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从美林时钟看2017年大宗商品走势

时间: 2017-02-08 10:50:16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网友评论 0
  • 目前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源自供给侧改革导致的产能收缩,因此价格弹性较大。但这种反弹与纯粹需求拉动的上涨并不一样。

来源 | 中国证券报

作者 | 中国光大证券银行资管部 滕飞


目前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源自供给侧改革导致的产能收缩,因此价格弹性较大。但这种反弹与纯粹需求拉动的上涨并不一样。在大宗商品暴涨一年之后,2017年继续暴涨的可能性不大,但在滞胀期,由于抗通胀的作用,表现也不会太差。


2016年各类资产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年,在“股债双熊”的格局下,赚钱难度较大,而且大宗商品由于市场容量较小、参与投资者少,所以整体看来赚到钱的投资者更少了。


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看,查2016年全年收益率,表现最好的是大宗商品,南华商品指数上涨了51%,其次是现金类资产,以股份制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浮后计有2.0%的收益,如按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的收益计则有4.0%左右,按货币基金收益计则多数在2.5%至3.0%之间;第三是债券类资产,中证全债指数全年收益为2.0%;最差的是股票类资产,上证综指全年下跌12.3%,创业板指则下跌27.7%,中小板下跌22.9%。各类资产收益排序为大宗商品>现金>债券>股票。


根据美林时钟理论,这种资产的收益排名最接近滞胀阶段,滞胀时期的资产收益率表现是现金>大宗商品>债券>股票,看2016年的实际收益,仅有大宗商品与现金的收益位置互换,整体符合滞胀时期的收益表现。换个角度看,2016年经济确有轻度滞胀苗头。


从经济基本面看,经济增速稳步下滑,经济处于下行期,上半年通胀仍然在低水平,但下半年在大宗商品的带动下通胀明显抬头,在这种经济环境下股市难以有大的起色,而债券在CPI的一路下行以及“资产荒”的幻觉之下一路走牛,但行情在去年四季度随着CPI升高以及经济数据的企稳逆转,短短两个月跌去了一年的牛市。而大宗商品在供给侧改革以及美国财政刺激的预期之下走牛上涨,现金则成了最稳妥的安全资产。


虽然美林时钟在货币政策泛滥时代下常有失灵的时候,这是因为在次贷危机之后,经济走势复杂化、全球经济分化加剧以及全球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增加,金融市场更多受政策和预期而非基本面的影响,


因此,美林时钟有时被吹成电风扇,这是因为预期和政策在短期之内就会变化,从而促成金融市场的化学反应。但是,美林时钟的基本逻辑和相互关系仍然是适用的,虽然衰退、复苏、过热、滞胀每种场景的资产收益率不一定都完全按美林时钟,这是因为经济和货币的关系更趋复杂,需要深入剖析每种情景的概率,并且在经济预期变化之后进行资产再配置。


例如,2016年前三季度经济下行、通胀下行,这时债券是优质资产,但四季度通胀上升、经济数据企稳预期改变,进入滞胀阶段,债券资产的吸引力就显著下降了。


目前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源自供给侧改革导致的产能收缩,以及连续几年的商品熊市使部分生产商退出行业,行业进入整体亏损状态,因此价格弹性较大,在一定的政策刺激之下,加上美国大选之后预期的财政刺激,大宗商品价格随之反弹,但这种反弹与纯粹需求拉动的上涨并不一样。


供给侧收缩,代表了产能的出清以及政府的态度,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此前超跌行情的技术性反弹,因此,这并不代表经济进入了过热状态。实际上,从经济增长率就可看出经济离“过热”还有较远距离。因此,笔者判断,在大宗商品暴涨一年之后,2017年继续暴涨的可能性不大,但在滞胀期,由于抗通胀的作用,表现也不会太差。


理顺了大宗商品的上涨原因,可以发现今天经济状况更接近轻度“滞胀”,而非经济“过热”。笔者之所以强调“轻度”,是因为现在的通胀仍属较低水平,虽然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但仍在3%以内。


不过,由于资产价格的泡沫,货币政策明显偏紧,因此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和通胀上升类似;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乏力,增速继续小幅放缓,政策对经济仍有保底作用。


对2017年的大类资产配置,笔者认为现金仍是最安全的收益资产,债市在目前格局下没有太大机会,但如果经济数据变化,则在下半年行情有可能转变,若通胀低于预期、经济数据显著下滑,则从“滞胀”转变为“衰退”期也未尝不可,到时投资将迎来机会。


从更长的历史区间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与经济形势和通胀水平密切相关,通常通胀上行与经济增长时期大宗商品表现最好。以按品种持仓额加权计算的Wind商品指数为例,自1996年以来大宗商品经历了三轮周期,目前正处于第三轮周期的上升期。


第一轮大周期从1996年到2008年,先是1995到2001年,在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下降,美国CPI一路下行,同比增幅从3%降到1999年的1.5%附近,而中国则陷入了通缩,CPI同比最低-1.5%。


同时由于2001年纳斯达克市场泡沫破灭,大宗商品继续探底,直到2002年美国连续降息,中国加入WTO后的制造业崛起带动全球经济复苏,通胀一路走高,大宗商品也迎来了时间最长、涨幅最大的一轮牛市,从2002年持续到2006年,涨幅接近4倍;随后2006-2008年在高位盘整,直到金融危机暴发后开始新一轮周期。


第二轮周期从2008年到2011年,这一轮周期时间短波动性极大,先是金融危机暴发导致经济增速暴跌、通胀下降,大宗商品在2008年下半年跌去一半,进入2009年在中国经济刺激政策带动的需求拉动下迅速反弹,从2009年涨到2011年,大宗商品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从2011年开始新一轮周期,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发酵,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美国复苏乏力,全球大宗商品进入了漫长的熊市,直到2016年开始出现强劲反弹。从品种看,如焦炭、焦煤经反弹到2012-2013年的水平,后续上涨空间有限,而涨幅相对较小的品种如石油、铜、镍及豆油、棉花等农产品则具有较大想象空间。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