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如何看待央行首次公布社会融资规模

时间: 2011-04-15 09:50:11 来源: 新华社  网友评论 0
  • 中国人民银行14日首次对外公布我国当前社会融资规模。盛松成认为,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它将进一步促进金融宏观调控向市场化方向转变,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新华社4月14日消息(记者王宇、王培伟) 中国人民银行14日首次对外公布我国当前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19万亿元,同比少增3225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部署今年一季度工作时也强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

  如何看待这一新提法?央行公布社会融资规模对今后我国金融业发展有何意义?诸多问题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何为社会融资规模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据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介绍,社会融资规模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即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

  针对外界提出的“社会融资规模为何没有将外汇占款、外商直接投资等数据囊括在内”的疑问,盛松成指出,社会融资规模反映的是我国实体经济从境内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总量,而外汇占款、外商直接投资属于外部资金流入,因此不应计算在内。

  据介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实体经济还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未来条件成熟时这些融资类型也将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央行为何使用社会融资规模概念

  据盛松成透露,央行今后将把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指标和中间目标,今后央行将定期公布每个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数据和增量数据,另据盛松成透露,今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预计在14万亿元左右。

  长期以来,我国央行一直较多使用人民币贷款和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指标和中间目标,如今,央行为何提出社会融资规模概念并以之作为监测目标和中间目标?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殷剑峰指出,央行提出社会融资规模概念,主要是源于当前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深刻变化,直接融资占比大幅增长,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将日趋减少。

  一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重点监测、分析的指标和调控中间目标是M2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在某些年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甚至比M2受到更多关注。然而由于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准确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

  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超过90%,2010年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56%,根据央行此间公布的最新数据,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已降至53%。

  “随着我国金融规模的扩张、金融机构发展日益多元、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贷款的替代作用正不断增强。”盛松成认为,只有将更多融资渠道纳入到统计范畴,才能完整、全面监测和分析整体社会融资状况。用社会融资规模替代信贷指标作为中间目标,符合我国融资结构的变化趋势。

  以社会融资规模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有何意义

  据盛松成介绍,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社会融资规模与主要经济指标有着更为紧密的相互关系,也将更有利于货币调控功效的发挥。

  “根据我们近10年的观察,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CPI的关系更紧密,相关性显著优于新增人民币贷款。”盛松成认为,以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有利于货币调控功效的更好发挥。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师鄂永健认为,以社会融资规模为中间目标实施货币政策,需要较为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和更为优化的金融监管体制。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可能还仅仅是央行的参考指标。

  此外盛松成认为,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它将进一步促进金融宏观调控向市场化方向转变,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在社会融资规模的构成中,贷款对利率敏感度相对较低,而金融创新产品对利率更为敏感。从这个角度看,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还将有利于推动金融创新。”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宇、王培伟 (责任编辑:于跃)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