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消费金融 >> 列表

移动支付再起卡位战 Huawei Pay抢滩城市交通等领域

时间: 2018-08-30 14:53:04 来源: 国际金融报  网友评论 0
  • 移动支付领域再起“卡位战”,Huawei Pay抢滩金融、城市交通等市场

  移动支付领域再起“卡位战”,Huawei Pay抢滩金融、城市交通等市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论是在商场消费还是乘坐地铁公交,或是在路边小摊买早餐都习惯于用手机移动支付。毫无疑问,这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已然进入寻常百姓家。


  8月28日,在Huawei Pay两周岁庆典活动上,《国际金融报》记者获悉,Huawei Pay将联手中国银联重点布局金融、城市交通、无感停车、校企园区等场景应用,与此同时,推出银联“碰一碰”NFC标签支付产品。这样的布局被业内专家看作是支付领域新的“卡位战”。


  据了解,目前在移动支付市场上,以支付宝和微信为代表的扫码支付占据绝对主导,而以Apple pay、Huawei Pay为代表的NFC支付也在不断开拓新的可能性。


  移动支付领域“卡位战”


  2018年7月,易观发布《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2018年第1季度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403645.1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6.99%。


  其中,支付宝以53.76%的市场份额占据移动支付头把交椅,腾讯金融(微信支付)以38.95%的市场份额位列市场第二位。这意味着支付宝和腾讯金融二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2.71%,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


  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以Apple pay、Huawei Pay为代表的NFC支付想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不容易。


  通信专家项立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Huawei Pay目前的市场份额和微信、支付宝还不是一个量级,短期内华为依然会恪守自己的“边界”,致力于做一个内部生态整合的支付平台。


  不过在北京信陵神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金融科技与支付安全专家王建新看来,华为做移动支付,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商业问题,“它支持的功能越多,用户使用越方便,对用户形成的粘性也就越大。”


  王建新认为,Huawei Pay有意去争夺移动支付领域里的新市场。据悉,2017年Huawei Pay的年交易次数超过千万笔,总流水超过40亿元。


  王建新认为,随着华为手机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份额逐步扩大,Huawei Pay以自带绑定的销售方式,完全可以覆盖更多的消费使用人群。“对Huawei Pay来说,这是其独特的优势。”


  据统计机构 canalys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排名》显示,华为在该季度共销售了2850万部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到27%。“反观苹果和三星等手机厂商,他们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逐渐降低,加上本土化运作不利,在NFC支付市场上,华为凭借其拥有的资源,破局趋势已经显现。”一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记者从华为应用市场发现,Huawei Pay的安装量达到27亿次,微信为48亿次,支付宝为23亿次。对于这个数据,王建新认为跟华为手机自带销售息息相关,“实际使用量肯定远远小于这个数。”记者从采访中也发现,很多华为手机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时,依旧是以微信和支付宝为主。这在王建新看来,拓宽应用场景成为摆在Huawei Pay面前的首要任务。


  拓展金融、无感停车等支付场景


  在目前应用场景中,城市交通是Huawei Pay的一大主体应用。据华为方面介绍, Huawei Pay支持乘坐北上广深、杭州、宁波、天津等地地铁以及全国多地城市的公交。


  项立刚表示,Huawei Pay打通北京、上海、深圳等主要一线城市的地铁服务,对于商务人士而言,具有极大的便利,“这也提升了用户对华为手机的粘合度。”据了解,目前华为 Pay重点布局金融领域,当前可支持全国78家银行的借记卡和信用卡。与此同时,Huawei Pay线上支付还支持华为应用市场、华为阅读、华为视频、华为音乐等华为应用。在项立刚看来,这是Huawei Pay必须要做好的内部生态圈,“通过打造支付平台来实现内部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国际金融报》记者获悉,华为将继续布局城市交通,并在无感停车和校企园区等领域加强推广。


  王建新认为,移动支付市场前景很大,“从Huawei Pay去年的收益中可以看出华为对这一市场的重视,通过塑造更多的场景应用,Huawei Pay将在手机移动支付领域开拓更多的可能性。”


  (国际金融报见习记者 汪建君)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 (责任编辑:dk123)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