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消费金融 >> 列表

马上消费金融:一匹上半年41亿收入的黑马,牵扯到多起内外勾结骗贷判决

时间: 2018-09-24 12:35:00 来源: 消费金融周刊  网友评论 0
  • 马上消费金融无疑是行业内的一匹黑马,自2016年扭亏为盈以来,业绩迅猛发展,上半年更是取得41亿元收入的显著成绩。

作者:晨尘  来源:消费金融周刊


马上消费金融无疑是行业内的一匹黑马,自2016年扭亏为盈以来,业绩迅猛发展,上半年更是取得41亿元收入的显著成绩。


然而,在成绩背后,我们还应看到的是其收获了6330件投诉量,高居联网消费金融业投诉排行榜第一名。同时,公司业务员与外部勾结骗贷的案件也屡有发生,仅上半年就有数起判决与其有关。


一朝扭亏为盈,化身业绩黑马


马上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6月,是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全国性金融机构,也是重庆唯一一家消费金融公司。


自2016年扭亏为盈652万元,马上消费金融的业绩确实有目共睹。


2017年马上消费金融营业收入46.68亿元,是2016年的13.4倍;净利润5.78亿元,是2016年的88.6倍。


2018年上半年,马上消费金融的营业收入为41.07亿元,净利润为3.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4.4%、173.1%。


伴随盈利状况的改善,马上消费金融开始进行增资扩股。

据了解,2016年8月,马上金融进行了第一轮融资,注册资本由3亿元增加至13亿元;2017年7月,马上金融进行了第二轮融资,注册资本由13亿元增加至22.10亿元。目前,马上金融已进行第三轮融资。融资前马上金融注册资本为22.10亿元,融资20.04亿元后马上金融注册资本为40.00亿元。


6330件投诉量,高居第一


有人戏称。谁能想到,业绩一路高歌猛进的马上消费金融,在投诉排行榜上的排名也不低。


的确,一直以来,马上消费金融都是聚投诉平台上的被投诉大户:今年有效投诉量4123件,累计有效投诉量共6330件,是聚投诉上遭消费者投诉次数最多的商家。与另外21家持牌的消费金融机构相比,其投诉量也是遥遥领先——是招联消费金融的9.8倍。

(数据截至2018年9月7日)


聚投诉抽查马上消费金融的部分投诉后发现,互金行业催收中几种主要的违法违规行为,在拥有银监部门颁发的消费金融公司牌照的马上消费金融,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伪造法律文书,伪造公安立案查处与法院判决信息,歪曲滥用征信中心申报函,以此恐吓借款人;对借款人的通讯录好友进行骚扰,以此侮辱诽谤借款人等等。


内外勾结的骗贷案


在裁判文书网检索发现,仅在今年6月,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和周口市人民法院就分别公布了2起马上消费金融员工伙同中介骗贷案。


2018年7月,项城市人民法院公布的一份判决中,王某因网络赌博欠下外债,经人介绍欲通过买手机办分期套现,马上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员张辉、李留瑞在明知王某真实意图的情况下,仍替其办理分期购买手机套取现金4680元、4443元。


8月23日,在扶沟县人民法院宣判的一起诈骗案中,24岁的被告人顾某伙同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冯某,分别在扶沟县城关镇腾飞手机店、翰林通讯西关店、白潭镇群义手机店、城关镇博雨手机店四次骗手机分期购款共计16122元。

冯某曾在马上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干过业务员,2016年8月份入职,2017年3、4月份案发后离职。据冯某证实,2017年2月11日,其和顾某一起到白潭群义综合通讯店,让顾某拿着他人身份证与自己合影拍照,以购买vivo手机为由,套取马上公司消费贷款3535元。


当天套取马上消费金融公司现金后,冯某又和顾某一起到扶沟翰林西关店,与佰仟业务员何某联系,顾某拿着他人身份证与何某合影,以购买苹果6为由,套取佰仟金融公司4000元,后来何某分给顾某2000元。


采用同样的办法,2017年1-3月期间,顾某伙同冯某共作案4起。


2017年3月,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发现在扶沟办理的手机分期业务中存在虚假身份信息的情况后,安全部经理张某向公安机关报案。


案发后,冯某将其参与诈骗共骗取的7535元退至侦查机关,顾某将其诈骗所骗取的8587元退至侦查机关。该案中,顾某被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冯某则另案处理。


此前,CEO赵国表示公司会坚持“合规、科技、普惠、本源。”坚持合规经营,积极响应监管号召,不以业绩数据为发展的唯一标准,加大科技赋能水平全面提升风控能力,继续以客户为中心,回归本源服务好实体经济。


令人困惑的是,内外勾结的骗贷案直接挑战消费金融公司的风控能力,单纯的科技能力意义不大。如何清理内鬼,以客户为中心,规范制度流程,才是马上消费金融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者:晨尘  来源:消费金融周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消费金融周刊 作者:晨尘 (责任编辑:七夕)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