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资讯中心 | | | 贸金人物 | | | 政策法规 | | | 考试培训 | | | 供求信息 | | | 会议展览 | | | 汽车金融 | | | O2O实践 | | | CFO商学院 | | | 纺织服装 | | | 轻工工艺 | | | 五矿化工 | ||
贸易 |
| | 贸易税政 | | | 供 应 链 | | | 通关质检 | | | 物流金融 | | | 标准认证 | | | 贸易风险 | | | 贸金百科 | | | 贸易知识 | | | 中小企业 | | | 食品土畜 | | | 机械电子 | | | 医药保健 | ||
金融 |
| | 银行产品 | | | 贸易融资 | | | 财资管理 | | | 国际结算 | | | 外汇金融 | | | 信用保险 | | | 期货金融 | | | 信托投资 | | | 股票理财 | | | 承包劳务 | | | 外商投资 | | | 综合行业 | ||
推荐 |
| | 财资管理 | | | 交易银行 | | | 汽车金融 | | | 贸易投资 | | | 消费金融 | | | 自贸区通讯社 | | | 电子杂志 | | | 电子周刊 |
姜炎林1997年大学毕业后从事机械设计,1999年转做采购,2001年升为采购主管,“那时起我开始从事管理,起初是部分管理、部分做具体工作。”到了2011年,姜炎林从苏州博世调到杭州博世,从事供应链管理工作,正式与下沙结缘。
刚到杭州公司时,他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供应商质量问题。姜炎林说:“其间,我加强供应商质量意识与培训,所有供应商都被强制就我公司的质量要求进行培训,弄透我们的质量标准。然后淘汰了一批不合格供应商,引进有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工具的供应商。同时,在公司内部加强质量意识培训,做到不合格品不流出供应链。另外,我引进奖惩机制,对质量好的供应商给予合同价之外的奖励, 反之给予适度罚款。”
除了供应商结构优化,改进公司内部物流也是姜炎林到下沙后做的主要事情,半年后效果显著:在未增加任何人员的情况下,供应链相关部门业务能力增加了一倍(采购额翻了一番),采购总体成本下降12%。
姜炎林坦言当时压力非常大,“先说供应商结构的调整,很多供应商是和博世一起成长起来的,为博世的发展作了很多贡献,而且博世看重和供应商的长期合作。我和一些同事有时一天驱车好几百公里,看好几个供应商,观看现场,和负责人对话,查看工厂各种记录,然后一起评估如何改进优化,决定是定期改进还是暂停合作、停止合作。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对待新的供应商,包括现场考核、对话、谈判、记录确认、团队评估以及改进跟踪。有很多事情,很辛苦,但大家现在回想起来很有成就感。”
内部物流改进上,姜炎林同样大刀阔斧地改革。“针对如何快速地把需要的零件交付到装配现场,当时特别成立了一个项目团队,专人进行物流和信息流、系统和作业人的匹配分析,然后提出改进方案,前后花了大约5个月,才有了公司后来的急件快速流程和绿色通道,使得现场急需零件的调拨,由原来26个工作小时降到大约5个小时。”
2012年9月开始,姜炎林还担起了糖果和食品包装技术总监的职责,担子更重了。
如此重压下,靠什么来减压?姜炎林这样回答:博世一直提倡工作与休息的平衡,这也是他们引以为傲之处。工作相对轻松时,可以给自己充充电,让脑袋放空一下。
人才培养和储备,对公司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他是怎么带团队的?姜炎林说:“管理者要学会倾听员工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想法,并以朋友的身份分享自己的想法,大家互相讨论、倾听,这使员工有了更多的参与及成长机会,使大家的想法更接近,同时更具有凝聚力。团队到了这个地步,就很容易带了。”
对于评上劳模,姜炎林说,他只是努力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企业员工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