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激活“沉睡的资本”促进企业融资

时间: 2013-03-22 10:34:13 来源: 中国吉林网—吉林日报  网友评论 0
  • 破解农村融资难、融资贵,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发展现代农业和扩大农村消费的资金需求。对参与保证贷款业务,但在试点县没有网点的金融机构,通过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破除涉农信贷规模的限制,进一步扩大金融支农的总量。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也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数据显示,吉林省农村金融满足率不到40%,金融机构的贷款年利率平均在12%,民间借贷的利率达到20%以上。

  农民手中有土地,却不能像城里人那样引来资本;农民贷不到款,就意味着缺少创业资金,使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这座“冰山”如何消融?

  我省创造性地推出“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融资模式,不但激活了农民“沉睡的资本”,更由于模式新、手续简便、利率优惠、风险可控,被称为“吉林模式”。根据初步测算,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模式推广后每年可为全省农民初步增加信贷投放200亿元,带来约75亿元的收入,农民户均年增收近2000元。

  如今,这一融资模式正在全省60个县(市、区)加快推广,年内放款规模力争达到100亿元。

  土地资源“变身”资本的个体样本

  “土地还是那块土地,但是我把手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梨树县物权融资公司,由物权公司为我在农信社的贷款提供保证。农信社按11.5亩土地3年未来收益计算,最后给我贷款2.8万元。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模式确实好。”在东丰县拉拉河镇增福村农民茹凤有与记者交谈时,既兴奋又激动。

  对于茹凤有来说,以前贷款真是难,手续繁杂,一办就得十天半个月;利率高,还得几家联保,迫不得已的时候只能借高利贷。现在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就能贷款,还能送贷下乡、办贷到户,而且利率不高,3年期的年利率仅为7.995%,真是既便捷又高效。“11.5亩地未来的收益权虽然流转给了平台公司,但这3年期间,土地还是我经营,获得的一切收益还是我的。只要我按时还银行钱就行了。”茹凤有高兴地说。

  在梨树县蔡家镇蔡家村村民张立臣家中,记者发现了一本绿皮小册子,里面包含了19幅图解漫画和48个常见问答。梨树县物权融资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日驰表示,这本册子是省金融办专为农民编写的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操作指南,通过漫画的形式让农民一目了然。

  面对记者,办理完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张立臣说:“为切实保护我们的权益,这册子里说我们最多只能将自己手中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用于保证贷款,留下三分之一作为口粮田,万一还不上贷款,也不会因此失去基本生活保障。而且土地在流转期间,政府下发的种粮补贴等仍属于我们。”

  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创新之处

  记者调查发现,在农村,农民自身缺少可抵押物,而囿于现行的《物权法》和《担保法》,农民手中被认为很值钱的土地不能通过抵押、质押的方式取得银行贷款;对银行普遍采用小额信用贷款和小额联保贷款方式,农民觉得不容易找到拥有公职、愿意担保的担保人,而且手续较繁杂。

  省金融办主任高材林告诉记者,土地是农民最大的资产,农村金融创新,必须做好做足土地的文章。土地金融路子通了,农村金融的主渠道就会畅通,农村金融市场就会活跃起来。

  那么,如何让农村土地“活”起来?对此,我省开展了一项重要的金融产品创新:在不改变土地的所有权性质和农业用途的前提下,首次将土地未来收益权作保证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

  省金融办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处处长苗忠有告诉记者,依照这一模式,农户必须取得政府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自愿将其一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具有农业经营能力的县级物权融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此公司是政府成立的公益性平台,物权融资公司再将土地转包给该农民经营,并向金融机构提供保证,出具愿意与农民共同偿还借款的承诺,金融机构按照统一的贷款利率,向农户提供贷款。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利率按照基准利率上浮30%执行,大大低于目前农户信用贷款平均利率和民间借贷利率。

  马日驰说:“我们就是在金融机构和农民之间架起一个桥梁,桥梁的基础就是土地收益权。为了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贷款前对农户的资信状况、借款用途进行严格把关。”

  苗忠有说,当农民正常归还金融机构借款后,“物权公司”与农民达成的土地流转合同自动解除;一旦农民不能按时偿还贷款,物权公司可将获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阶段性转包,转包获得的款项偿还贷款人欠金融机构的贷款,待新的承包人承包期限届满后,土地承包经营权再退还给原土地承包人。

  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自去年8月20日在梨树县启动以来,截至今年2月28日,梨树、东丰和敦化3个试点县(市),共为1578户农户发放贷款4475.45万元,省内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其中。由于其易复制、可推广,吉林模式也为全国的农村金融创新点亮了一盏灯。

  政府大力支持强力推动

  试验试点工作中,省金融办会同相关部门制订了《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在政策、措施、组织以及工作程序等方面,为贷款产品的有序展开提供了保障。

  破解农村融资难、融资贵,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发展现代农业和扩大农村消费的资金需求。但随着试点工作向纵深推进,一些困难也逐渐暴露出来。

  在具体路径上,我省这样选择——

  在运行机制方面,继续完善配套制度,贷款操作流程,协调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开展保证贷款业务进行指导,规范运行;协调各地物权融资公司、金融机构、农经站、基层组织、农户代表共同组成推进小组,形成工作合力。

  在运行保障方面,进一步做好土地确权工作,为该模式在全省推广做足准备。研究解决物权融资公司持续运营的问题。抓紧研究设立惠农信贷周转保障基金,可考虑省、县两级财政共同出资,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有力支持,进一步强化保证贷款的风险防控,进一步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广泛参与。积极研究建立保险资金直接参与惠民金融体系。积极协调平安、人保、人寿公司参与到保证贷款试点融资工作中来,探索建立保险资金惠农投资计划,有效扩大农村资金来源,为农民、涉农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新的渠道。积极研究建立农村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对参与保证贷款业务,但在试点县没有网点的金融机构,通过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破除涉农信贷规模的限制,进一步扩大金融支农的总量。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吉林网—吉林日报 作者:杨晓艳 (责任编辑:捂脸)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