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热点关注】解读近期铜价暴跌

时间: 2014-03-16 09:51:49 来源: 中国贸易金融网  网友评论 0
  • 铜作为五大基本金属之首,其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全球有色金属市场参与者的注意,由于其在过去几年在供应层面上长期供不应求,以及美国QE刺激计划的作用,令它同时具有着商品金融两大属性,近期铜价下跌,虽然短期内对镍价影响不大,但长期来看有色金属近年表现最为坚挺的品种的破位下行,依然令市场参与者心惊胆战,下文笔者将试图从各个方面尝试分析本次伦铜暴跌之原因。
 \

铜作为五大基本金属之首,其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全球有色金属市场参与者的注意,由于其在过去几年在供应层面上长期供不应求,以及美国QE刺激计划的作用,令它同时具有着商品金融两大属性,近期铜价下跌,虽然短期内对镍价影响不大,但长期来看有色金属近年表现最为坚挺的品种的破位下行,依然令市场参与者心惊胆战,下文笔者将试图从各个方面尝试分析本次伦铜暴跌之原因。

 

     (各有色品种近期涨跌幅)

   

    我们认为此次下跌最主要的因素是铜基本面的恶化

 

    铜作为工业金属的基本面今年较为疲弱,随着最近2年部分新建铜矿的投产,全球铜供给逐步转为过剩。根据安泰科的预测,2014年全年全球铜供给预计过剩约26万吨,较2013年的21万吨幅度有小幅提升。近期据某国际机构调研结果显示2月铜杆线企业平均开工率环比大幅下降11.74%,春节假期影响令本就工作日最少的两月,实际工作天数进一步下降。加上2 月春节期间,多数工程项目放缓进度,减少对电线电缆需求。加上节后铜价连续下跌,铜材企业以及终端企业在产品、半成品等库存均面临明显贬值,利润的下降甚至于面临亏损的局面,均打压3 月铜实际消费买盘,而部分企业在年前为预防年后开工原料采购物流运输等问题,提前少量备货。但节后铜价连续下跌,特别近期的暴跌,令该部分企业货值损失严重,多数企业表示铜价回落期间将减少订单原料采购比例,以逐步消化高位库存,缓解资金压力。

    (国际铜业研究机构发布的铜产能利用率

 

 

 

     (14年新增铜产能)

 

   (近年铜市场供需平衡表)

     (麦格理调研显示下游贸易商对未来一个月销售悲观)

 

    (麦格理调研显示贸易商减少存货)

 

    (麦格理调研显示未来一个月生产商销售信心降低)

 

    超日太阳能违约令铜融资贸易市场恐慌

 

    观察2013年6~8月铜价走势,可以清晰看出融资库存流出对铜价的的影响。2013年5月外管局发文(5.31号起)打击非真实贸易的套利活动,铜库存流出(花旗估算2013下半年共流出30~40万吨)使6月份伦铜连跌并创出2012年以来新低(6,602美元/吨)。随后变通措施出现,8月以后融资需求强劲反弹,铜价再度回升。 由于融资贸易是基于真实融资需求,因此过往单靠政策无法有效打压。但2014年贸易融资自身出现两大变化,开始受到实质性冲击:一是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贬值走势,单边升值预期发生逆转,铜、铁矿石等融资套利操作受到打击;二是超日债违约后,信用风险提升,银行风控趋于严格,融资贸易的信贷环境被动缩紧。 据测算,国内铜库存超过100万吨(花旗估算,绝大部分为融资铜)、融资库存尚未大幅流出,但受制于融资库存流出压力形成的悲观价格预期,从而放大供需、货币因素对铜价的冲击。

    (常规的铜融资模式.)

 

    (仓单循环质押的铜融资.)

 

    (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

    (高盛的报告中指出简单套利窗口出现悲观的中期信号)

 

 

     (高盛的报告中指出进口铜融资套利窗口也已经关闭)

 

 

 

   但我们认为铜融资短期不会对市场造成太大冲击,中长期对铜价影响负面。国内融资铜市场较成熟,且套期保值工具完善,融资方在做融资铜贸易中会进行相应空头套保,特别在市场对铜价一致预期并不乐观的情况下,风险敞口料将有限,因此铜价单边的走势对已有融资铜市场影响或不大。而如果信用证限开,新的融资铜行为将受到限制,在中长期对铜价影响负面。

     (但其同时指出复杂的二次套利仍然有利可图)

 

   总体来看,铜价此次暴跌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多重因素堆积后的一次市场情绪的集中释放,但是笔者并不认为此次暴跌会产生08年那样直线下坠的行情走势,毕竟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基本金属品种中镍依然走势非常强势。未来铜价或许将会进入熊市,但所谓不破不立,花无百日好,人无百日红,任何品种都会像人类一样经历着生命般的轮回,对处于市场中的我们,保持着“翩翩佳公子,锦衣夜行时”般的低调,淡定才是面对市场以不变应万变的正确心态。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 作者: (责任编辑:bizcom)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