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投融资分析

时间: 2009-05-04 14:31:05 来源:   网友评论 0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投资和开发,成为近年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亮点。但是,“走出去”的道路并不平坦。总体来讲,未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中国企业的 对外资源开发和跨国并购,将面临更多的政治障碍。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对外投资将提速,“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有可能达到每年 80-100亿美元。从中国实际出发,可选择的产业方向主要有:油田和其他重要资源开发;在发展中国家,以制造业为主作为直接投资重点,逐步建立国际生产 体系;对发达国家以服务业作为直接投资重点,形成和发展服务业的国际化体系。为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家开发银行必须选择多样化、风险分散化的经营战略。 开发银行跨国经营的总体战略目标可定为:逐步对外扩张,在全球布点,最终成为综合型、全能型的世界一流全球银行。在某个业务上获得全球或者地区优势,从而 获取国际竞争力。开发银行应重点为获取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生产性资源(先天性资源)、以及高精尖的技术(获得性资源)的对外投资提供金融支持。同时,开发 银行要强化对外投资企业的外部监督,形成鼓励“走出去”的金融促进政策。
 
     一、“走出去”的基本情况

    与利用外资 飞速发展相比,中国对外投资相对滞后。1986年,中国境外的非贸易企业只有277个,投资总额4.7亿美元,中方所占的比例为44.1%;1990年, 企业数增至764个,投资总额23亿美元,中方所占的比例为43.5%;1995年,中国在境外的投资企业为4739个,中方投资总额53.2亿美元;据 商务部统计,截至2004年底,中国累计设立境外企业8300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370亿美元,占世界对外投资总量的比重不到0.5%。这大致相当于英 法19世纪末的水平,中国海外投资尚处于起步期。 2004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1012亿美元,合同额1408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累计 完成营业额283.3亿美元,合同额340亿美元。2004年,中国36.2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采矿业,投资额为9.94亿美元,占 55.1%;商务服务业3.48亿美元,占19.3%;制造业2.7亿美元,占14.9%;批发和零售业0.9亿美元,占5.0%。从地区分布看,主要分 布在拉丁美洲8.89亿美元,占49.3%;亚洲5.15亿美元,占28.6%;欧洲2.96亿美元,占16%。

    回顾20年来中国企 业境外投资的历程,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保持了一定的发展势头。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从无到有,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向前发展。这种发展状况适应了改革开 放的需要,推动了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这一发展的动力既来自改革开放的推动,更来自企业自我发展的需要。

    第二,经营的国家、地区 多。中国的境外企业大约分布在全球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上世纪80年代集中于美欧日等少数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发展到周边国家和亚洲、非洲、拉丁美 洲以及东欧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地区的高度分散可以避免难以预测的政治、经济风险,但同时也表明,中国在开拓国际市场时还没有形成重点地域,还存 在盲目性。

    第三,投资行业分布广。中国境外投资的行业由初期的进出口贸易、航运和餐饮等少数领域逐步拓展到加工制造、金融保险、资源利用、工程承包、农业和研究开发等国家鼓励的领域。广泛的境外投资活动形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多元格局。

    第 四,境外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03年底,中国在境外参与油气项目58个,中方实际投资超过60亿美元,实现销售收入50多亿美元。参与重大境外 矿产项目10个,中方实际投资10.1亿美元。设立境外远洋渔业项目71个,中方投资1.08亿美元,年末在册船只近2200艘。

    第 五,投资方式日趋多样化,经营层次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取跨国并购及股权置换等方式对外投资。2003年,中国企业以跨国并购方式对外投资 8.34亿美元,占当年中方协议投资额的40%。中国企业到境外收购销售网络、特许经营权、建立研发中心的投资也日益增多。例如,海尔在海外设立区域中 心,TCL收购德国施耐德电子公司,中海油购入印尼和澳大利亚油气田部分股份,华为在硅谷、达拉斯、班加罗尔、斯德哥尔摩和莫斯科设立研发中心。

    第 六,境外投资企业规模小,投资强度偏低。目前中国境外投资企业中平均投资规模约153万美元,产业大多集中在贸易领域(约占总投资的 60%),生产性企 业的70%以合资为主,亏损或持平企业约占2/3,盈利企业仅有1/3。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中国境外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装备系数低,科技含量 低,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dulina)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