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资讯中心 | | | 贸金人物 | | | 政策法规 | | | 考试培训 | | | 供求信息 | | | 会议展览 | | | 汽车金融 | | | O2O实践 | | | CFO商学院 | | | 纺织服装 | | | 轻工工艺 | | | 五矿化工 | ||
贸易 |
| | 贸易税政 | | | 供 应 链 | | | 通关质检 | | | 物流金融 | | | 标准认证 | | | 贸易风险 | | | 贸金百科 | | | 贸易知识 | | | 中小企业 | | | 食品土畜 | | | 机械电子 | | | 医药保健 | ||
金融 |
| | 银行产品 | | | 贸易融资 | | | 财资管理 | | | 国际结算 | | | 外汇金融 | | | 信用保险 | | | 期货金融 | | | 信托投资 | | | 股票理财 | | | 承包劳务 | | | 外商投资 | | | 综合行业 | ||
推荐 |
| | 财资管理 | | | 交易银行 | | | 汽车金融 | | | 贸易投资 | | | 消费金融 | | | 自贸区通讯社 | | | 电子杂志 | | | 电子周刊 |
巴斯夫是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公司的产品涵盖化学品、塑料、特性产品、作物保护产品以及原油和天然气。巴斯夫将经济上的成功、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相结合。通过科学与创新,巴斯夫帮助各行各业的客户满足当前及未来社会的需求。通过提供高价值产品和智能解决方案,巴斯夫在应对全球面临的问题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气候保护、能源效率、营养以及交通运输与移动通信领域等。
企业·数字
巴斯夫 2011 年全球销售额约 735亿欧元。
截至 2011 年年底巴斯夫员工约 11.1万名。
巴斯夫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自己的子公司。
巴斯夫在全世界拥有6个一体化基地和其他约370个生产基地。
专家视点
巴斯夫是一个发展方式相当灵活的企业。它会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拓展产业链。它不断向上游延伸产业链,解决原料问题,同时也大力拓宽下游渠道,将产品消化掉。
延伸产业链的同时,学会“借力”是巴斯夫的生存之道。借别人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使巴斯夫不断发现新的领域,推出新产品,引领市场。巴斯夫每年投放市场的产品达上万种,能根据市场需求细化产品规格,比如一张A4纸,巴斯夫能生产出不同厚度、不同颜色、不同用途的多种产品。
巴斯夫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功,始终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利用自己的优势全方位帮助合作伙伴。这种“抱团”发展的方式使巴斯夫适应市场、占领市场的能力异常强大。(中化集团原总地质师 曾兴球)
“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模式是一种供应链传播的创新模式,兼具很强的操作性和衍生性,也适用于跨行业、跨国界推广。在拥有众多中小企业的中国,“1+3”项目的运作模式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成功实践,巴斯夫身体力行、无私分享,带动和帮助供应链上的商业合作伙伴,为推动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执行秘书长 翟齐)
管理工具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最早来源于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而后经由迈克尔·波特发展成为“价值链”,最终日渐演变为“供应链”。它的定义为:“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它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应包括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
供应链管理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推式与拉式两种供应链驱动模式
推式供应链系统是指根据长期预测组织产品生产的供应链系统,其预测的基础是利用从零售商处接到的订单。其缺点在于:系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需要更长的时间,由此系统可能没有能力满足变化的需求;另外当市场对某些产品的需求消失时,该供应链系统的库存将过时。在推式供应链之下经常发生由于紧急生产转换而引起的运输成本增加、高库存水平和高制造成本等情况。
拉式供应链系统是指根据实际顾客需求而不是预测需求组织生产的供应链系统。换句话说,在拉式供应链系统中,生产是由需求驱动的。拉式供应链系统使用快速的信息流机制来把顾客需求信息传送给制造机制。拉式供应链的优点集中表现在它缩短了生产的提前期。由于同推式供应链系统相比,拉式供应链系统对需求信息的把握更加准确与及时。因此目前的供应链系统都正在朝着拉式供应链的方向进行改革。
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在1996年提出的。当时提出这个概念的目的,是基于对环境的影响,从资源优化利用的角度,来考虑制造业供应链的发展问题。也就是说,从产品的原材料采购期开始,就进行追踪和控制,使产品在设计研发阶段就遵循环保的规定,从而减少产品在使用期和回收期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绿色供应链广义上指的是要求供应商其产品与环境相关的管理,亦即将环保原则纳入供应商管理机制中。其目的是让本身的产品更具有环保概念,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在做法上,有些企业提出以环境为诉求的采购方案、绩效规则或评估过程,让所有或大部分的供应商遵循。
绿色供应链的内容涉及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其主要内容有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销售、绿色消费、绿色回收以及绿色物流。(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 田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