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贸金专家 >> 列表

林建煌:为什么看好贸易融资?(全文点评版)

时间: 2014-03-04 11:20:22 来源: 《中国外汇》  网友评论 0
  • 流贷贸易融资化趋势,浩浩荡荡,势不可挡。那么,流贷贸易融资化趋势还将持续多久?未来的贸易融资将如何发展呢?近年的风险暴露意味着什么?近年的监管规范又意味着什么?上海自贸区会给贸易融资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呢?

作者:兴业银行 林建煌

编者话:

   “为什么看好贸易融资一文,原题名为“魅力四射的贸易融资”,发表于《中国外汇》2012年8月期下半月刊,有增补。

    流贷贸易融资化趋势,浩浩荡荡,势不可挡。那么,流贷贸易融资化趋势还将持续多久?未来的贸易融资将如何发展呢?近年的风险暴露意味着什么?近年的监管规范又意味着什么?上海自贸区会给贸易融资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呢?

    请留意,本“贸易金融”微信平台和合作方——兴业银行林建煌发起的“天九湾贸易金融圈”微信平台,同步于3月10日推出“林建煌点评:贸易融资2013-2014年度展望”的每日连载点评,预计持续至4月10日。欢迎关注订阅!
   
预告:
   
   中国企业的短期融资,主要使用银行的流贷和贸易融资(点评:企业的短期融资,除了银行的流贷和贸易融资外,还包括了商业企业之间的商业信贷和资本市场上的短期债券等),一度以流贷为主(点评:传统意义上,以流贷为主的融资结构,造就了传统中国金融行业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以存款为主的负债结构,以贷款为主的资产结构,以贷存比为唯一工具的流动性管理,以存款为主的成本支出、以贷款为主的资本占用和收益支撑。所有这些,既是利率管制的结果,也是利率管制的原因),而贸易融资主要集中于国际领域,占比极小(点评:贸易融资,最早来源于国际领域,继而传入国内领域。请注意,贸易融资在国内领域的发展,最终反过来深刻影响了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设计和理念。比如,最早出现的进口代付,之后是出现国内证买方代付,继而是国内证卖方代付,最后才出现出口代付。换言之,现在市场上逐渐多起来的出口代付,并不是直接从进口代付而来,而是绕了一个大弯才正式登场。从传播路径来看,中国市场上的贸易融资,实际上,具有非常浓重的本土化色彩,也就是说,中国市场上的贸易融资,除了传统贸易融资之外,还出现了两类中国特有的贸易融资。而这三类贸易融资中,传统贸易融资的比重不到三分之一且死气沉沉,而两类中国特有的贸易融资占了三分之二,且生机勃勃,蒸蒸日上。那么,这是哪两类贸易融资呢?静待分解。)。95年《票据法》的实施推动了流贷票据融资化,票据融资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内贸易融资规模由此壮大。(点评:这是第一波流贷贸易融资化,主要的方向是基于国内贸易的票据融资,一枝独秀,背后其实是票据利率市场化的结果。票据,算是最早进行利率市场化的领域之一。在这个意义上所说的票据,指的是基于国内贸易信贷背景的短期票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等。从这里开始,后来也发展出了纯粹用于融资的中长期各类票据。从这里开始,后来也发展出了电子商业票据等。如今,票据融资,实际上相对独立于传统的贸易融资产品体系发展。尽管如此,实务中基于国内贸易信贷的票据融资仍占有非常高的比重,特别是在供应链融资中和二级市场融资中有着非常巧妙的运用。准确地说,目前的票据融资仅局限于国内票据融资。有理由相信,日后国际票据、国际国内福费廷向票据融资靠拢,将发展出一个规模更为宏大的大票据融资业务。)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贸易规模的稳步上位和贸易金融创新环境的改善(点评:哪里有贸易,哪里就有贸易融资。新世纪以来,也就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际国内贸易规模的稳步上位,为贸易融资规模的稳步上位提供了土壤,事实上,贸易和贸易融资规模的上位也为产品的丰富多彩提供了可能,包括贸易产品的多样性和贸易融资产品的多样性。贸易融资产品的多样性,意味着创新。当然,贸易融资作为贸易金融的核心产品,其创新基于特定的环境,包括实体的需求、银行的动力和监管的态度。入世后,几乎濒临破产的中国银行业,在更大的全球化环境中面对外资银行业的正面竞争和实体企业的苛刻需求,不得不重新审视陈旧的理念。值得庆幸的是,重新审视的结果是迎来了中国银行业的黄金十年,银行规模快速发展,银行产品全面迸发,包括国际国内贸易融资产品。如今,在全球银行排名十强,中国已有其三。),进一步推动了流贷贸易融资化,以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的兴起和大宗商品融资解决方案的引进为标志,国际国内贸易融资得到了广泛运用。(点评:这是第二波的流贷贸易融资化,表面上看是中国入世之后加速全球化和中国银行业严格监管间接推动的结果,实质上仍然是利率市场化的产物,其特点是贸易融资整体规模进一步上位,国际国内两个领域贸易融资,票据类、信用证类和非信用证类贸易融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贸易融资,全面开花,颇为壮观。静待分解。)据不完全了解,如今,全行业贸易融资整体规模正在逐步逼近流贷。

   那么,流贷的贸易融资化趋势将如何发展?流贷的当前困境是什么?(点评:归根结底,一是高资本消耗,二是如果客户不变的情况下利差收入将受到严重挤压。)未来出路在哪里(点评:流贷可以被贸易融资替代,这是在商业银行的传统领域的发展。如果进入投资银行领域,流贷仍有其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后话。当然,贸易融资也可以与投资银行牵手,这本就是贸易融资未来的最新发展方向之一。静待分解。)与流贷相比,贸易融资到底好在哪里?本文将从银行评价的一个综合指标——资本利润率出发(点评:这是财务视角对流贷贸易融资化的分析。资本利润率,是银行资本配置、资产管理和产品研发,包括贸易融资产品研发的最原始,也是最纯正的逻辑起点。言外之意,如果研发贸易融资产品,从资本利润率出发,进而研究产品的利润形成和资本占用以及背后的原因,才是正道,其他则难免挂一漏万,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静待分解。),探讨贸易融资的三个特性——即贸易融资的流程性、自偿性和组合性(点评:这是微观视角对流贷贸易融资化的分析。什么是流程性?什么是自偿性?什么又是组合性?这三个特性之间是一个什么的关系?这三个特性是如何支持资本利润率的?如何支持流贷贸易融资化趋势的?静待分解。),进而分析流贷贸易融资化的趋势在当前金融加速脱媒、转轨和新资本监管标准下,将如何强化(点评:这是宏观视角对流贷贸易融资化的分析。金融加速脱媒和转轨意味着什么?新资本监管标准又意味着什么?这三个方面是如何支持资本利润率的?是如何支持流贷贸易融资化趋势的?静待分解。)。

   (点评:简言之,看好贸易融资,就是看好其在当前利率市场化和流贷贸易融资化背景下的历史性机会。本文希望通过厘清过去20年两波流贷贸易融资化的财务、宏观和微观原因,试图为中国银行业寻找办法把握机会提供理论基础。)
   
   流贷的贸易融资化趋势
   
   银行是干什么的?(点评:有人说经营资金,有人说经营风险。)答案或许就在司空见惯的银行产品中(点评:以小见大。)。凡为银行产品,一涉及财务(点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支出、利润,均是财务),二涉及风险(点评:风险是什么?损失的可能性。),归根结底,还是财务,因为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点评: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包括平均水平的预期损失和超过平均水平的非预期损失,以及极端损失。),便是财务上成本无法弥补的,并最终会转化由财务收益或资本来覆盖(点评:前者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对应于由产品定价和坏账拨备来覆盖;后者是极端损失,由资本来覆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传统看法认为,银行的职能是经营货币(点评:准确地说,是经营资金。);现代看法则认为,银行的职能是经营风险(点评:既然银行的职能就是经营风险,那么,一家银行的核心能力就是风控能力。)。

   (点评:完整地说,银行是经营资金风险的行业。)

   银行经营的最高目标是什么?银行价值最大化(点评:银行本身就是企业,所以,银行的最高目标与任何一家企业,没有两样。)。什么是价值?简言之,投入最少的资源,产出最大的回报(点评:在经济学上,价值价值,顾名思义,即“代价所值”,简称“价值”。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对于一家银行来说,“代价:即投入的资源,“所值”即产出的回报。)。无疑地,利润是最直接的回报,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源(点评:在财务上如此,这是银行的企业本性使然。银行没有资本会有麻烦的,银行没有利润也会有麻烦的。资本是逐利的,无利不起早,银行不赚钱,客户不放心,员工不放心,股东更不放心。逐利必须基于一定资本,同样地,银行没有资本,股东不放心、员工不放心,客户更不放心。)。资本利润率=利润/资本,显然是银行价值最大化的最综合的指标之一(点评:把银行最重要的资源——资本和最重要的回报——利润,合而为一,就是资本利润率。毫不夸张地说,资本利润率就是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财务化身。这个指标,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领头指标,其它所有指标都可能从这里分解而来,其它指标也只有在以资本利润率指标为塔尖构成而成的金字塔体系中才有完整的意义,可见资本利润率指标的地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资本利润率是资本配置、资产配置、产品分析和设计,包括贸易融资产品分析和设计的最原始的,也是最纯正的逻辑起点。这个指标,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使用的说法,各家银行有时也称净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权益利润率或权益收益率等,不一而足。)。这一指标不仅反映了银行的规模(点评:如资产规模、业务规模等。)和利润水平,还反映了资本和风险水平(点评:如风险暴露水平、风险控制水平、风险抵御能力,如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水平等。)。

   (点评:我们认为,从资本利润率开始是产品研发的唯一正道。)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利润贡献,一直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而资本占用一直以贷款,包括流贷为主,这是不争的事实(点评:这是传统银行业的生态,屡为业内所诟病。诟病什么呢?一方面是银行服务跟不上实体需求,另一方面是存贷款利差保护下银行躺着也赚钱。)。然而,这一事实,将很快被改写(点评:很快,准确地说,是“已经并正在”被改写,而且“还将”被进一步改写。)。什么原因呢?

   一是“十二五”规划下人民币利率加速市场化,将导致银行存贷款利差收入对利润贡献明显下降(点评:这里主要点明利率市场化对利润的影响。准确地说,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银行存贷利差收入的收窄,基于一个前提,即: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维持不变。但是,不变是不可能的。所以,笼统地观察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将会发现利差并不会收窄,反而有可能上升。这是因为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发生了变化。实际上,金融市场化,包括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而且这两者互相作用,协同推进。换言之,没有利率的市场化,就不会有汇率的市场化;没有汇率的市场化,也不会有利率的市场化。要说金融市场化和金融综合化、国际化,也是互相作用,协同推进。金融转轨,便对应着金融市场化。金融脱媒,便对应着金融综合化。)。

   二是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商业银行新监管标准的实施,将导致银行资本消耗加大(点评:这里主要点明新监管标准对资本的影响。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对银行业的影响,从贸易融资的角度看,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流动性风险系数,二是信用风险系数。后者直接指向了资本充足率。从资本充足率的整体水平来看,新监管标准提高了要求,即从巴塞尔协议I和II和8%,提高到了10.5%或者11.5%。换言之,在整体信贷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一家银行为了达标必须新增2.5%至3.5%的资本。这还不考虑可能新增的信贷规模。不新增信贷规模,这对处于中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环境下的中国银行业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

   前者对应于资本利润率的分子——利润回报下降,而后者对应于分母——资本占用上升。二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将导致流贷的资本利润率快速下降。

   (点评:这是宏观视角下流贷的财务劣势,进而对流贷贸易融资化的趋势形成“推动”支撑。)

   然而,资本总是稀缺的,利润也总是宝贵的,资本市场的反映足以说明问题(点评:银行业宏观环境的些微变化,资本市场往往先知先觉。对于一家高明的银行来说,资本市场的先知先觉,往往会转化为产品研发的先行先备。走在市场的前面,才不会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掌握市场的主动权,这是任何一家银行都孜孜以求的。)。如果对2011年5月3日有印象的话会记得,那天金融业发生了两件大事。什么事?A股市场一片飘绿,全线深度下挫。为什么?因为期待已久的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当天正式公布。由于巴塞尔协议III大幅提高了资本充足率标准,银行业本来就紧张的资本将更显得无法满足中国银行业特有的多年以来资产高速扩张的巨大需求。巨量的资本补充需求下引发的银行业再融资的冲动,已经在所难免,市场对此形成了几乎完全一致的利空预期,于是“哗”的一声,A股应声大跌。可以想像,银行业资本稀缺到什么程度(点评:从三年之后的今天回头来看,银行业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再融资冲动,而再融资之后又频频告急的资本紧张状况,一再印证了当年资本市场的提前反应。)!同样地,今年6月7日周四晚间,央行启动了“十二五”规划预定的人民币利率加速市场化步骤,下调利率同时不对称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存贷利差明显缩小。8日周五全天A股市场一时间风声鹤唳,担心银行业绩受冲击,银行板块再一次全线深度下挫(点评:2013年7月22日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完全放开后A股开盘的第一天,资本市场再一次以银行股普跌诠释了对利率市场化的理解。据说,7月22日,Z大学已经发放的一笔巨额项目贷款立即要求银行下浮30%计息,否则就转户,贷款银行为了留住大户还是满足了大学的要求。)。

   那么,流贷的出路在哪里呢?有没有办法提高综合回报?有没有办法节约资本占用?实践证明,贸易融资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点评:流贷的出路,贸易融资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投资银行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欧美银行业的历史印证了这一点,中国不应该例外。这一点与不绝于耳的银行业重心向微笑曲线两端转移——向高端客户上移和向中小客户下沉没有冲突。贸易融资,由于其“短频快”的特点,适用于高中低端、大中小所有类型的客户。)

   贸易融资与流贷相比,具有相似的背景——贸易背景和相似的效果——短期融资,这是共同之处(点评:相似的背景,为产品转换和替代提供了最重要的前提。相似的效果,为产品转换和替代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后者是系统论哲学的基本结论,即:任何一个系统都有结构也有功能,任何两个系统只要功能相似结构不同,就可能互相替换。替换的奥妙在哪里呢?那是不同系统的不同结构产生的奥妙,那味道是春江水暖的味道——冷热自知。)。什么是贸易融资?贸易融资即围绕国际国内贸易流程而提供的一系列融资(点评:这是我们的定义,完整地说,贸易融资是基于贸易背景围绕贸易流程而提供的一系列融资。贸易流程的存在,必定基于贸易背景的前提。事实上,流贷也常常基于贸易背景而提供。请注意,是否围绕贸易流程而提供融资,即贸易融资特有的流程性是其与流贷的最根本区别。静待分解。)。贸易融资服务于贸易(点评:众所周知,“金融服务实体”,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行业创新和当局监管的总基调。贸易融资,一端连着贸易,一端连着金融。在这个意义上,贸易融资是“金融服务实体”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贸易是永恒的,贸易也是庞大的,凡有贸易就有贸易融资(点评:贸易是永恒的,所以,贸易融资几乎也可以说是永恒的;贸易是庞大的,所以,贸易融资几乎也可以说是庞大的。显然,由此可以想象贸易融资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边界到底有多远多大。)。据世贸组织近期的一项数据表明:“全球90%以上的贸易,都有贸易信贷、保险和担保。”(点评:显然,世贸组织的统计指向了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融资。换言之,对于中国来说,更大量的国内贸易和国内贸易融资的空间,值得我们尽情想象。我们还可以猜测,世贸组织的统计似乎指向了国际货物贸易和国际贸易融资。换言之,对于中国来说,还有大量的国际国内服务贸易和国际国内服务贸易融资,还是一片广袤的待开发的处女地。)这里提及了表内外贸易融资工具,都算贸易融资(点评:贸易信贷,应该是指表内贸易融资产品;贸易保险和担保,应该是指表外贸易融资)。这里提及的为国际贸易,对于国内贸易领域的未来发展来说也绝不为过(点评:从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融资,可以延伸到国内贸易和国内贸易融资。对于中国来说,贸易融资的本土化特点,更多的是首先体现在国内贸易融资。虽然国内贸易融资来源于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但是,由于国内贸易和国内贸易融资的规模太庞大了,中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太特殊了,庞大和特殊到足以支持国内贸易融资的产品和产品研发自成体系,进而,还反过来深刻影响了国际贸易融资,如此便产生了一系列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和产品组合。)。这意味着流贷能做的,贸易融资几乎都能做,贸易融资的空间可以非常广阔(点评:最后一句,承接着第一句——“贸易融资与流贷相比,具有相似的背景——贸易背景和相似的效果——短期融资,这是共同之处。”)。

   不同之处是(点评:为什么是流贷被贸易融资替换,而不是相反地,贸易融资被流贷替换呢?显然,这是因为二者有不同之处,准确地说,是因为二者不同,且在特殊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下,贸易融资优于流贷。):

   - 流贷:高资本占用和单一存贷差(点评:前者对应于资本占用,后者对应于利润回报,二者合而为一,这两点决定了流贷的资本利润率相对较低。那么,多低呢?);

   - 贸易融资:低资本占用和高综合回报(点评:前者对应于资本占用,后者对应于利润回报,二者合而为一,这两点便决定了贸易融资的资本利润率相对较高。那么多高呢?)。

   从资本利润率的分母——资本占用的角度来看,银监会新发布即将于2013年1月1日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与现在实施的是一样的标准:流贷的风险系数为100%;表外贸易融资以信用证为代表,其风险系数为20%(点评:准确地说,票据承兑的风险系数是100%,信用证的风险系数20%,非融资性保函50%,融资性保函100%等。显然,这是标准法);而表内贸易融资以国内一家排名比较靠前的股份制银行——Z银行以近似内部初级法计算的2011年风险系数仅为37%(点评:准确地说,使用标准法时,表内贸易融资与流贷的风险系数都是100%。而使用内部初级法时,其有非常明显的资本节约效果。如果使用内部高级法,通常来说,资本会进一步节约,风险系数会进一步下降。请注意,如果贸易融资规模本来就很小,使用内部初级法和高级法的资本节约效果不会很明显,因为基数低,本来所要求的资本就少。换言之,如果贸易融资达到相当的规模,则使用内部初级法和高级法,则有非常明显的资本节约效果。显然,对于贸易融资有相当规模的银行来说,应该有非常迫切的动力去使用内部初级法或高级法。)。笼统而言,表外贸易融资的风险系数,只有流贷的1/5,而表内贸易融资的风险系数,则只有流贷的约1/3(点评:虽然这不完全准确,但已经说明问题,所以,只是“笼统而言”,千万不要当真哦!)。换言之,同样一笔资本,叙作的表外贸易融资金额,可以是流贷的5倍,而表内贸易融资金额可以是流贷的3倍。显然,贸易融资是资本节约型产品(点评:这是贸易融资的第一个亮点。)

   从资本利润率的分子——利润回报,以及资本占用和利润回报综合之后的资本利润率指标的角度来看,国内另一家排名比较靠前的股份制银行——M银行披露的2011年贸易融资日均资产收益率超过5%,资本利润率超过40%;而中国银行业的2011年信贷平均资产收益率在1.4%,资本利润率约20%(点评:引自《中国外汇》杂志2012年6月期下半月刊。)。显然,贸易融资也是综合回报型产品(点评:这是贸易融资的第二个亮点。)

   (点评:如果面对客户的融资需求,使用流贷可以实现,使用贸易融资也可以实现,那么,一家银行一个客户经理,首先应该向客户推荐什么融资产品呢?显然,只要银行和客户经理是理性的,那么,这个答案便是不言自明的。)

   总之,贸易融资具有流贷一样的广阔空间,却具有流贷无法比拟的优势,这最终将推进流贷的加速贸易融资化。

   (点评:这是宏观视角下贸易融资的财务优势,进而对流贷贸易融资化趋势形成“拉动”支撑。)
   
   贸易融资的自偿性和组合性
   
   为什么贸易融资能节约资本占用?为什么贸易融资能提升综合回报呢?我们认为,这与贸易融资的特性有关。

   (点评:这是贸易融资的微观特性对其财务优势的支撑,反之,则衬托了流贷由于缺乏贸易融资的微观特性而凸显财务劣势,进而对流贷贸易融资化趋势形成最终支撑。请注意,不应该止步于流贷贸易融资化和贸易融资的微观特性本身,而更进一步,从贸易融资的三个微观特性可以推导出了贸易融资的三个规律。)

   首先看自偿性(点评:自偿性是贸易融资与流贷相比的第二个特性。)。要问贸易融资最大的特性是什么,业内人士恐怕十有八九都会想到贸易融资的自偿性。要问自偿性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则可能五花八门(点评:最习以为常的地方,往往蕴孕着最深刻、最简单又最不容易注意到的道理)。自偿,即自我清偿、自动清偿,简称“自偿”(点评:任何一个融资,包括贸易融资,不管是表内贸易融资,还是表外贸易融资,都包括放款和还款两个环节。贸易融资的自偿性直接着眼于还款环节,间接也着眼于放款环节。简言之,贸易融资“源于贸易用于贸易”或“从贸易中来到贸易中去”。)。这意味着一笔贸易融资的放款去向确实用于贸易,那么其还款将由贸易正常实现后的回笼货款自动清偿(点评:前者是放款用途,后者是还款来源。)。换言之,只要卖方履约交货真实(点评:这是指贸易背景真实性,直接指向卖方或卖方的卖方履约交货,也间接指向了买方或买方的买方履约购货。),贸易下货物的价值(点评:即贸易现金循环中存货的价值。)、交易对手的资信(点评:即贸易现金循环中应收账款或预付账款的价值),将为贸易融资自动提供担保或反担保(点评:自动担保对应于表内贸易融资,自动反担保对应于表外贸易融资。这是贸易融资自偿性的法理意义。),从而实现自动的风险缓释(点评:为什么呢?风险指信用风险。为什么是信用风险?为什么不是别的风险,如操作风险?静待分解。这是贸易融资自偿性的风控意义。)。所以,我们认为,自偿性本质上是自动担保或反担保。一笔贸易融资,自动获得担保或反担保,当然比没有自动担保或反担保的流贷的风险要低了(点评:有担保或反担保的,风险要低,准确地说是信用风险要低,这便是信用风险缓释,在贸易融资下是自动的风险缓释。贸易融资的风险低,系数就低,相应地,资本占用就少。流贷可能也会有松散性质的自偿性,但总是不够紧凑。为什么?静待分解。)

   (点评:贸易融资的自偿性,最终支撑了资本利润率分母——资本的改善。)

   那么,贸易融资中会用什么来提供自动担保或反担保呢?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点评:远,是因为最不容易注意到;近,是因为人人触手可得,自动的。)。这与企业在贸易现金循环的不同阶段的不同流动资产形态有关(点评:流动资产所处的阶段不同,形态也不同,特征不同,相应的风控方式也不同),具体包括:

   - 现金:贸易开始的时候,企业手里持有现金,在贸易融资中可能呈现为保证金,在贸易融资中可用以支持部分保证金或全额保证金类融资(点评:中国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全额保证金的贸易融资。)

   - 预付账款:贸易的第一阶段是采购,将用去现金,但如果货物还没回来就会形成预付账款,在贸易融资中支持预付账款类融资(点评:卖方市场下会有大量的预付账款)

   - 存货:采购货物一旦入库,预付账款就会消失,转化为存货,在贸易融资中支持存货类融资(点评:存货类融资,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贸易融资,因为其可以单独叙做,而无需嵌在贸易融资之中。)

   - 应收账款:贸易的第二阶段是销售,如果是赊销,货物已经出去货款还没回笼,就会形成应收账款,在贸易融资中支持应收账款类融资。货款一旦回笼,应收账款将进一步转化为现金开始一个新的现金循环(点评:买方市场下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由于目前中国市场的大部分商品是买方市场,少部分商品才是卖方市场,所以,应收账款的量按理会远远大于预付账款。)

   换言之,正是贸易现金循环中的现金(点评:价值)、预付账款(点评:价值和卖方信用)、存货(点评:品质、数量和价值)和应收账款(点评:价值和买方信用),为贸易融资提供自动担保或反担保。

   (点评:贸易融资中的四种自动风险缓释的手段。)

   相应地,由于自动担保或反担保的流动资产的形态不同,不同的贸易融资的风险缓释效果和风险监控要点就会有差别。比如:应收账款类融资的还款来源,是买卖双方之间形成的应收账款真实且能够正常清偿,所以,应收账款的主债务人,即买方的资信,以及回款账户的控制,卖方的履约交货能力就特别重要,如票据贴现、保理融资、出口押汇(点评:第四种,应收账款。);存货类融资的还款来源,是存货的销售款回笼,所以,存货的价值就特别重要,如存货质押融资、存货抵押融资、进口押汇(点评:第三种,存货。准确地说,进口押汇,是基于买方的买方、买方和卖方的连环交易而叙做的贸易融资。存货的风控要点在于盯货和盯市。存货在贸易现金循环中是应收账款之前的环节,所以,存货融资,也包括了部分未来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账款类融资的还款来源,主要取决于采购货物的正常交付后再出售的货款回笼,如果无法正常交付则取决于卖方的退款,所以,卖方的交付能力和资信、未来存货的价值都特别重要,如先票后货、打包贷款(点评:第二种,预付账款。准确地说,打包贷款和订单融资,是基于买方、卖方和卖方的卖方的连环交易而叙做的贸易融资。预付账款在贸易现金循环中是存货和应收账款之前的环节,所以,预付账款融资,也包括了未来存货融资和部分未来应收账款融资。);保证金类融资的还款来源,则是保证金本身,只要监控好保证金即可,如保证金开票或保证金开证等等(点评:第一种,现金。)。显然,这种不同,实际上为产品的转换,指出了一个方向(点评:从贸易融资的自偿性,可以推导出贸易融资独有的第二个规律——任何一个贸易融资产品,根据自偿流动资产的不同,可以区分为现金类融资、预付类融资、存货类融资和应收类融资)

   其次看组合性(点评:组合性是贸易融资与流贷相比的第一个特性。)。组合,指贸易融资产品组合(点评:正是由于贸易融资的组合性,现在更为新潮的说法是“贸易金融”,即涵盖了与贸易相关的所有金融产品。)。组合性,意味着贸易融资几乎总是以产品组合的形式现身,实务中几乎找不能单一产品的贸易融资(点评:即将提到,任何一个贸易融资组合,必定包括有两个产品:一是核心产品——表内贸易融资或表外贸易融资产品,二是基础产品——结算产品。静待分解)。贸易融资产品组合,围绕贸易融资产品(点评:贸易融资产品,包括表内和表外两种。表内贸易融资产品也简称融资产品,表外贸易融资产品也称担保产品,这是必选项。),前必定依托于贸易结算产品(点评:结算产品是必选项。),后往往附带有资金避险产品(点评:包括利率产品、汇率产品和大宗商品避险产品,是可选项。),还会产生可观的保证金存款和结算存款(点评:存款产品是属于结算产品或担保产品或融资产品的前端,现在还常常见到理财产品。)。我们知道,凡与贸易有关的金融业务,都是贸易金融业务。而在贸易金融系列产品中,结算收费标准比较透明,竞争比较激烈,几乎是不赚钱的,而真正赚钱的是融资,以及融资带动的资金和存款产品(点评:贸易融资的新潮说法是贸易金融,贸易融资的传统说法是国际业务。众所周知,国际业务包括两块——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真正赚钱的是贸易融资,国际结算赚钱很少。贸易融资的精彩在于产品和产品组合,国际结算的精彩在于技术,特别是最灵活、最丰富多彩且最具有挑战性的单证技术。请注意,技术是产品的底层支撑。实务中,国际业务的说法有点狭隘,现在更多的说法是贸易金融)。比如:据了解,国内一家贸易融资做得比较好的股份制银行——S银行,其供应链融资的派生保证金存款和结算存款常年以来基本上都在100%,高者甚至达120%以上(点评:这一数据发表在《贸易金融网》上。)。所以,对于银行来说,贸易融资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自身天地,而是在贸易金融的大境界之中(点评:换言之,对于任何一家银行,看待贸易融资,一定要放在贸易金融,乃至交易银行的更大境界中观察和思考。)。这一效果,流贷显然没有如此直接,也不可能如此直观(点评:流贷产品可能也会有组合,但总没有贸易融资产品组合那么自然,而且其效果没有贸易融资产品组合那么明显直观。为什么?静待分解。)

   (点评:贸易融资的组合性,最终支撑了资本利润率分子——利润的改善。)

   贸易融资,必定依托结算。而在实务中,贸易结算产品丰富多彩(点评:相比之下,结算产品的丰富多彩,与融资产品的丰富多彩不在同一个层面。),且有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之分(点评:这种区分,对于理解不同结算产品的特点,有着非常深刻的用处。现在的书或文章中,一般不做如此区分,混同使用。),前有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等,后有信用证、托收和汇款等。不同的结算产品所实现的流通性(点评:流通性对应于二级市场的发达程度。流通性比较好,市场报价往往比较透明,敏感性也高;反之,则报价往往是一对一报价,敏感性偏弱。)和所担当的功能并不相同(点评:尽管结算产品的功能并不相同,但其都包含了基础功能——结算功能,所以,才得以归类为结算产品。),具体包括:

   - 商业承兑汇票:结算功能(点评:准确地说,对于持票人来说,还有商业担保功能。请注意,这里的担保功能仅仅指向担保效果,而不是完全担保法意义上的担保。)。流通性强(点评:与银行承兑汇票的差别是,这里是商业担保功能,所以,流通性强但不是特别强。)

   - 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和担保功能(点评:准确地说,对于持票人来说,这是指银行担保功能。请注意,这里的担保功能仅仅指向担保效果,而不是完全担保法意义上的担保。)。流通性特别强(点评:与商业承兑汇票的差别是,这里是银行担保功能,所以,流通性特别强。)

   - 汇款:结算功能。低流通性;

   - 托收:结算和控货功能(点评:这里的托收特指跟单托收。控货功能与跟单有关。)。低流通性;

   - 信用证:结算、控货(点评:这里的信用证基本上都指跟单信用证。同样地,控货功能与跟单有关。请注意,这里的控货功能,不等同于控货开证中的“控货”。)和担保功能(点评:这里的担保,指银行担保功能。请注意,这里的担保功能仅仅指向担保效果,而不是完全担保法意义上的担保。)。低流通性(点评:这不是绝对的。大量基于信用证的福费廷产品,可以构造类似票据的高流通性市场。)

   相应地,贸易融资产品与不同的结算产品的组合密切程度则千差万别,风险控制效果(点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市场效果(点评:从市场风险到市场机会。)和政策效果(点评:从政策风险到政策机会。)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商票承兑属于商业承兑无保证金而银票承兑则要求较高的保证金,商票主债务人的资信通常要比银票要低,商票贴现的风险要高于银票贴现,银票的流通性明显好于商票(点评:目前票据类融资自成体系,且已经超出了贸易融资的范围。);与托收下出口押汇相比,银行更容易接受信用证下出口押汇或出口议付,而与汇款下出口押汇相比,银行更容易接受托收下出口押汇(点评:这都算非信用证类融资,二者的差别主要在于是否跟单。);信用证下要求了代表货权的单据,所以,通常来说开证的风险比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风险要低,在风险控制的角度看,市场各方和监管当局更容易接受;由于流通性不同,票据贴现价格的市场敏感性,明显高于国内证代付的价格等等(点评:信用证类融资和票据类融资不同。)。显然,这种不同,实际上为产品的转换,又指出了一个方向(点评:从贸易融资的组合性,可以推导出贸易融资独有的第一个规律——任何一个贸易融资产品,根据基础结算产品的不同,可以区分为票据类融资、信用证类融资和非信用证类融资。)

   综合来看,与流贷相比,贸易融资基于自偿性,会降低风险,自然可以节约资本占用;而基于组合性,其产品线长,产品带宽,自然可以提升综合回报。资本利润率的分子上去了,分母下来了,二者共同作用下,贸易融资的资本利润率的优势显而易见(点评:相比之下,流贷的资本利润率则相形见拙。)

   (点评:这是微观视角下贸易融资的财务优势和流贷的财务劣势,进而对流贷贸易融资化趋势形成坚实支撑。)
   
   贸易融资的流程性
   
   贸易融资凭什么具有自偿性?凭什么具有组合性呢?这涉及到了贸易融资与流贷相比更实质的一个特性(点评:与流贷相比,流程性是贸易融资的根本特性,而自偿性和组合性只是表层的特性。)

   贸易金融,与产业金融和消费金融相对而言,从而有着明显的区别。我们认为,这个区别主要是因为贸易背景而发生(点评:顾名思义。)。众所周知,贸易就是一项买卖,而且主要指有形货物的买卖(点评:贸易为贸易融资撑开空间,从2012年开始中国进出口贸易进入中速增长通道,相应地,传统贸易融资将进入中速增长通道。换言之,贸易融资需要寻找新的方向,比如:历史性机遇的基于跨境人民币的跨境本外币贸易融资,还没有完全发育的国内贸易融资,刚刚起步的无形的服务贸易融资和环境贸易融资等。)。买卖是对手戏,凡为买卖就有买方与卖方。相应地,贸易、贸易金融、贸易结算,几乎便与买卖双方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比如:贸易总是在买卖双方之间完成,贸易结算总是买卖双方之间的货款结算。相比之下,产业金融和消费金融的交易背景中,只有单一的主体,通常不会有贸易金融的贸易背景中买卖双方的双主体存在(点评:严格地说,产业金融有上下游,消费金融有商家和消费者,也具有与贸易融资类似的双主体结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产业金融和消费金融的发展,从贸易金融上也多有借鉴。)

   这么说,贸易融资也与买卖双方都有关系?当然了。贸易融资产品,根据发起方的不同,在实务中本来就有一个常用也很重要的分类(点评:从贸易融资的流程性,可以推导出贸易融资独有的第三个规律——任何一个贸易融资产品,根据发起人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买方融资和卖方融资。)

   - 买方融资:即由买方或进口方发起的融资(点评:最典型的如进口押汇。)

   - 卖方融资:即由卖方或出口方发起的融资(点评:最典型的如出口押汇。)

   贸易融资下,如为买方融资,表面上看由买方发起,但是请注意融资的款项是直接划给卖方的,这控制了放款用途,而由买方来负责还款(点评:如进口押汇,放款时买方不沾钱,否则,便意味着流程失控。流程失控意味着什么呢?静待分解。)。反之,如为卖方融资,表面上看是由卖方发起,且融资的款项直接支付给卖方,却由买方来负责还款,这控制了还款来源(点评:如出口押汇,还款时卖方不沾钱,否则,便仍然意味着流程失控。流程失控意味着什么呢?仍静待分解。)

   然而,同样几乎都适用于贸易的流贷,也涉及买方和卖方,其融资款项的发放和归还,则不是这样(点评:某种意义上,流贷也区分为买方融资和卖方融资,但其与贸易融资还是不一样,其只需要单方发起人介入全贸易融资的放款和还款全流程即可。)。流贷如由买方发起,则向买方放款,到期由买方还款(点评:全流程由买方介入。);而如由卖方发起,则向卖方放款,到期由卖方还款(点评:全流程由卖方介入。)

   那么,到底是什么把贸易融资与贸易的买卖双方如此紧密地捆绑一起呢?我们认为,是贸易融资的流程性(点评:正式引入流程性)。流程(点评:什么是流程呢?静待分解。),既指贸易流程,包括付款流程和交货流程(点评: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直接从贸易中的付款环节而来,间接从贸易中的交货环节而来。),也指贸易结算流程(点评:贸易结算流程,包括买方付款环节和卖方收款环节。),还指贸易融资流程(点评:贸易融资流程,包括放款环节和还款环节)。流程性,意味着信用证融资本身是在一个流程中完成的,而这个流程又总是紧贴贸易流程,紧贴结算流程(点评:紧贴很重要,信息量最大,采集量也最大。)。这一点,为流贷所没有(点评:所以说,是独有的。)。所以,可以简单地说:

   “贸易融资≈流贷+贸易流程”。

   (点评:贸易融资到底是什么?这就是,并不复杂,它只是比流贷多了贸易流程。)

   流程在贸易融资中的作用是什么?简言之,流程是利益输送的纽带,也是风险输送的纽带。这一点,对于买卖双方可以成立,对于买卖双方的银行,买卖双方银行所处的金融市场和监管当局,一样成立。

   (点评:金融服务实体,贸易融资服务贸易。贸易融资天生的一手搭贸易一手搭金融,毫不夸张地说,贸易融资是“金融服务实体”的最好金融产品之一。显然,贸易融资的流程性居功至伟!)

   我们认为,正是贸易融资的流程性,实实在在地支持了其自偿性的实现(点评:所以说,自偿性仅是贸易融资的表层特性。)。自偿性,利用了贸易现金循环中的不同阶段形成的不同形态的流动资产,以自动为贸易融资提供担保(点评:如为表内贸易融资,便是自动担保。请注意,这是担保功能,不一定是完全担保法意义上的担保方式。)或反担保(点评:如为表外贸易融资,便是自动反担保。请注意,这仍是担保功能,不一定是完全担保法意义上的担保方式。)。这种自动担保或反担保,必须基于银行对流动资产实施自动地有效控制(点评:通过什么控制呢?通过控制放款还款、交货付款的流程。)。显然,贸易融资与生俱来的流程性,把买卖双方的利益和风险联系在一起,支持了这种控制的有效性和自动实现(点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控制流程的结果是利益和风险捆绑,而控制流程的代价又是什么呢?静待分解。)。分解来看,这个流程,就是实务中的资金流、货物流和信息流了(点评:这三种流,流质不同,介质不同,所以,控制的方式不同,效果各异。)。而流贷中也涉及现金循环的不同流动资产,但就是由于没有自带的流程性,所以没有自偿性(点评:严格地说,流贷也可以借鉴贸易融资,流程嵌入,封闭融资,同样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自偿性。那时的流贷几乎就是贸易融资了。)

   我们认为,也正是贸易融资的流程性,实实在在地支持了其组合性的实现。(点评:所以说,组合性也仅是贸易融资的表层特性。)流贷可能也会与其它产品进行组合,但那是简单的松散型的组合。贸易融资产品组合中的产品要远比流贷丰富,组合也远比流贷紧密,这是紧密型的组合。(点评:换言之,流贷的组合往往是外生的,拉郎配的,难免生硬;而贸易融资则是内生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当然,一见钟情的事,那是天生的缘份。)比如:同一贸易背景下,流贷要么在买方银行做,要么在卖方银行做,其价格适用,也只能适用当地利率;而贸易融资可以在当地银行做,如买方银行可以做进口押汇,如卖方银行可以做打包贷款、议付、出口押汇、福费廷、保理融资(点评:贸易融资产品的丰富程度,是流贷无可比拟的。),其价格适用当地利率,但明显比流贷低(点评:贸易融资是最早利率市场化的产品之一。);贸易融资还可以做进口押汇代付、出口押汇代付、福费廷转卖,这相当于可以随时在全球全国询价,其便利和优惠可想而知(点评:贸易融资二级市场,也是流贷无法比拟的。);而银行如叙做了贸易融资,则还会自动带来贸易结算、保证金存款和结算存款;而有了贸易结算的通道,整体贸易融资组合自然可用于博取境内外两个不同的市场机会和政策机会(点评:这已经从贸易融资,延伸到了贸易金融,进而还可以延伸到包括现金管理在内的交易银行。)。近年来市场上借着跨境人民币东风(点评:先是跨境人民币,后是上海自贸区,这都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上的历史性机遇。),基于跨境人民币结算和贸易融资而呈现的各种各样的跨境本外币理财组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点评:没有跨境人民币,就没有跨境本外币理财组合;与此相似,有理由相信,没有上海自贸区,就没有上海自贸区的境内外、区内外、离在岸半离岸组合。)。显然,这是流贷及其简单的松散型的组合远远做不到的(点评:这是笼统而言,虽然并不严谨。)

   因此,实务中的流贷,或者产业金融和消费金融涉及融资时,为获得类似贸易融资的组合转换和风险控制效果,常常会借鉴贸易融资的流程性特点进行流程化设计,从而实现封闭式运作(点评:天下文章一大抄,不同领域的金融也没有例外。)

   正是贸易融资的流程性,孕育了贸易融资的自偿性和组合性。而目前流行的供应链融资、采购链融资、项目链融资,以及大宗商品融资,归根结底,都是着眼于特定贸易结构下独有流程所孕育的与众不同的自偿性和组合性,以开掘机会,构造方案,赢得客户。

   (再点评:总之,与流贷相比,流程性是贸易融资的根本特性,而自偿性和组合性只是表层的特性。)
   
   贸易融资迎合市场和监管
   
   流贷贸易融资化的大势已成(点评:我们的看法,流贷贸易融资化趋势初步成形于2012年,论规模有规模,论产品线有产品线,论产品带有产品带,论参与的银行数量中国大地上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那么,开始于哪一年呢?将正式完成于哪一年呢?静待即将于3月3日发布的“贸易融资2013-2014年度展望”一文分解。),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点评:“十二五”规划,2012年以来初步放开存款利率上浮幅度,2013年完全放开贷款下浮幅度。)和新监管标准的正式落地(点评:巴塞尔协议III,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还将日益强化(点评:过去的时间里仅仅是初步成形,正式完成还需要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一段时间,这个过程将是日益强化下直至定形的过程。)。无疑地,发展贸易融资是银行业的一个好机会(点评:夸张地说,今天不做贸易融资,明天恐怕连流贷也没得做。)

   这一点也获得了市场和监管的认可。贸易融资基于自偿性的特征带来低风险,相应地,企业的融资门槛(点评:低风险带来低门槛,这为客户重心下沉打开空间。)和融资成本将降低(点评:低风险带来低成本,这为让利实体经济提供可能),基于组合性的特征将有效提高与银行的综合议价能力(点评:综合议价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带来低成本。),基于流程性的简捷的手续也将贴身满足企业“短、频、快”的融资需求(流程性会带来一定的操作手续,而贸易融资是贴身融资,将会支持操作手续的便利化设计。)。贸易融资基于自偿性和流程性的特征,天生就是受托支付,与银监会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精神高度一致(点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规范的是信贷。严格地说,“受托支付”是针对买方贸易融资,而卖方贸易融资根本就不需要“受托支付”。);而基于组合性的特征,银行获取存款和中间业务收入的机会就很多了,根本就不需要去刻意触碰银监会“七不准”的红线(点评:“七不准”的红线,规范的是收费和吸存。这是针对利率市场化导致利差收窄和贷存比严格约束的适应性规范。)

   贸易融资的前提是真实的贸易(点评:没有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贸易融资的流程性、自偿性和组合性,都将扭曲变形。)。2010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和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贸易融资发展的通知》(银发(2010)354号文,2010年12月20日发布,各地转发在2011年初),堪称前所未有(点评:该通知的主体内容,一是“鼓励创新”贸易融资产品,二是“促进发展”贸易融资业务。为什么呢?因为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外贸需要恢复增长,更需要转型升级,而中国外贸的恢复增长和转型升级,理所当然地,需要强大的本土化的贸易融资的持续支持。)。如今,在“金融服务实体”总基调下(“金融服务实体”的总基调,实际上,是观察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的立足点,也是观察未来银行业监管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变化的出发点。),倡导“服务型银行”,倡导回归商业银行本质,显然发展贸易融资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支持了国际国内贸易,不就是实实在在地服务实体经济吗(点评:还是那句话,因为贸易融资一手搭贸易,一手搭金融,是天生的“金融服务实体”的产品之一。)?!
   
   (总评:贸易融资的组合性、自偿性和流程性,迎合了银行业宏观环境的深刻而巨大的变化,银行业的流贷贸易融资化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市场如此发展,监管也如此认可。银行做贸易融资产品研究、产品研发、产品营销、产品操作和产品管理的朋友,幸运的是,我们生逢这一个充满想象的中国贸易金融大时代。现在不做贸易融资,更待何时?!)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外汇》 作者:林建煌 (责任编辑:lixuezhe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