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中信泰富巨亏147亿幕后真相

时间: 2008-10-24 10:25:46 来源:   网友评论 0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147亿港元之后,公司主席荣智健表态称“事前毫不知情”显然不具说服力。

    “实在难以置信一间这么大型的蓝筹公司,会让其财务董事有这么大的权力,动用数以百亿元计的资金炒卖衍生工具,而主席并不知情。”业内人士如此质疑。一石激起千层浪,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真相在质疑声中浮出水面。

    直接原因:澳元汇率波动

    事实上,这起外汇杠杆交易直接原因是由于澳元的走高而引发。据了解,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名为SINO-IRON的铁矿项目,该项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据有关消息称,这个项目总投资约42亿美元,很多设备和投入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这一点也得到了荣智健的回应,他说中信泰富直至2010年对澳元的需求都很大。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在全面营运的每年度投入至少10亿澳元,为了减低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因此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

    然而,自今年7月份以来,澳元汇率波动加大。从7月中旬到8月短短一个月间,澳元开始出现持续贬值,澳元兑美元跌幅也高达10.8%,这几乎抹平了今年以来的涨幅。中信泰富的公告表示,有关外汇合同的签订并没有经过恰当的审批,其潜在风险也没有得到评估,因此已终止了部分合约,剩余的合同主要以澳元为主。目前,该公司管理层表示,会考虑以三种方案处理手头未结清的外汇杠杆合同,包括平仓、重组合约等多种手段。由于这笔合约的期限为二年,目前对于交易带来的损失还没有确切的数字统计。荣智健说如果以目前的汇率市价估计,这次外汇杠杆交易可能带来高达147亿港元的损失。

  间接原因:监控制度严重渎职

    21日,荣智健对外表示,他对事件毫不知情,问题是在于财务董事张立宪未有遵守公司对冲风险的政策,进行交易前又未得主席批准。对于中信泰富的巨亏,业内人士表示震惊,称难以置信。中信泰富财务董事没有遵守风险政策,公司内部监控制度存在严重失职行为。有会计师表示,实在难以相信这么大型的蓝筹公司,会让其财务董事有这么大的权力,动用数以百亿元计的资金炒卖衍生工具,而主席并不知情。

    荣智健表示,公司本来已设立由主席及财务总监的双重审批制度,惜未能阻止事件发生,董事会对事件表示歉意。此外,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范鸿龄也表示,有关外汇合同与数间大型银行签定,相信事件只是同事希望降低项目成本,并不涉及欺诈或不法行为。公司并聘请罗兵咸永道就改良监控制度给予意见。

    显然,在巨亏面前,这样的表态并不具备任何说服力。分析人士指出中信泰富认为事件不牵涉欺诈或其他不法行为,但由于涉及金额庞大,正反映其企业管治出现问题。他又指,市场还有很多公司过去一直有买入Accumulator,但由于当前会计制度难以在公司帐目中表达有关风险,所以相信会再有公司出现同样问题而录得巨额亏损。

    根本原因:实业难逃金融市场引诱

    对于中信泰富的巨亏,有分析人士称最根本原因在于实体企业难脱金融市场引诱。

    与安然一样,中信泰富的行为,反映他们不止是从事矿业、物业、基建、航空的实体企业,更是一家进入金融交易进行对冲交易的大型金融机构。次贷危机之前的金融泡沫扩张造成两重后果,从事实体企业的赢利远远不如金融交易,为了锁定利润,一些实体企业纷纷进行各种各样的金融交易,其交易范围超出保值所需,堕入贪婪的美式金融风险的陷阱。如果进入金融市场,则风险难以控制,一旦市场发生逆转,相关企业只能认亏出局;如果不进入资本市场,面对金融市场泡沫期的高额赢利,心有不甘。暴利导致实体企业进入金融市场火中取栗。

    事实上,中信泰富买入外汇金融衍生产品,据称是为了对冲投资澳洲矿业一个涉及16亿澳元矿业项目的外汇风险,但在外汇衍生投资,实际上最终持有90亿澳元,炒汇金额比实际矿业投资额高出四倍多。公司与香港数家银行签订了金额巨大的澳元杠杆式远期合约,与欧元兑美元、澳元兑美元汇率挂钩,实际上是做空美元、做多澳元,这些累积外汇期权合约风险无限制,如果澳元汇率不能升到公司与银行事先约定的水平,中信泰富必须定期购入大笔澳元,直到澳元汇率上升到有关水平为止。近期澳元大跌,公司实际亏损8.08亿港元;仍在生效的合约浮亏达147亿港元,并且有可能继续扩大。如果主要控股股东中信集团不提供15亿美元的备用信贷,中信泰富将陷入破产境地。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bizcom)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