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消费金融 >> 列表

金融科技破解小微融资难题

时间: 2018-11-06 15:45:50 来源: 中国金融杂志  网友评论 0
  • 金融科技破解小微融资难题

  金融科技破解小微融资难题


  章更生


  国有大银行理应承担起支持小微企业的责任,引导资金精准滴灌到最急需金融服务的群体。同时,这些群体对于银行自身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小微企业活,就业就旺,经济就兴。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是激发小微企业活力、助推小微企业成长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针对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常务会议6次专题研究部署,上至金融管理部门,下至基层金融机构,都在努力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将服务小微企业真正落到实处。


  大型银行应该积极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改变中国社会面貌,不能只靠大企业,要更多地依赖于万千小企业。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造成了实体经济毛细血管的堵塞。国有大银行理应承担起支持小微企业的责任,引导资金精准滴灌到最急需金融服务的群体。同时,这些群体正在迅速成长,对于银行自身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新时代做好小微金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小微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60%的GDP、70%的创新、80%的就业,占企业数量的90%,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是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向,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抓手,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同时,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是根植于经济基础之上的,银行的利润来源于社会,理应要回报社会,主动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让艰苦创业的企业家们和广大人民群众有充分的获得感。


  从银行自身发展来看,大银行不服务小微企业就没有未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新生业态快速介入与颠覆,我们面临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趋势以及互联网金融公司竞争压力,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传统业务空间不断收窄,风险逐渐积聚。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快速成长。目前,全国小微企业达到9300万户。如果不支持小微企业,不发展普惠金融,无疑等于丢掉这片巨大的蓝海。


  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难点


  当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的问题,仍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解决。对于小微企业“大市场”,非不想,实不能。

  小微企业融资难,难在缺信息、缺信用。就个体而言,不得不承认小微企业是经济体系中的弱者。银行不敢给小微企业贷款,主要是担心产生不良而被问责,因而放贷积极性相对不高。客观来说,小微企业不良率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小微企业客户数量众多,资信材料真实性、有效性不足,经营管理能力相对较弱,风险缓释措施有限,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银行如果用传统的做大中型企业信贷业务的方法做小微信贷业务,即散单经营且主要依靠财务报表,则成本高、风险大、效率低、责任重。


  小微企业融资贵,主要是需求与供给不平衡,大多是由融资难引起的。很多小微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融资,被迫求助于高息借贷。即使从正规金融渠道申请贷款,为增强信贷业务安全性,采用抵质押、担保等措施成为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主要做法,担保链条的加入推高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贷款到期后,如果为满足“先还后贷”要求使用民间过桥贷款,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又将大幅提升。

  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难题,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解决融资难重点应围绕三个问题:一是银行不敢贷的问题,二是银行放贷积极性的问题,三是银行自身对小微企业服务的方式方法问题。中央等有关方面已出台定向降准、增值税减免、差异化监管等多项措施,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现有政策基础上,针对不敢贷,一是持续推动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强化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进一步向银行开放有关数据信息,以解决征信问题;二是进一步提高对银行经营小微业务的容忍度,落实尽职免责,避免一出风险就处罚。针对放贷积极性,一是在小微企业不良处置方面给予更加宽泛的政策,如简化呆账核销申报材料,审议方式由银行自主决定;二是在现有定向降准政策基础上,采取“累进制”方式,即随着银行普惠贷款投放递增,存款准备金下浮比例也相应增大,使银行对小微企业放的贷款越多则相应的收益越大;三是制定硬性的小微企业贷款新增占比要求,实行小微企业贷款与其他贷款按一定比例同步增长,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占比高则不限制,如果小微企业贷款没达到要求,其他贷款也不能投放。


  同时,银行自身必须要适应小微企业的特点,转变“打法”。一是简化业务流程,减少人力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二是充分利用大数据,破解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三是以“平台”为方向,集成资源做深普惠服务;四是运用移动金融,打造方便小微企业贷款的环境。


  关于解决融资贵,一是应全面考虑量价平衡,大中型银行利率远低于其他融资渠道,只要其大量投放市场,小微企业整体的贷款利率必然下降,为此,应着力引导大中型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二是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天花板,针对贷款利率高的一些金融机构硬性规定小微贷款利率上限,对超出者采取相应的约束惩罚手段。


  建设银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建设银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居民住房难住房贵等社会痛点作为发力点,通过金融和科技的融合,积极为大众“安居乐业”探索金融解决方案。截至2018年9月末,建行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1.49万亿元,贷款客户87.4万户,较年初新增26.9万户,增长44.39%,累计为超过170万户小微企业提供超过6.4万亿元信贷资金支持。


  零售理念支持了业务模式的创新。针对小微企业客群数量多、分布广、需求多样、财务信息不充分的突出特点,建设银行转向零售业务模式,基于“大数法则”,于2012年在大银行中率先研发零售小微企业评分卡,围绕履约能力、信用状况、交易信息等非财务信息,实现对客户的多维度判断。以评分卡模型为核心,建立专属业务流程,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上,实现对客户的批量化服务。经过多年实践,以建设“新一代”核心系统为契机,将不断优化的评分卡模型与“新一代”核心系统相结合,推出“小微快贷”,打造数据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全新模式,解决了传统做法风险大、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围绕小微企业实际需要创新定制系列产品,形成了分类分层的产品体系,实现客户来了“总有一款适合你”。


  金融与科技融合实现了增信用、提效率、降成本。一是大数据“画像”。发挥企业级数据管理和应用优势,打通对公、对私业务系统,广泛搜集企业和企业主在建设银行的金融资产、资金结算等数据,对接人民银行、税务、工商等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大数据生态体系;借助新兴科技实现内外部数据集成和交叉验证,作出精准的客户画像,为准确评估客户资信创造条件。二是业务流程再造。以零售小微企业评分卡为基础,运用新一代系统组件化功能实施流程再造,实行标准化、自动化审批,在客户信息完整的情况下,真正做到秒申秒批秒贷。三是智能风险管控。将风险底线和风控标准嵌入系统,建立大数据选客控险、模型化系统排险、智能化预警避险等全流程风控机制,并应用合规和反欺诈技术,实现小微企业业务风险的有效管控。四是多渠道部署。客户可通过建行网银、手机银行、智慧柜员机、官方网站、建行惠懂你APP等进行贷款申请、支用和自主还款,随时随地享受服务。五是融资成本降低。“小微快贷”除贷款利息外,无担保、过桥等费用,同时采用按需支用、随借随还、按日计息的资金使用方式,减少资金占用。截至2018年9月末,建行“小微快贷”突破2300亿元,累计为超过45万客户发放5300多亿元贷款。


  大行优势提升了小微金融服务覆盖。一是依托“双大”客户,批量服务小微企业。发挥近两万户大企业客户的基石作用,借助其平台、渠道、信用、链条优势,将金融活水从“双大”引流向小微企业。创新供应链网络银行服务,通过信用转换和交易增信,实现对产业链条上下游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二是立足网点渠道,纵深拓展小微金融服务。适应小微企业扎根大众市场的特点,推动营业网点转型为集小微企业客户营销、产品推荐、业务办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化营销服务平台,不断下沉服务重心,1.3万家网点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形成物理渠道、电子渠道交互融合的立体渠道网络。三是发挥集团优势,满足客户综合化需求。推出ERP云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集进销存管理、经营分析等综合服务。依托“善融商务”,培育扶持小微企业商户。在信托、保险、咨询等方面提供多元化服务,如建信融通,以供应链金融为切入点,为1000余户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战略定位保障了业务行稳致远。2018年5月,建设银行明确提出普惠金融发展战略,聚焦“双小”,调整战略重心,着力强化金融资源供给和人才、技术保障,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强化战略共识。引导全行将战略重点转向大众市场,深度拓展小微、双创、涉农、扶贫等民生领域。二是完善组织体系。在充实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人员,一、二级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全覆盖基础上,部署在每个二级分行至少设立1家普惠金融特色支行,研究网点岗位设置和服务标准,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三是强化考核激励。在落实银保监会“五专”机制基础上,着重强化信贷资源倾斜和正向激励保障。2018年,安排普惠金融领域专项贷款规模,对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优惠;提高一级分行KPI普惠金融指标权重;为基层拓展客户安排专项激励资金。


  大型银行要成为小微金融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


  实践证明,大型银行不仅可以服务大型企业,只要转变方式,也可以服务于小微企业,并且能够服务得很好。不仅要做先行者,还要体现大行担当,做市场推动者和创新引领者,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支持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健发展。


  第一,完善业务模式,推动小微金融服务扩面上量。小微企业金融需求远未满足,需要大行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形成更多的信用结构组合和产品线。一是快速拓展市场客群,提高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推进市场研究,持续开辟客户入口渠道,加大多维度产品供应,让更多客户能够享受简单、便捷、快速、低成本的小微金融服务,促进客户结构优化。如建设银行正探索在税务、电力系统以及京东等平台部署相关产品,扩大服务范围。二是提高产品创新的适配性,有效契合客户需求。以客户视角创新,加强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客群的分析研究,加强客户需求匹配和产品适配,形成覆盖中小微、城市农村、商户创客等各类市场群体的产品体系,并针对不同客群特点,不断打造新的业务模式。三是进一步提高单户可贷款量。一方面,由以微为主到小微并重;另一方面,适当降低客户的信贷条件,扩大客户可获得贷款的额度。


  第二,强化资源保障,建立长效经营机制。在进一步深入有效落实“五专”机制基础上,推动政策安排体系化并转变为长效性政策机制。一是持续做好信贷资源倾斜。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充分保障小微企业客户融资需求。如建设银行单独配置普惠金融贷款规模,在使用过程中分支机构不得挤占、挪用。二是强化考核激励。在分支机构和领导班子考核中,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情况。对执行较好的分支行,通过安排专项激励费用、绩效考核倾斜、利润损失补偿等方式予以奖励。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基层行在发展小微企业业务上的问题,调整相关政策,增强基层行业务拓展积极性。四是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不断完善适合小微市场客群特点的风控模式,加强风控平台的整合与运用,强化主动性的风险管控,形成体系化、集成化、全面化的小微金融业务风险管理能力。


  第三,赋能社会生态,带动更多金融资源服务大众民生。作为大型银行,不仅自己要做得好,还要为企业赋能、为中小银行赋能、为社会赋能。一是为企业赋能,输出综合服务。小微企业的需求,不止于信贷,不止于金融。如建设银行针对客户市场拓展、信息咨询、成长孵化等需求提供服务,并进行企业培训。近年来,全行邀请客户参加小企业业务培训1.26万期,31.8万户小企业客户受邀参加。二是为同业赋能,输出模式与技术。大行要形成可推广的成熟模式,引领同业共同发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提升整个金融体系对小微企业融资的供给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同时,大行已经确立了技术系统的领先优势,通过帮助中小银行提升技术系统以及数据整合、数据挖掘能力,使它们有能力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三是为社会赋能,坚持开放共享。通过合作开放,引入政府、金融同业、核心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将普惠服务融入生产生活各类场景。如建设银行正在聚合内外部资源,打造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体系,为金融生态的各方参与主体赋能,实现共同成长、多方共赢。同时,我们不仅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还要为农户、贫困户、劳动人民等更多社会大众提供普而惠的服务。如在全行营业网点建设“劳动者港湾”,给交警、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户外工作者一个歇脚的地方,为社会增添一份温馨。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