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消费金融 >> 列表

都说校园贷是个坑 校园金融产品究竟意义何在?

时间: 2018-02-27 17:06:39 来源: 新浪综合   网友评论 0
  • 前不久,一段“女教师卧底校园贷”的视频在微博上迅速传播开来,冲顶热搜的同时,顺便也把“利息猛于虎”、“催收灰色产业链”、“追债无下限”等词汇再次带入公众视野。

都说校园贷是个坑 校园金融产品究竟意义何在?1

 

前不久,一段“女教师卧底校园贷”的视频在微博上迅速传播开来,冲顶热搜的同时,顺便也把“利息猛于虎”、“催收灰色产业链”、“追债无下限”等词汇再次带入公众视野。

 

从“校园贷”第一次引起社会舆论关注至今,对其报道基本都集中在“暴力催收”、“裸贷”等诸如此类的负面消息。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包含“校园贷”在内的整个校园金融产品,对大学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抱着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笔者下面将为广大学生家长与莘莘学子科普一下校园金融的行业知识,希望通过本篇报告,大家在更好的认识、利用校园金融服务自身的同时,最大程度上规避其中的“大坑”,毕竟金融的本质是提高消费者的福祉。

 

都说“校园贷”坑,是不是就没人用了?

 

这个问题我们从直觉上应该就能回答。肯定是有的,人数估计还挺多,不然哪里来的那么多非法平台与“催收”事件?

 

数据永远是最具说服力的表述。下面结合相关数据,让我们来简单不失细致地通览与解读校园金融行业的那些事。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已经有293.8亿元的市场规模;估算2016年的市场规模为801.1亿元,同比增长172.7%;到2017年的市场规模为1412.2亿元,同比增长76.3%;到2018年的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参见图1)。这个规模数字有多大?今天大家能在地铁、餐馆、学校、公司看到很多人在闲暇时玩手机游戏,可以想象手游的市场很大了,而2016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的规模是1022.8亿元,校园金融的市场规模相当于手游的78.3%。

 

都说校园贷是个坑 校园金融产品究竟意义何在?2

都说少年“穷”,为啥校园金融有这么大市场?

 

首先,得提一个略微尴尬的事实:90后的大学时代已经全面来临。

 

当前以90后为主的学生群体,成长环境与上一代人已有很大不同:

 

(1)90后更加适应互联网生态,也更习惯于十分便利的电商消费模式;

 

(2)移动支付与互联网支付的便捷弱化了90后的货币概念,形成了他们更前卫的消费观;

 

(3)最近几年,消费金融机构自身的大量推广,也让年轻人群体更加了解了消费金融业务。

 

以上三点特征,一方面培养了90后冲动消费、超前消费的理念,另一方面结合他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还比较低的事实(参见图2,最大的90后今年已经28岁),这既导致90后高标准物质需求与实际有限收入的矛盾,同时也给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介入创造了空间。

 

都说校园贷是个坑 校园金融产品究竟意义何在?3

 

艾瑞咨询所做的“18-30岁人群超前消费意愿比例”的调研结果显示,“使用过分期消费”的人群比例有68.2%,“未使用过分期消费,但是对其很感兴趣”的人群达到了21.1%,而“未使用过分期消费,且不想尝试使用”的人群仅占10.7%(参见图3)。由此可见90后对消费金融持有比较开放的态度,以此类推90后的大学生们。

 

都说校园贷是个坑 校园金融产品究竟意义何在?4

 

不过,即便90后的消费意识超前,其所能获得贷款的额度始终是有限的。真正支撑起中国校园金融市场规模的还是全国3000多万大学生。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底,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合计达3647万(参见图4),考虑到这一庞大基数,校园金融通关千亿规模或许近在咫尺。

 

都说校园贷是个坑 校园金融产品究竟意义何在?5

 

校园贷恶性事件频发,根源究竟在哪里?

 

然而,近一两年来,涉及校园金融的负面报道偏多,不乏“妖魔化”倾向。其实,“校园金融”拆开来看,也就是“校园+消费金融”,即消费金融在校园层面的落地。

 

那么,消费金融是不是真如有些人认为的那般“妖魔”呢?我们仍然用数据来分析。

 

据易观智库12月初发布的《2017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专题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使用消费信贷的用户中,79%的用户未出现过逾期情况,15%的用户有过一次逾期,出现过2次及以上逾期的用户仅占6%,大部分借款用户的还款意愿与还款能力良好。所以,消费金融不过也是一介“普通人”。

 

都说校园贷是个坑 校园金融产品究竟意义何在?6

 

但是,校园贷恶性事件又确实在发生,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从经济学专业的供需视角来分析,原因有以下两点:

 

(1)无节制的消费欲望,预算终归崩盘。如今90后大学生的消费理念整体前卫于上一代,加之年轻人攀比心理、社交等大氛围的催化,他们很容易丧失对自己消费欲望的把持,这就给了非法平台介入的机会,结果经不住一时诱惑,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债务泥沼。

 

(2)被传统消费金融忽视的大学生群体,正规金融产品向其供给不足。与(1)不同的是,这点可能是我们大部分人所不熟悉的。正如前文提到,艾瑞咨询估算中国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于2017年为1412.2亿元,结合当前的校园金融行情,我们能够预计,这个需求很难被正规的消费金融供应方所充分满足,而这1000多亿元中未被满足的额度就给了游弋监管之外的非法平台无数“钻空子”的机会。

 

倘若正规金融产品向广大学生群体供应的足够多,尽可能地填充1412.2亿元中仍未被服务到的金融需求,如此,校园金融的恶性事件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遏制。

 

那么,为什么正规金融机构不向大学生充足开放金融产品呢?原因则主要有以下三点(参见表1):

 

都说校园贷是个坑 校园金融产品究竟意义何在?7

 

使用校园金融产品,哪些平台是一定要规避的?

 

那大学生们如果有使用校园金融的需要,该怎么办呢?

 

考虑到2017-2018年校园金融行业仍处于整顿与治理阶段,建议尽可能选择正规的消费金融供应方,并且一定要(而不是尽量)避免不正规平台,因为当前行情下“尽量”的风险程度实在难以估量。

 

目前,正规的消费金融供应方大致分为以下三类(参见表2):

 

都说校园贷是个坑 校园金融产品究竟意义何在?8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校园金融有着光明的未来

 

目前,虽然上述三类消费金融供应方提供的校园金融服务在逐渐增多,但是相比校园金融的潜在需求还远不够充足,加之2017年金融监管持续收紧,开始有不少人用“日暮途穷”来形容校园金融,但在笔者看来,校园金融的未来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原因有三条:

 

其一,中国每年有稳定的3000多万在校大学生。大学生群体的金融需求切实存在,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预计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增长,这个需求还将不断扩大。在政策层面,有关决策部门不可能视而不见;在商业层面,金融机构也不可能错过如此巨大的市场。

 

其二,监管政策并非要“砍掉”校园金融,而是要整顿和规范行业发展。几乎每一个初创的新兴行业都会经历一个由混乱到有序发展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行业整体前进的态势基本上呈现出“波浪状上升”的周期,我们大可以预见,伴随着校园金融行业规则的完善,现在还远非其下半场。

 

其三,消费金融发展强劲,市场预期乐观。据易观智库调查,2016年底中国金融机构消费信贷的余额为5.91亿元,预期2017年底将快速增长至9.8亿元,增幅高达65.8%(参见图6);互联网平台消费信贷市场也表现出类似业态(参见图7)。消费金融强劲的上升趋势,给校园金融提供了一个相当利好的外部行业环境。

 

都说校园贷是个坑 校园金融产品究竟意义何在?9

 

都说校园贷是个坑 校园金融产品究竟意义何在?10

 

最后,笔者在此提醒,任何事情超过一定量都可能产生不良的结果,金融本质上是一件工具,既可以提高使用者的福祉,亦会因为过度的使用而令其身陷困境。同样的,只要利用得当,校园金融也将成为大家“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有利工具,但请切记,时刻保持理性、适度。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新浪综合 作者: (责任编辑:dk123)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