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储铜为贸易融资破局 收储是市场的双刃剑

时间: 2014-06-04 15:52:57 来源: 国际商报  网友评论 0
  • 纵观这10多年来国储局数次出手收储或抛储铜,有很成功的案例,也出现过戏剧化的“情节”。2009年的收储铜至今还为业内人士所津津乐道,当年伦敦铜价跌至2800元/吨,国储局在年初收购了50万吨铜。

  国储铜为贸易融资破局

  当国际铜价表现得不温不火,而融资铜的资金链矛盾日益凸显之时,业内人士发现,国储铜已经悄然而至。不同于以往的收储,此次是直接从保税区采购,融资铜的困境迎刃而解,贸易商和冶炼厂也都松了口气。随之而来的还有铜价的走强和现货市场的紧缺,但业界普遍认为,铜市供过于求的格局未改,从中长期看,铜价很难持久走高。

  近年来,融资铜很“火”,而且“火”得看似很有道理。对于企业来说,融资铜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在于,银行的信用证承兑期为90天或180天或更长,而企业收到现货铜并转手卖出往往只需不到60天。企业就可以将货款无偿使用一个月或4个月后再兑付给银行,就相当于企业进行了一次低成本短期贷款。此外,由于保税区的增值税被豁免,且保税区的铜抵押贷款最容易,利率也较低,加上保存、运输都方便快捷,因此保税区成了融资铜一个重要的集散地。业内人士称,高峰期的时候,我国保税区的仓储铜达到近百万吨,其实70%以上是融资铜。由于今年3月铜价大幅下跌,融资铜企业一度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直到4月下旬国储收购的消息传出,铜价才得到了有力支撑,融资铜的困境也得以缓解。

  支撑铜价

  据相关消息透露,此前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简称国储局)已经买下至少20万吨在保税仓库中的进口铜。国家收储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一路低迷的铜市发生逆转,贸易商开始收货,持货者惜售挺价,虽然国内市场的实际需求并未有本质改变,却出现了现货市场货源紧张的局面。

  卓创资讯铜分析师李晓蓓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收储铜对于铜价是有影响的,今年3月10日之后,铜价开始大幅下跌,从3月底开始,有收储的消息传出,铜价开始反弹,收储对于铜价的支撑很明显。“但和以往的收储不一样,之前一般会提前知会冶炼厂,然后从冶炼厂择优招标,而这次却是直接从保税区采购。”李晓蓓表示,国家收储找的时间节点也比较好,3月底时铜价正处于低点,如果价格继续下跌,对于冶炼厂和贸易商来说,情况都是非常糟糕的。因此国家这时候出手收储,对于上述两者来说,也是个利好。数据显示,4月底中国铜现货升水达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值,4月25日升水最高达1300元/吨。“国家收储一般不会频繁地进行,国家只是在相对低价的时候才开始收,然后在市场供应紧张、价格飙升的时候才开始放储。当前并不具备放储的条件,因为整体上铜价还处于低点。因此收储对于铜价的提振效果将持续一段时间。”李晓蓓说。

  融资铜风险降低

  “这次收储化解了融资铜的风险。”李晓蓓说,“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国储直接从保税区采购。众所周知的是,保税区70%以上都是融资铜,之前的保税区的铜仓储量一直高企,在80万~90万吨,这次国家至少收储了20万~30万吨,这个保守的收储量就占了仓储的1/3左右,对于缓解库存压力、降低融资铜风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李晓蓓分析称,从后期看,融资铜的风险会大为降低,因为近期融资铜的规模已经在大幅缩小: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贬值削减了融资铜的利润,相当一部分人退出了融资铜市场;另一方面是国家政策收紧,融资铜门槛抬高,很多意图套利或借道获取贷款的企业被拒之门外。

  另外,记者获悉,国内多数银行已经收紧了对大宗商品融资的信用证政策。汇丰银行分析认为,市场高估了中国用铜抵押融资的风险。不管融资铜是否已经松绑,由于其所占新产铜和进口铜的份额有限,因此不会产生太大的融资风险。

  铜收储:市场的双刃剑

  不胫而走的铜收储消息,直接带铜市脱离下行通道,现货铜变得紧俏,一度高达1300元/吨。国储局的这一举措也直接化解了业界一直关注的融资铜风险,解决了保税区的库存难题。据业内人士透露,自全球铜价在今年3月跌至多年的低点之后,国储局已经至少收储了20万吨的进口铜,这些进口铜直接来源于国内的保税区仓库。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仅仅是收储的第一步,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储局已经将收储目标价位设定在7000美元/吨以下,若价格跌至6600美元/吨,国储局还将开展大规模购买。

  卓创资讯铜分析师李晓蓓表示,国储局收储的时间节点比较好,3月底时铜价正处于低点,而对于冶炼厂和贸易商来说,如果价格继续下跌,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从当前市场情况看,国家此时的收储对于稳定铜市很有必要。李晓蓓也表示,如果价格合适,不排除国储局进一步敞开收储的可能。

  纵观这10多年来国储局数次出手收储或抛储铜,有很成功的案例,也出现过戏剧化的“情节”。戏剧化的情节发生在2005年的抛储中,当时国储局在国内抛现货铜,刚开始市场受到一些影响,铜价开始出现小幅度的下跌。但随后却是国储铜遭到争抢,铜价也从3.4万元/吨涨至3.8万元/吨。

  2009年的收储铜至今还为业内人士所津津乐道,当年伦敦铜价跌至2800元/吨,国储局在年初收购了50万吨铜。这次收购从2009年元旦就开始,随后在2011年年初,伦敦铜价最终涨至10190美元/吨,沪铜相对较弱,但也涨到了7.8万元/吨,其中还含有人民币升值的因素。

  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一些分析师对于此次国储局的收储持乐观态度,“收储并不是频繁地进行,国家只是在相对低价的时候才开始收,然后在市场供应紧张、价格飙升的时候才开始放储。当前并不具备放储的条件,因为整体上铜价还处于低点,所以不会出现铜价骤涨骤跌的情况。”李晓蓓如是说。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储局收铜说明铜产量是高于消费量的。国储局收铜在短期内改变了铜市过剩的格局,并支撑了铜价,但这有可能将刺激铜矿生产更多的铜。一旦国储局退出收储,那么铜过剩将更加严重。铜收储得越多,价格反弹得越高,则下一波铜价就会跌得越深。

  从当前情况看,国际铜价刚好跌到了一个中间的位置,如果关于国储铜的一切传闻均属实,这次的结果也将格外令人期待。因为即便上升到国家的经济政策层面,也最终须经由市场来检验。 来源:国际商报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
本文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沈娟 (责任编辑:lixuezhe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