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消费金融 >> 列表

助贷变天!360金融、乐信等平台都在转分润模式,银行却有难言之隐

时间: 2020-06-05 17:23:52 来源: 新流财经  网友评论 0
  • 银行、消金不能一直是资金批发机器

来源:新流财经

作者:小慧吖


多数从业者认为,分润模式是当下助贷行业新趋势。不仅是监管政策导向,也是助贷市场发展趋势使然。


一家北京的助贷机构,此前一直与资金方以固收模式合作,今年开始探索分润模式。多家美股上市互金平台,如360金融、乐信也在今年加大了与资金方的分润模式合作。


马上消费金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停掉了和助贷平台的固收模式合作,目前均是采用分润模式合作。


终究,银行、消金等持牌金融机构需要扛起风险大旗,不管是助贷平台,还是其他合作机构,需要回归到提供辅助性服务的角色。


毫无疑问,新型分润模式下的助贷合作,更看重资产质量,而不是只看助贷平台的名声和规模,同时也更考验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资金方的风控实力。


对于助贷机构和资金方而言,眼下都到了比拼实力的时候。



分润,助贷机构不兜底


「助贷」一词尽管还未有官方定义,但已经是消费金融市场的热门词汇。


在互金行业,最简单,也最普遍的助贷模式——


助贷机构和资金方按照固收模式合作,即助贷机构以资金方提供的授信资金,按一定比例给予资金方收益。


目前市场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资金价格在10%-11%,银行价格低于10%(民营银行约9%-10%、传统银行约6%-8%)。


当然,此模式中,除了会引入融资担保或者信用保证保险,为助贷资产增信,助贷机构亦会向融担公司缴纳保证金,当前市场,保证金的比例不一,巨头会低到授信资金的2%-4%,甚至不缴,中部助贷平台,一般缴纳授信资金的5%-10%。


比如,A银行向B中部助贷机构提供1个亿的授信,那么,B机构需要借助融担公司存入500万元-1000万元的保证金。


如果客户出现不良,首先是融担进行代偿,如果代偿出现问题,助贷机构会从保证金里拿出资金向银行进行赔付,保证金不够了,助贷机构需要“续费”。


简单来说,助贷机构与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合作需要对资产进行兜底。


助贷市场,除了借呗、微粒贷、京东金条这样的头部产品在银行面前是有话语权的,对于其他助贷机构而言,面对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都要叫一声“爸爸”。


不过,在逐渐盛行的分润模式下,资金方和助贷机构的地位天平,愈发平衡。


分润模式下的助贷——


简单来说,助贷机构和资金方是以对客户的实收息费来进行按比例分润,一般资金方和助贷机构之间的分润比例是75%:25%,亦有65%:35%。


当然,这其中还有诸多细节设定会根据合作双方需求来约束。


比如有的分润合作是在息费的基础上还会减去更项成本,再进行分润。


亦有双方合作会设置一个阀值,当不良表现达到一定数值时,会进行惩罚,约定的分润比例中,助贷方的比例会减少,不良表现优于一定数值时,也会有奖励设置。


一般的分润模式下,助贷机构并不需要向融担缴纳保证金,不过,依旧会与融担公司合作,作为一种名义收费。(保险公司已不敢如此操作)


因为银行只能做对客年化利率24%的信贷产品,因此为了使对客收费能达到年化利率24%-36%,助贷机构会引入融担机构对客户进行收费。


此处的融担公司不是以增信的名义接入,而是采用评估费等名义接入。如果出现坏账,融担机构不会进行赔付。


分润模式下,助贷机构不需要向资金方进行兜底,大大减轻“负担”,资金方也不再是获得固定收入,如果风控能力强,资产运营得好,便能分得更多的利润。



市场发展以及政策导向下的必然模式


看似双方受益的分润模式,目前却少有机构真正涉足。


“主要是中小银行的风控能力不行。”一位民营银行从业者坦言,对于中小银行或者中小消费金融公司而言,自身大数据积累不足,风控能力不够,分润模式自担风险,固收模式相对保守也安全。


不过,就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分润模式在未来会越来越普及。


固收模式下,对于助贷平台而言,一家资金方就要准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保证金,还需要融担通道费,以及承担不良,极难支撑此成本。


对于一些头部机构而言,兜底模式下,动辄管理几百亿的信贷余额,使得公司更像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而不是“金融科技公司”,故事很难讲。


而银行、消费金融公司,长期靠担保、兜底获得固收,逐渐变成了一个资金批发机器。


固收模式,虽然引入融担、保险为资产增信看似合理,但助贷机构缴纳保证金变相兜底的操作,实际上融担、保险公司也只是做了一个通道角色。


从“141号文”开始,监管层就强调,银行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增信服务以及兜底承诺。最近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新规》)第五十五条【担保增信】方面再次提到——


商业银行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和不符合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经营资质监管要求的合作机构提供的直接或变相增信服务。


不难看出,监管层一再强调银行的合作机构,不得兜底,无资质的机构也不得为资产提供增信服务,银行必须回归本源,把控核心风控环节。


新流财经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头部助贷产品,如微粒贷、借呗、京东金条、度小满等与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均是以分润模式合作。


而乐信、360金融等助贷平台亦在今年加大了与资金方分润模式的合作。


此前银行与助贷机构以固收模式合作,多数看能不能兜底,如今需要慎重考量该平台历史不良表现,当然,更应该重视自身该如何加强风控实力。


走分润模式,很容易看出银行风控能力强弱。如果银行完全独立风控不行,这时候就有了助贷平台输出金融科技能力的市场。


比如《新规》中关于【风险数据来源】表示——商业银行进行借款人身份验证、贷前调查、风险评估和授信审查、贷后管理时,应当至少包含借款人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银行账户以及其他开展风险评估所必需的基本信息。


如果需要从合作机构获取借款人风险数据,应通过适当方式确认合作机构的数据来源合法合规、真实有效,并已获得信息主体本人的明确授权。


可以理解为,合作机构可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向银行提供贷款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监测、预警和处置等环节收集、使用的各类内外部数据。


此时,银行也会按照风险数据调用来向助贷平台(金融科技公司)单独付费。


如此一来,前期积累了大量数据,在贷款业务前中后端有足够丰富经验的助贷平台,转型真正输出金融科技能力亦有了发展空间。


以互联网现金贷为主的助贷市场,经过近三年的大跃进,是到了真正回归本源的时候。


助贷机构更轻资产模式的运营,方是长久之计。


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真的要担起该有的风控责任了。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