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消费金融 >> 列表

人才与科技是金融发展的核心 访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运营官李娴清

时间: 2018-04-08 17:48:58 来源: 上海金融报   网友评论 0
  • 李娴清目前是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运营官,之前她曾先后任职于奥纬咨询和麦肯锡,并在布隆伯格领导的纽约市政府工作过六年。她的战略眼光和在金融业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年轻的金融从业者有一定借鉴。

  李娴清目前是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运营官,之前她曾先后任职于奥纬咨询和麦肯锡,并在布隆伯格领导的纽约市政府工作过六年。她的战略眼光和在金融业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年轻的金融从业者有一定借鉴。

  人才是城市长足发展的关键

  在摩根大通的一间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刚参加完一场会议就匆匆赶来的李娴清。她笑着说,每天工作都很忙碌,因为金融从业者说话直率,办事效率迅速,这正是她欣赏的工作方式。

  李娴清曾在纽约市经济发展局工作。2008年,她所在的团队协助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处理过纽约市的金融危机,制定和执行了多项政策。记者向她询问处理危机的过程,以及中国能从中借鉴哪些预防风险的经验。李娴清表示,2008年纽约市的税收中,金融业占比约三分之一。由此,金融危机来临时,纽约市所受影响非常大。当时布隆伯格提出,在危机中既要克服危机,还要展望未来。“当时纽约的传统产业增幅有限,经多方研究论证,我们在各种既有限制中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就是发展高科技行业,并致力于促进其与当地优势传统行业结合。纽约的一大优势在于,拥有很多高校和大量人才,我们意识到纽约需要一所专注于生产知识产权的高校,尤其在科技领域。于是通过招标,最终引进并在罗斯福岛落地建成一所培养高级人才的科技高校——康奈尔科技园。”

  李娴清认为,一座城市要预防危机并取得长足发展,政府要先做铺垫、建平台,吸引更多人才,这才是真正的长效机制。她表示,上海和纽约都是国际性大都市,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相比纽约,上海似乎有更全面和长远的战略规划。“上海对自己的定位是多方位的,今年初,在原有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基础上,增加了‘科创中心’,形成‘五个中心’新定位。从硬件上看,上海在很多方面已是国际上的佼佼者。但从软件上看,国际化人才储备不足等还是上海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牵制因素。因此,上海应该更关注人才,通过提高城市宜居度和‘生活指数’,吸引更多国际化人才。总的来说,在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以及对城市的长远规划方面,上海和纽约可以相互借鉴。”

  外资行在华短板在人才

  作为一家外资银行的高管,李娴清如何看待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李娴清觉得,目前外资行在华发展机会较以前更多。“中国监管机构在过去12个月里出台一系列有利外资的政策,比如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去年底宣布放宽外资投资比例;近期银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中国银监会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的决定》,在进一步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最大限度减少行政许可事项、简化行政许可程序、进一步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方面,推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新规定。开放的脚步走得很快,步子迈得很大。”

  但李娴清指出,外资行在华发展也面临困境,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稀缺。“作为服务行业,没有人才是转不起来的。目前外资行人才缺口很大,需要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以前我们认为在人才方面,外资行只是跟外资行竞争,其实跟中资行也在竞争。中资银行这些年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和培养力度不亚于外资行,双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那么,摩根大通在人才招聘和培养方面有何举措?李娴清介绍,摩根大通招聘人才主要看两方面,一是专业素质,二是适应能力。“我们要招的人,既要了解相关业务和本地市场,还要适应外资银行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融入银行的文化。此外,诚信非常重要。”

  李娴清坦言,“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对中国有很多想法和计划,对我们的要求也非常高。要想不辜负总部的期望,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吸引更多人才。几年前,我们就开始一方面从市场上招聘,另一方面从大学招聘并自己培养人才。从2016年起,我们的招聘重点大学从“北清复交”四所拓展为七所,把大学毕业生招过来从头培养。2014年以来,我们也在内地陆续引进和丰富管理培训生项目,目前已形成6个覆盖前中后台、有针对性的管培生项目,为不同背景和兴趣的学生提供广泛发展平台。我们有两年和三年的项目,针对不同岗位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比如,在财务、资产管理方面的项目,要求三年中轮换三个岗位,还要去不同的城市学习;在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培训项目,则是为期两年,每8个月一轮。”

  停止思考拒绝改变是最大风险

  李娴清的职业生涯始于纽约。她的职业经历让记者好奇,作为一个在金融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遇到过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有什么可以让年轻金融从业者借鉴的经验?

  李娴清告诉记者,她经常面临的一个挑战是需要不断改变自己。很多时候,她有一些惰性和不自觉的思维习惯,也希望借用自己以前的经验,用类似的方法解决问题。“但很多时候,以前的经验可能无效,即便这个问题曾顺利解决过,我也会要求自己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个问题,思考是否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我认为作为金融从业者,要时刻保持思考,克服思维惰性。在金融业,经常提到的就是防范风险,而停止思考、拒绝改变是金融从业者自身最大的风险。对管理层来说,我们管的就是风险,管的就是人,所以对自身的风险管理非常重要。”

  金融发展与科技密不可分

  目前,金融科技的发展是各方都关注的话题,从谈话中可以感觉到李娴清十分注重高科技,因为这曾是纽约应对金融危机的良方,也是现阶段打开未来发展之门的钥匙。

  在李娴清看来,金融的发展与科技已经密不可分,一家金融公司可能同时就是一家科技公司。“以摩根大通为例,2016年,我们在科技方面投资95亿美元,不仅专注于‘更新’和保持日常运营,更重要的是要用科技打造未来。目前一个不可否认的趋势,就是科技将颠覆很多行业。怎么面对这个趋势?唯有顺势而为、引进科技。比如对于一家高科技公司,我们会考虑到底是投资、与之合作、使用其产品,还是直接买下它。”

  此外,李娴清认为对于科技的运用需要讨论,是仅仅让科技代替人处理枯燥单一的工作,还是让科技改变整个行业的运作模式。她认为,在金融业这两者都需要,但实现第二种情况会更难些,“因为人总有一些惯性,如果要迫使你彻底改变思维方式和原有的行事方法,这个过程会很痛苦。但当我们迈出这一步时,往往会看到更好的结果。”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记者 戚奇明 (责任编辑:dk123)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