的税率,而航运业却无法在外汇管制和国内税收的制度下生存。因此,巴拿马成为了世界第一航运注册大国,利比里亚成为世界第二大船旗国。


另一个障碍是,当谈论降低税收问题时,不出意外会有矛盾方天然的抵触,因此,目前的自由贸易港探索建设,更大的意义在于对经济改革和制度创新进行压力测试,税收领域的突破也确实需要国家层面的推动。在直接经济效益上,上述业内人士认为,短时间内或许不会很大。


货物的自由流转能够带来资本、人力和技术等要素的流转和叠加,这一点在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中得到了佐证。作为世界航运中转枢纽,科隆港货物流转量巨大,因而该港将转口贸易定为主要功能,吸引各国货物在科隆自由贸易区集散。货物在科隆自由贸易区大进大出带动了资金在自由贸易区的大量流动,吸引了40多家外资银行及分支机构在此落户。


根据上海方案的若干细节,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目标并不止于贸易自身,上海方案的初步设想是以贸易带动产业,“把巨大贸易量带来的巨大附加值留下”。自由贸易港内允许货物自由流动,将带来更多国际货物的中转,可促进转口贸易发展;此外,上海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方向是发展离岸贸易,离岸贸易作为综合全面降低企业进出口运营成本的国际贸易操作方式,涉及到转口及转运,其核心要素是业务的资金结算,将促进自由贸易港内航运金融的发展。对航运金融而言,如果外汇兑换在自由贸易港内放开,将可以开展更多的SPV结构的融资项目。便利的融资服务和优惠的融资成本将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在自由贸易港内注册,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同时助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简而言之,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关键是各种航运要素的规模性聚集,船、货、人、服务上了规模之后,才能衍生出相关的衍生品、套期期货、供应链金融等产品和业务,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必由之路。


有关专家指出,对标中国香港、新加坡这两个参照,上海港的吞吐量、基础设施都不差,但是管理能力、效率和国际化服务依然有差距。上海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区域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化服务有望提高到国际最高水平。后续伴随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区域经济的主导权越来越大,自由贸易港可助推上海成为东亚最大的贸易中心。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