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消费金融 >> 列表

“175号文”强调“能退尽退,应关尽关” 网贷投资人怎么办?

时间: 2019-01-29 15:27:12 来源: 上海金融报   网友评论 0
  • 近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175号文”),其中“能退尽退,应关尽关”的表述,被业内视作网贷行业将迎来大面积清退的信号。 

  近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175号文”),其中“能退尽退,应关尽关”的表述,被业内视作网贷行业将迎来大面积清退的信号。 

逾期率内有乾坤 


  “175号文”对P2P网贷平台做了明确而细致的划分,其中,存在“自融、假标,或资金流向不明”、“项目逾期金额占比超过10%”、“负面舆情和信访较多”、“拒绝、怠于配合整治要求”、“合规检查发现存在‘一票否决’事项”等情况的网贷平台,均被列为高风险机构。那么,对于已投资网贷产品的投资者来说,该如何判断自己所投资的平台是否面临清退? 


  “判断网贷平台的风险性,可以通过逾期率进行考量。”融360网贷行业分析师艾亚文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有关信披的规定,金额逾期率是指“截止统计时点逾期金额与待偿金额之比”、项目逾期率是指“截止统计时点当前所有处于逾期状态项目数与尚未偿还交易总笔数之比”。“按此计算,118家已接入中国互金协会登记披露服务平台的网贷机构中,有63家机构的逾期率为零。”艾亚文表示,网贷行业的资产质量普遍不高,逾期率远低于银行甚至为零,显然不太合理。此类平台很可能选择性地规避了重要数据,或通过第三方对逾期债权进行了回购或者代偿,也可能通过垫付等手段掩盖真实逾期情况。 


  “总体而言,如果网贷平台披露的逾期率相对较高,投资者需警惕。但逾期率较低的网贷平台也不一定没有问题。”艾亚文进一步指出,“如果网贷平台未披露逾期率和代偿数据,显然在信批方面透明度不足,投资者也需谨慎。此外,投资者还可关注逾期率的变化,如果逾期率在一段时间内攀升,说明网贷平台的资产质量有所恶化。值得关注的是,按照中国互金协会标准统计的是未偿还到出借端的逾期金额,但很多借款人是分期偿还本息,当期逾期后,其他未到期借款发生逾期的概率也将上升,但目前此类情况并未在逾期数据中得到体现。因此,相比统计口径为出借端的逾期率,投资者更应关注借款端的逾期情况,即在关注逾期率的同时,结合第三方代偿数据来判断平台风险。” 

投资者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随着网贷行业开启“批量清退”模式,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张叶霞在接受《上海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投资者应降低风险偏好,规避涉及“175号文”清退情况的平台。“首先,应避免投资规模较小的平台。其次,在监管层要求‘双降’的背景下,需警惕规模反常态快速增长的平台。第三,对于规模较大但项目逾期金额超过10%的平台,也应避而远之。此外,投资前需重视平台舆情,避免投资负面舆情较多或退出困难的平台。” 


  “建议投资者在选择网贷平台时,从背景实力、风控能力、债转速度、逾期率、保证措施等多个维度进行考察。”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吕佳琦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网贷平台备案已进入行政核查阶段,投资者在选择平台时,需要小心仅部分业务上线银行存管的平台,警惕该类平台存在假标、自融、资金池的潜在风险。 


  “若平台面临清退,投资者首先应密切关注和跟踪平台动向,积极与平台交涉处理退赔事宜。”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陈云峰在接受《上海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发现平台有‘跑路’苗头,应及时向经侦报案。若平台怠于履行义务,应向法院提起诉讼并做好财产保全措施。” 

链接: 
部分银行或退出网贷存管业务 


  随着行业进入备案“冲刺期”,不少平台加速上线银行存管。融360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月21日,全国共有1020家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上线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占正常运营平台的94.26%。其中,1月新上线银行存管的平台数量为74家。 


  “1月新增上线存管平台数量剧增,主要是因为不少网贷平台为通过备案放手一搏。”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吕佳琦向《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数据显示,目前1082家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中,仍有17.74%的平台未上线符合要求的银行存管。 


  但与此同时,银行对存管业务的热情却进一步降温。数据显示,不少已通过白名单测评银行的上线平台数量仅为个位数,且长时间未新增任何平台。“对于银行而言,前期耗费时间和金钱开发存管系统,但后续并未大力展业,成本和收益非常不对等。”吕佳琦表示,“总体来看,最终能够完成备案的平台数量将远低于预期,监管层将进一步加大清退力度,部分头部平台也可能转型或退出。在此背景下,那些展业以来只上线一两家平台且迟迟未新增任何平台的银行,退出存管业务的可能性较大。”(李 思)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记者 李 思 (责任编辑:dk123)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