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股票 >> 投资学院 >> 列表

资金“穷”折腾难改重“守”轻“攻”心态

时间: 2011-05-12 10:29:46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网友评论 0
  • 周二,A股市场在资源股的带领下震荡上扬,成交量依然低迷。借外围大宗商品价格报复性反弹之机,周二A股市场在资源类品种的带领下展开了一轮小规模的反弹。总体而言,在紧缩货币政策效果显现、经济逐渐降温的背景下,憧憬A股市场出现系统性上涨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周二,A股市场在资源股的带领下震荡上扬,成交量依然低迷。前期表现不错的医药生物和食品饮料等防御类板块逆市下跌。虽然市场短期内出现了由守转攻的迹象,但行情的持续性或难长久。

  市场观望气氛浓厚

  本周二A股市场延续反弹,尾市在有色金属、基础化工和金融板块的拉动下,上证综指收于2890.63点,上涨0.63%。不过,两市成交仍然较为低迷,沪市仅成交960.57亿元,成交金额继续不足1000亿元水平。

  前期的持续下跌导致成交量始终难以放大。上证综指从阶段高位3067.46点下跌至阶段低位2834.46点,期间跌幅达到了6.12%,尽管绝对跌幅并不大,但连续的阴跌对市场人气还是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加剧了市场的观望情绪,导致成交量持续萎缩。不过另一方面,A股市场这种以时间换空间的下跌,在很大程度上消化了市场对国内经济增长在货币政策持续紧缩背景下可能降速的担忧,在大盘蓝筹股业绩相对确定的情况下,较低的估值水平限制了大盘继续下跌的空间。因此,借外围大宗商品价格报复性反弹之机,周二A股市场在资源类品种的带领下展开了一轮小规模的反弹。

  不过,A股市场持续低迷的成交量表明当前市场气氛仍以观望为主。首先,在4月份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之前,市场无法对后市方向产生一致性判断。事实上,如果今日公布的4月份经济数据没有超出市场预期,那么市场对大盘方向的选择仍将存在较大分歧,无法形成实质性的合力。其次,大宗商品报复性反弹受事件性因素的影响较大,在全球经济处于加息周期之际,期望大宗商品价格再创新高显然不太现实,或许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将是压倒大宗商品价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此背景下,周二资源股的反弹恐难持久,场外资金仍将以观望为主。

  由守转攻或只是脉冲行情

  从周二的市场表现来看,与资源股强势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5月份以来表现较为良好的防御类板块逆市下跌,中信一级行业中的医药和食品饮料行业指数分别下跌了0.24%和0.18%。前期,以资源股为代表的强周期板块大幅下挫,医药和食品饮料板块则展示了出色的防御性。不过,在外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的背景下,周二资金再次选择配置资源股,其代价则是防御性板块的下跌。在场外资金维持观望的情况下,场内存量资金“穷”折腾的特点显露无遗,是造成周期股与防御股“跷跷板”效应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医药和食品饮料行业板块自5月份以来的整体涨幅并不高。按总市值加权平均法计算,中信一级行业分类中的医药板块和食品饮料板块分别上涨了3.66%和3.18%,而这两个板块年内分别累计下跌了5.91%和2.18%。因此,无论从估值水平还是股价表现来看,这两个板块的安全性都比较高,但即便如此,部分场内资金仍然选择弃“守”转“攻”,获利了结。这一方面体现了部分资金的逐利性和投机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在增量资金不足的情况下,A股市场整体赚钱效应每况愈下的现实。

  总体而言,在紧缩货币政策效果显现、经济逐渐降温的背景下,憧憬A股市场出现系统性上涨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今日公布的4月份经济数据很难对市场走势产生实质性影响,预计市场在货币政策转向之前仍将维持震荡格局。不过,一旦市场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成为主导逻辑,那么对通胀回落的解读很可能转为负面。

  值得注意的是,周二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显示,4月份贸易顺差达114.23亿美元,其中,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均放缓,这或许表明国内需求在紧缩货币政策作用下正在步入下行通道。一方面,国内经济体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减弱势必促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加速回落,这对减轻国内输入型通胀预期将起到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市场可能会据此担忧国内经济增速的下滑。因此,A股市场在通胀降低与经济降温这两种逻辑的博弈中延续“纠结”走势的概率较大。在此背景下,市场人士分析,无论是资源股的异军突起还是“电荒”概念的走强,都可能只是应景的脉冲式行情,增量资金的匮乏决定了后市仍将以结构性行情为主,而热点板块的转换速率也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周二攻防转换节奏的加快并不意味着反攻时刻的到来。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责任编辑:赵静)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