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供应链金融运行中的宏观基础

时间: 2017-02-19 16:46:00 来源: 供应链金融》  网友评论 0
  • 除了微观层面的因素外,产业方面的背景对应供应链中金融问题的产生也是一种驱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供应链金融史适应国际贸易新形势背景下的产物,是在新的国际贸易背景下对新型组织间关系的有益探索。

除了微观层面的因素外,产业方面的背景对应供应链中金融问题的产生也是一种驱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供应链金融史适应国际贸易新形势背景下的产物,是在新的国际贸易背景下对新型组织间关系的有益探索。


(1)国际贸易的全球化趋势催生新的贸易融资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产分工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产品的研发、设计、加工、装配、销售越来越突破国家和地区的限制,实现了全球化大生产。产品的价值链可能由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不同企业分工完成,每家企业都成了全球化成产链条的一环。


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必然导致贸易领域的全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流通领域中国跨国交易的广度、深度和规模都在不断加强。贸易领域的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国际贸易开始从地区性的互惠互利向多边贸易体制转变,统一的全球化大市场正在逐步形成。


国际贸易的全球化趋势在客观上带来了金融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促使资金在世界范围内的重新配置,是资金流向效益更高的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通过资本市场、金融机构、货币体系、金融政策与法律等内容要素的进一步同质化,全球金融市场日趋一体化。


就目前的趋势来看,生产链和供应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联系日趋紧密,生产链的需求话必然要求供应链的金融服务的全球化。以此为基础,国家贸易的全球化趋势必然要求金融市场以供应链为中心提供更为灵活、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正式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2)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需急待供应链金融的支撑。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进入全球产业分工链条之中。但是,由于缺乏资金买很多中小企业在成长道路上举步维艰,不堪重负。这在很大成都上限制了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升经济实力的机会,中小型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一直是个急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从融资渠道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要采用的是内源性融资模式。然而,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属劳动集密型企业,利润率水平不高,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能力不足,内源性融资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起到扩大再生产,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而从外源性融资方式来看,由于国内股票市场的准入主板市场。可以说,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还无法进入公开的证券市场进行融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迄今为止,银行信贷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但是,中小企业也很难从商业银行那里获得贷款。由于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较差、财务制度不          健全、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商业银行为了尽量地减少呆账、坏账,基本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放贷,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大型企业身上。从银企关系的角度讲,中小企业客观上需要信贷的资金支持,而商业银行又苦于中小企业条件不足而惜贷、惧贷,这就造成了银企间关系上的信用隔阂。要突破这种隔阂,就必须寻求新的融资模式,目前来看供应链融资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组好的可尝试的方式之一。


(3)商业银行的发展以及技能业态的多样化需要新的业务生长点和利润来源。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如今也面临着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从而推动了供应链金融的产生。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存贷利差。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在2009年公布的《银行业价值创造报告》显示,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中,存贷差收入占银行主营业务收入的绝大部分,平均在80%左右。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一半以上的利润来源于中间业务收入。所谓中间业务,就是银行为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代理业务。银行作为信用关系的中间人,既不是债务人,也不是债权人,他只提供金融服务,受托处理各类业务并从中抽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和佣金。从中不难发现,国内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十分单一,利润生长点十分僵化。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存贷利差的规模正在不断缩小,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正在进一步缩水。与此同时,由于国内银行在业务模式,经营思路、服务项目上存在的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银行业的竞争环境在不断恶化。


从宏观金融环境看,随着国内投融资体制的深入改革和金融深化,越来越多的非银行金融形势应运而生,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客户能够自行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通常所说的“金融脱媒”现象,也就是金融活动越来越不依赖于银行,银行在融资市场中的份额越来越小。


所以,如果商业银行还仅以传统的存贷利差作为单一的收入来源,只把目光聚集在大公司和 大客户身上,那么在未来金融体制的发展趋势下,商业银行就很难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不仅盈利水平会持续下滑,而且传统盈利模式造成的路径依赖会进一步限制经营模式的结构性转变。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上述企业微观和产业宏观层面的共同作用,是的供应链金融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了新经济环境下一种重要的创新模式。而这种创新模式的核心就是结合产业运行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企业,尤其是将金融资源和产业资源高度结合,实现产业效益与金融效益的乘数效应。


源于:《供应链金融》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