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消费金融 >> 列表

各机构纷纷放大招,无资质现金贷平台遭绝杀

时间: 2018-03-05 16:46:49 来源: 洞见消费金融  网友评论 0
  • 3月1日起,芝麻信用全面停止了那些未能取得相关金融牌照的现金贷公司合作。

各机构纷纷放大招,无资质现金贷平台遭绝杀1

 

3月1日起,芝麻信用全面停止了那些未能取得相关金融牌照的现金贷公司合作。

 

去年下半年,“现金贷”监管风声来袭,由于和一些现金贷、消费金融类公司存在合作,蚂蚁金服的一举一动也备受关注。从去年8月开始,芝麻信用就开始对平台上合作的商户进行资质排查。

 

除了蚂蚁金服,腾讯旗下的微信也对现金贷小程序进行了整治审核,严打违法现金贷,苹果也禁止了贷款类APP上架或更新。毋庸置疑,这些举动都与监管部门对现金贷业务的整治有直接的关系。

 

蚂蚁金服:芝麻信用停止服务无资质现金贷平台

 

早在2月初,蚂蚁金服对平台上不具备资质的借贷机构发出一份“通牒”。蚂蚁旗下的芝麻信用对涉及金融信贷相关业务的商户进行了资质排查,对于未具备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或全国网络小贷资质的商户,将从2月28日起暂时无法提供服务。不过,对于何种情况下会恢复提供服务,蚂蚁金服方面没有透露。

 

也就是说,从昨天(3月1日)起,芝麻信用全面停止与那些未能取得相关金融牌照的现金贷公司合作。

 

蚂蚁金服表示,从去年8月开始,芝麻信用就开始对平台上合作的商户进行资质的排查,对于未具备相应资质的商户,逐步暂停提供服务。“芝麻信用作为开放平台,我们会逐步去建立和完善平台的规则,这样有利于平台更加稳健和健康地发展,也有利于行业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2017年11月21日,芝麻信用停止与部分现金贷平台合作。蚂蚁金服在排查中发现个别商户存在超过法定保护利率以上的各类费用、不当催收、没有按照协议履约等问题,于是暂停了合作。“芝麻信用对合作伙伴有明确的准入规则,还会持续排查商户的资质、产品和服务情况。后续如发现类似问题,也会立即停止合作。”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当时表示。

 

腾讯:微信封禁1000个违规小程序

 

在新政策落地后,各地开始打击各类非法现金贷活动,没想到无孔不入的“黑贷”将目光瞄向了微信小程序平台,希望借助微信小程序平台完成非法现金贷业务的推广。而且这种微信小程序开通成本低,也不需要写代码,平台用户多……

 

这些非法网络小贷并没有相关资质,恶意绕过资质审核。以个人名义申请开通后对身份进行伪装,把服务类目设置的五花八门,等审核通过之后便开始从事“恶意营销”。

 

近日,微信官方微信号“微信派”发布《微信持续清理违规小程序》的公告,称目前微信已永久封禁1000多个违规“现金贷”小程序。

 

公告显示:近期,我们在平台上发现了一批违规小程序,这些小程序恶意绕过审核,违规提供服务,并与平台规则进行对抗,对此我们绝不容忍。一直以来,我们对于违规小程序都在进行打击,接下来也会继续清理此类问题。

 

此次,微信官方不仅封禁了1000多个违规“现金贷”小程序,还将会在“上线后改名”的审核渠道中采取审核限制、人工拦截等措施,防止违规小程序改名或者再次在平台上申请,继续进行违规、违法的现金贷业务。

 

各机构纷纷放大招,无资质现金贷平台遭绝杀2

 

苹果:无金融许可证网贷平台APP无法更新

 

前段时间,有部分P2P网贷平台发现其在苹果应用商店的APP无法更新了。如今,苹果不让贷款类APP上架或更新,已经在整个行业成为普遍性的问题。

 

苹果官方要求提供营业执照和经营范围(证明其是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金融许可证、从当地工信部获得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

 

2017年12月是监管出台现金贷系列政策的时间。苹果出台前述要求,是受到中国的监管政策影响。

 

各机构纷纷放大招,无资质现金贷平台遭绝杀3

 

这一切的一切,都始于2017年12月1日。那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对现金贷的资金端进行了严格控制,不但之前红红火火的资金中介兜底的银行助贷模式被宣告寿终正寝,以蚂蚁借呗为代表的千亿ABS融资也触及到天花板。

 

《通知》对现金贷资金来源加了不少“条条框框”,获取银行、P2P资金受阻,小贷公司杠杆率又被限制,现金贷市场急剧收缩,大洗牌不可避免。

 

三大行业巨头上述这些动作,无一不是在积极响应监管、拥抱监管。蚂蚁金服、腾讯、苹果的措施,实质上是监管部门从合作方式、渠道等方面进一步打击违规现金贷业务的体现。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洞见消费金融 作者: (责任编辑:dk123)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