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消费金融 >> 列表

专访小码联城吕侃:交通移动支付之争背后的价值思考

时间: 2018-01-17 16:38:11 来源: 移动支付网   网友评论 0
  • 公共交通支付具备4大明显特征,小额、高频、用户多且黏性高。在线下消费场景基本被移动支付覆盖后,各大支付巨头开始纵深垂直场景,而公共交通被视为移动支付的最后一片蓝海,巨头们自然不会轻易错过。

公共交通支付具备4大明显特征,小额、高频、用户多且黏性高。在线下消费场景基本被移动支付覆盖后,各大支付巨头开始纵深垂直场景,而公共交通被视为移动支付的最后一片蓝海,巨头们自然不会轻易错过。

而近日,国内公共交通互联网运营商小码联城宣布,已于日前进驻超过50个城市,成为国内最大的公共交通互联网运营商。不禁引人遐想,或许公共交通领域将有别于过去的资本较量,出现移动互联网“第三极”?终究谁才是公共交通移动支付的突围者?谁才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而阿里、腾讯、银联、苏宁、万达等巨头的不断入局,公共交通的移动支付究竟有多大的市场空间?2018年第一天,在西安地铁全线开通“手机扫码过闸”乘车发布会上,移动支付网对小码联城地铁事业部副总裁吕侃进行专访,从一个运营商的角度,来谈谈交通移动支付的竞争与发展。

小码联城地铁事业部副总裁吕侃

小码联城地铁事业部副总裁吕侃

一、巨头们野心昭然

来自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的数据显示,去年一年每天约有2.5亿人民群众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全国公共交通年完成客运量超过900亿人次。如此庞大体量的高频场景,是此前任何一种移动出行之争都未曾达到的高点,包括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对此,银联、阿里、腾讯先后把移动支付推进公共交通领域,万达、苏宁等也在不同城市试点。

移动支付网了解到,目前以支付宝、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巨头基本以交通二维码支付入场,因而扫码乘车的发展十分迅速;NFC支付虽然在交易速度以及稳定上具有优势,不过终因NFC手机普及难和产业链长等问题暂时未见起色,不过银联也未放弃NFC。从技术实现上,二维码和NFC都能解决实体卡押金、充值、丢卡、退卡等痛点,公共交通移动支付的竞争,是商业模式的较量。

作为国内最大的公共交通运营商,小码联城已进驻超过50个城市,被称为公共交通移动支付的“独角兽”。其中不少项目是与支付宝联手打造,因而外界传闻支付宝是小码联城背后的靠山。此次获得蚂蚁金服的天使轮投资,似乎更进一步印证了传闻。

对此,吕侃做出了回应。他介绍说,从2016年7月部署全球首个符合公交地铁快速通过的双离线二维码产品至今,小码联城的迅速突围也是始料未及,主要是源于传统实体卡在移动支付推动下,暴露出了明显痛点,不论是基于乘客的需求或是业主在盈利方面的成本压力,移动化发展是行业必然趋势。

“不过小码联城不是支付机构,而是整体信息化和商业化的提供商,因而不会只提供一种支付方式,也不会只提供一种资金通道,更不会只着眼于支付。” 吕侃介绍说,公共交通作为大众出行的主要工具之一,可以兼容各种移动支付,才能真正普惠于民,而小码联城的核心涵盖二维码、NFC、HCE、ODA、人脸识别等多元的支付方式。

吕侃指出,在这场不断升温的移动支付之战中,小码联城更擅长整合多方资源,因而主要扮演连接器的角色,从而打破公交、地铁、通卡和移动互联网行业之间的壁垒。因此,即便在获蚂蚁金服2亿元天使轮投资后,小码联城仍是完全独立自主运营和市场化运作,服务好地铁公交始终是第一要义,并不排除与多家支付渠道合作。

二、移动支付的最后一盘棋怎么下?

自主搭建移动支付平台,或与巨头合作,为当前公共交通移动支付发展的两条“主干线”。前者需要公共交通出行机构具有极强的互联网能力,且可能要承担资金及账户风险;后者可以借助支付巨头的平台快速布局智慧支付,但意味着用户、账户以及出行数据等关键资源的出让,公共交通移动支付这一盘棋到底该如何布局?

本次西安地铁全网线开通手机扫码过闸乘车,乘客除了可以在支付宝申请电子公交卡外,西安地铁APP的二维码乘车功能也同步上线,并且可直接使用支付宝账户授权,十分灵活、便捷。据悉,两种方案都是由小码联城定制以及负责落地实施。

\

移动支付的切入,打破了传统交通卡固有的利益格局,催生了更多的跨界合作与商业模式。小码联城创始团队均有出行行业背景,既有来自公交、地铁、交通卡公司数十年的专家,也有来自高德、阿里等等互联网巨头的新秀,因而更理解也更懂得如何满足公交地铁行业的整体升级,因此也具备了在服务好业主的前提下引入各家支付渠道的基础。

吕侃介绍说,率先与支付宝合作,主要是借助其多年来建立的实名能力和信用体系,为西安地铁沉淀数据及账户体系;另外在满足移动支付的需求下,小码联城还为西安地铁提供一整套软硬件升级方案,包括发码平台、TSM平台、账户体系、线上票务中心、多元支付及清分平台、出行机构独立开发搭建移动平台,并为其开发并持续运营APP,最大限度保证西安地铁的自主灵活性,并持续向更多渠道开放。

吕侃强调,除了上述的“以业主为中心”及“开放性”外、“多元化”更是小码联城服务的重要理念,包括支付渠道和支付手段的“多元”,单一模式对消费者而言是不利的。尽管离线二维码是本次西安地铁手机扫码过闸的亮点,但后续还将推出其他支付方式,甚至包括人脸识别。目前小码联城的人脸识别支付技术已在实验室环境部署,预计将很快推出市场运用。同时对于构建城市安全保障机制而言,人脸识别支付技术的投用对会整个地铁的安全运维有非常大的提升。

三、交通移动支付背后的价值

在公共交通领域,小码联城扮演的另一个主要角色是挖掘交通移动支付背后价值的运营机构。吕侃介绍说,小码联城计划将业主APP打造为本地最大互联网生活入口,并且目前在武汉、西安、成都等地,小码联城已经与多地公共交通出行机构和通卡公司,以成立合资公司的模式深度参与运营,并提出了“终点站一公里生活圈”的新零售发展规划。

“为公共交通出行机构赋能,支付仅仅是第一步。” 吕侃向移动支付网介绍说,为公共出行创造更多价值才是小码联城的使命。在后续西安地铁的互联网运营中,除了运用’终点站一公里生活圈’将地铁内部级周边商业圈打通,还会进一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手段打造“文化地铁”、“旅游地铁”,进一步发挥地铁的大都会象征使命;小码联城将把人群细分数据和城市实时人流进行有机的结合,为“城、车、人”解决运营问题并带来商业价值。

西安地铁作为小码联城落地的第一个轨道交通项目,吕侃直言意义非凡。一方面从入场到项目结束,小码联城仅用了70个凌晨就完成云闸机、系统、软件升级,目前在国内也是无出其右;另一方面,西安地铁APP也是中国第一个拥有全站点扫码支付能力的APP,相对于部分城市还只开放部分站点或只能通过支付宝微信工具而言,将开始围绕“西安地铁APP”打造的中国第一个“终点站一公里生活圈”示范样本,将地铁和新零售结合。

吕侃认为,西安地铁上线不过10天用户注册量就已突破百万,日交易量也超过30w。根据小码联城在其他城市中的运营经验中,不乏达到400w下载运营的交通APP,而加上西安的公交及通卡机构已达成合作,下一步将打通全部场景。2018年将能使西安出现仅此于微信、支付宝的本地第三大APP,逼近日交易百万笔。

吕侃预测,2018年小码联城将服务全国8到10个城市的地铁,以及10到15个省会城市公交系统,进驻全国超过100个城市,届时将占据全国主要城市的出行大盘。对于全国的运营,2018年达到数千万笔日交易规模只是公司内部最基本的及格线。

“我们不在乎是否超过网约车与共享单车支付规模,小码联城只在乎能否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能力更快速地渗透进行业,从而反哺整个公共交通,进一步提升能效,从而造福于乘客、造福于社会。” 吕侃如是说。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