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资讯中心 | | | 贸金人物 | | | 政策法规 | | | 考试培训 | | | 供求信息 | | | 会议展览 | | | 汽车金融 | | | O2O实践 | | | CFO商学院 | | | 纺织服装 | | | 轻工工艺 | | | 五矿化工 | ||
贸易 |
| | 贸易税政 | | | 供 应 链 | | | 通关质检 | | | 物流金融 | | | 标准认证 | | | 贸易风险 | | | 贸金百科 | | | 贸易知识 | | | 中小企业 | | | 食品土畜 | | | 机械电子 | | | 医药保健 | ||
金融 |
| | 银行产品 | | | 贸易融资 | | | 财资管理 | | | 国际结算 | | | 外汇金融 | | | 信用保险 | | | 期货金融 | | | 信托投资 | | | 股票理财 | | | 承包劳务 | | | 外商投资 | | | 综合行业 | ||
推荐 |
| | 财资管理 | | | 交易银行 | | | 汽车金融 | | | 贸易投资 | | | 消费金融 | | | 自贸区通讯社 | | | 电子杂志 | | | 电子周刊 |
大宗商品市场进入12月后的再度下挫,令国内原料生产企业及投资者都有些措手不及。
“跌得太猛了。”4日上午,山东一家铜冶炼企业相关负责人李潇(化名)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11 月最后几个交易日国内铜期货已经连续走低,谁知进入12月的第一个交易日,又大幅下挫了1250元/吨。“这对企业库存、经营都会带来风险。”
受国际市场伦敦铜期货影响,沪铜主力合约自11月26日以来连续下跌,至12月1日更是创下3.15%的跌幅。而在1日,还有沪银、PTA、郑油、豆油、棕榈、PPI、塑料等七大期货品种均以跌停收盘。
“美元的走高、大宗商品消费的放缓,带动了整个市场价格的走低。加上近期原油的暴跌,导致市场价值重心开始出现下移。”中诚顾问有色行业分析师曾学兵对导报记者表示。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由于全球经济正在面临通缩风险,日本、欧盟等经济体又仍在维持货币宽松政策,令美元强势表现将继续下去。这些因素均可能给大宗商品市场后期行情带来更多利空影响。
企业只敢赚加工费
虽然身处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国和精炼铜消费市场,但李潇所在的企业近期却深感压力重大。
“价格波动剧烈,行情把握不好,一不小心就把利润吃掉了。”李潇对导报记者表示,以伦敦现货铜为例,其价格从年初的7439 美元/吨降到如今的6451美元/吨,降幅达到13.28%。而在这波下跌走势中,铜价还出现了两次“过山车”行情。“先是1-3月下跌了15%,然后从3月到7月又上涨了10%,再就是11月底又来的这一波大跌。”
李潇表示,面对这种行情,企业不得不把当期每笔交易通过套保工具立即锁定利润,否则面对的风险太大。
据其介绍,公司的套期保值业务包括卖出保值和买入保值两部分。其中,卖出保值的目的在于锁定加工费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存货价格随现货大幅下降而减值,而买入保值的目的在于锁定原料买入成本,防止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
“大多数企业现在只敢赚个加工费,不敢去博市场,以避免造成更大损失。”李潇对导报记者表示,这与其刚刚入行时的情况截然相反,“当时铜市场一片大好,企业有钱都在扩产,多数不会做套保防范价格下跌。甚至一些企业不仅生产加工铜产品,还主动通过市场囤积铜。”
在其看来,企业上述经营观念的转变,与铜市场的供需关系改变有极大关系。“经济不景气,行业需求度下降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李潇称,今年以来国内电网投资增速偏低,房地产投资增速更是持续下滑,铜加工企业多数开工率不理想,消费更是乏善可陈。“我们现在把希望更多寄予明年,但是前景并不明朗。”
而在诸多专业机构看来,全球铜消费市场或将出现持续低迷态势。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大宗商品报告中就下调了其对2014/2015年度铜消费成长预估,降幅平均为1.1%(或约25万吨)。其称这主要因为美国以及巴西、印度等部分新兴国家需求数据令人失望。而在需求疲软的背景之下,市场预期电解铜等产品的过剩,将使其价格压力更大。
投资者称亏三成本金
实际上,对铜后市迷茫的不仅是企业,还包括一些专业的市场投资者。
王洋曾在一家废铜进口公司工作多年,自认为对铜期货市场已经颇为了解。他带着一笔不小的资金入市,期望赚得可观收益。然而,其目前的情况却是亏损惨重。
“本金亏了30%,主要是四季度这波下跌行情超出了预期。”王洋表示。在他看来,今年是中国领导人换届第二年,各项推动经济改革、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会有效拉动市场,铜市应该是一个整体震荡上行的过程,二季度沪铜的上涨行情也一度印证了其判断 。“从45000元/吨到51000元/吨 左右, 涨幅超过10%。”
自认为判断正确的王洋果断做多沪铜,谁知随后市场却进入僵持期,大幅震荡行情不断出现,并呈现微跌态势。到了11月份,王洋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亏了10%。
随后,又一波意想不到的下跌来临。11月26日,沪铜主力合约跌870元/吨,跌幅1.83%;28日,跌730元/吨,跌幅1.56%;12月1日,跌幅扩大至3.15%,沪铜再度缩水1450元/吨……在这波行情中,王洋于11月28日斩仓出局,虽然躲过了12月1日的大跌,但总体计算下来,亏损也颇为严重。
“现在反思一下,犯了不少错误。一是政策出台效果需要时间检验,不能盲目乐观;二是对整个大宗商品市场基本面把握不清,缺乏理解。”王洋总结道,其实从下半年呈现增长态势的铜库存就可以推测出市场需求不旺,加上原油、黄金等代表性大宗商品的下跌,应该可以注意到风险的。
“融资铜需求的萎缩,也是下半年铜期货市场的一大变数。”曾学兵称,中国上半年铜进口数量较大,主要原因在于企业通过进口铜获得银行远期信用证,可以获取低息资金,这曾带给市场一些繁荣假象。“随后青岛融资骗贷案发生,银行收缩相关业务,这部分需求量下降了很多,导致铜价一路下滑。”
“后期操作我会更加谨慎。”王洋说。
经济放缓引大跌
值得关注的是,不仅是铜期货的表现不佳,在近期原油下跌的影响下,金、银、铁矿石等各类大宗商品均出现大跌。其中,金银价格均创出了5年来的新低,铁矿石更是在一年内大跌47%。
“表面上看,是原油下跌带动的这波行情。但实际上,美元的走强以及全球放缓的经济增速导致的需求下滑,才是大宗商品下跌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杨春刚对导报记者说。
其表示,首先,美联储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推出的一系列量化宽松政策(QE)于10月终于走到尽头。QE退出后,对于流动性的收缩及美元的走强都产生了推动作用,而这些因素都属于对大宗商品市场较大的利空。其次,作为原材料的进口大国,中国产业转型及实体经济增速的放缓,使得大宗商品的需求明显减缓,进而导致价格的走低。
曾学兵则指出,部分行业价格联盟的打破,也令一些大宗商品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如铁矿石价格下跌时,力拓等巨头还在增产;石油下跌时,OPEC仍决定不减产等。”
在上述人士看来,由于上述因素仍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故大宗商品市场后期走势不容乐观。
“市场持续10年上涨的牛市已经结束。”曾学兵表示,黄金、原油等重要期货品种仍处下跌态势,考虑到整个市场的联动性,再加上新兴经济体的整体疲弱造成需求乏力,美国一枝独秀下的强势美元,“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很可能把2015年的大宗商品市场带入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